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一群铁打的汉

2008-06-02 10:50来源:河南省电力公司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月25日,按照河南省电力公司赴川抗震救灾保供电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郑州供电公司抗震救灾抢险队在先后完成了成都、都江堰等地的抗震保电任务后,来到了“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绵阳市,开始了新的保电工作。

  余震不断,他们迎难而上,悬湖将泄,他们临危不惧。执行此次保电任务的8名队员,在这座因地震、堰塞湖和疫情而深陷险境的城市里,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铁一般的意志,在震区里守护着光明,在坚守中履行着电业人的神圣使命。

  一个险情丛生的时刻

  “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素有“富乐之乡”之称的绵阳市,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休闲之都。

  然而,“5.12”汶川特大地震改变了一切。

  在这场灾难中,绵阳全市9个区县全部受灾,其中以北川县最为惨重。截至5月30日18时,绵阳市遇难21960人,受伤166735人,失踪7650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汶川大地震影响,位于绵阳市北川县城上方6公里的唐家山形成了一个库容过亿立方米的震区最大堰塞湖,并以每天500立方米的速度递增,一旦遇暴雨或余震溃坝,将对下游的绵阳市带来极大威胁。

  同时,作为主震区的绵阳市余震不断,自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后,已发生余震8900多次,其中5月25日发生6.4级最大余震的青川县距离绵阳市也不过百里之遥,震感强烈。

  此外,由于大量灾民和疏散群众的不断涌入,绵阳市防疫形势日趋复杂。

  震后的绵阳,已不复往日之繁华,危房四立,商铺打烊,市民多数宿营街头,满街的救灾车辆、人员和头顶不时响起的军用飞机轰鸣声提醒着人们,这座城市正处于一个险情丛生的时刻。

  一项责任重大的使命

  危难之际,刚刚结束都江堰保电任务的郑州公司赴川抗震抢险队,在5月25日接到河南省电力公司抗震救灾指挥中心的命令,8名队员携带发电设备执行绵阳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保电任务。

  绵阳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是绵阳市救灾工作的中枢,绵阳市救灾工作的全部指令在此处发出,“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回良玉等都曾前往绵阳市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确保指挥部安全可靠供电,保证在紧要关头指挥部的各项信息和警报能够顺利畅通,意义非凡,政治责任极强。

  5月25日14时,刚刚抵达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8名队员,来不及吃饭休息,迅速投入到保电工作当中,他们主动和当地配电人员接洽,详细了解了该部门配电线路运行方式。尽管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属双回路供电,但受地震影响,两条回路所属110千伏变电站、接线均来自于同一个220千伏变电站,同时该站目前已带病运行,因而备好发电设备在发生停电事故时迅速接入送电,迫在眉睫。

  容不得丝毫懈怠,简单的准备后,队员们立即将发电设备接入系统,同时将发电车运行状况、油料备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检查,以便随时可以启动发电,仅用了不到半小时,全部工作完成,震区绵阳市最繁忙的地方终于出现了郑州电业职工的身影。

  同时,队长张绍辉还将全部人员分为三班,明确交接班制度,确保人员24小时值班待命,并制定了安全措施和事故预案。张绍辉严肃地告诫全体队员,此次保电任务政治敏感性强,责任大,不仅关系到绵阳市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关乎郑州供电公司乃至郑州市、河南省在灾区人民心中的形象,只许胜,不许败。

  一群钢筋铁骨的汉子

  责任重大,使命神圣,灾情复杂,形势严峻。余震、堰塞湖、疫情时刻威胁着8名队员的生命安全,绵阳灾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到的,从跨入绵阳市那一刻,队员们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工作条件艰苦。为确保发电设备随时可以启用,队员们分为三班,每天24小时坚守在发电车旁,吃住在车上,统一着装,随时待命,每20分钟对设备进行一次巡视,了解负荷状况,并帮助指挥部配电人员检查线路运行情况,风雨无阻。值班人员困了抽根烟提提神,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泡包方便面,就连上次厕所也是快去快回,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天工作下来,神经高度紧张的队员们往往长时间不能走出工作状态,吃不好,睡不下。

  生活极为不便。考虑到灾区的承受能力,同时为队员安全着想,队员们在到达绵阳市当天,便婉拒了当地电业部门的安排,自搭帐篷就地宿营,还自带矿泉水和方便面等食品,不给灾区人民带来负担。住地没有水源,队员们取水和上厕所都得跑上几里地,大家就尽量少用水,甚至洗上一次凉水澡都成为奢望;夜晚没有电源,队员们便凑在昏黄的路灯下,查看、熟悉保电用户资料、接线方式,布置工作;绵阳山区温差变化大,队员们中午汗流浃背,夜晚睡在阴冷潮湿的地铺上,垫上两层防潮垫,仍觉得寒气逼人,几名队员因而染上了湿疹。帐篷驻地搭建在马路旁边,肆意的蚊虫昼夜不停,呼啸而过的汽车轰鸣声让忙碌了一整天的队员们久久难以入睡。

  川北地区变化无常的气候环境也让队员们常常猝不及防,5月29日凌晨两点多,绵阳市突降暴雨,风雨将帐篷吹歪,篷内严重进水,队员们被褥也被雨水浸透,酣睡中的队员们只好起床,在车里待到天亮,而后冒雨整修帐篷。

  地震过后,绵阳市灾情形势复杂。5月25日,队员们进驻绵阳市当天,距离绵阳不到100公里的清川县发生6.4级余震,此后几天,余震不断,队员们毫不畏惧,积极做好自身和设备安全防范,保电工作照常进行。受地震影响,位于绵阳市北川县的唐家山形成了震区最大的堰塞湖,对下游的绵阳市带来极大威胁,队长张绍辉及早安排转移营地到高处,并做好设备安全预案和人员疏散路线,反复演习、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万无一失。

  非常时刻,非常奉献。全体队员们尽管风餐露宿,敝衣粝食,但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工作情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打硬仗”的电业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队长张绍辉自带队赴川以来,带病坚持工作,每天起得最早,却睡得最晚;队员虎新合是回民,尽管保电点特意为队员安排了快餐,他却只能顿顿吃方便面;队员张洋是郑州公司“雷锋号”电力抢修队副队长,他把雷锋精神带到救灾一线,在休息之时主动帮助灾区志愿者架线,安装灯具……

  8条中原汉子用自己的执着和韧性在坚守中守护着光明,在坚守中奉献着爱心,在坚守中与灾区人民同行。(胡宏伟)

  信息来源:河南省电力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