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8-06-05 15:05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每一个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安置点都能用上电。目前,20万转移群众的用电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四川绵阳电业局营销部副主任张松华肯定地对记者说。
6月3日,记者来到绵阳。水利专家们原本预计,唐家山堰塞湖的湖水会在这一天沿武警水电部队挖开的泄洪槽缓缓流出。而在连续几个晴天之后,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涨速度放缓,到3日17时,距坝顶最低处还有2.37米。按这种态势,洪水最早也要在两天以后才能到来。
绵阳市区被一条几百米宽的河流分成两半,这条河叫做涪江,是泄洪的既定路线。绵阳市共有三套方案组织泄洪区群众转移,目前执行的是1/3溃坝方案,转移20万人。绵阳市区和江油等地新建了很多个群众安置点。
此时的绵阳市俨然一座“帐篷城市”。从市中心到郊区,山坡上、广场上,工厂厂区里、居民社区里,路有多远,帐篷就绵延多远。
政府的安置规划一出台,绵阳电业局就连夜制定供电方案,目前已为绝大多数灾民安置点接通了临时电源,提供夜间公共照明,为灾民提供手机充电和电饭锅做饭用电。很多安置点都是帐篷一搭好,电就能通。记者了解到,按照每顶帐篷1千瓦的容量分配,几百顶乃至上千顶帐篷的灾民安置点仅靠临近的低压线路供电远远不够。对于这些成规模的安置点,电业局都安排从变电站接专线供电。
在银峰纺织厂厂区的安置点,记者看到一块用来放映露天电影的幕布。在这里,游仙区供电局每晚为灾民放映电影。在其他安置点,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也在为灾民提供精神食粮。
在涪城区青义镇的一处灾民安置点,伊朗捐赠的几百顶白色帐篷带了些异域风情。帐篷群旁边,供电所专门设了服务点,盖上防雨凉棚,搭起三排木台,装了50多个接线板,能同时让200名群众做饭、充电。记者看到,青义供电所员工正在仔细巡视这里的安全用电情况,对私拉乱接电线、把插座接到帐篷里、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行为予以制止。青义供电所还与涪城区广播电视局合作,通过广播向灾民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记者问一位供电员工,他家帐篷的情况怎样。这位供电员工摆摆手说:“都是家里人做的,我连回去看看的时间都没有。”记者不禁心中一颤,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听到供电员工这样回答了。
作者:齐立强赖少明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