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厂务要坚持用人公开花钱公开

2008-06-17 14:4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韩福祥山东肥城矿业集团电力公司工会主席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上述这些规定和要求,为推进企业厂务公开指明了方向。

       厂务公开涉及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重大决策、建章立制、党风廉政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内容。但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要使厂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达到职工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关键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用人公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因此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用人公信度。

      实践证明,中国缺少的不是人而是人才。以改革创新为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加快推进并顺利发展,尽早建成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培养、选拔和使用好各级各类人才。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再好的理想和愿望都难以实现。但就企业而言,虽不能说人人都是人才,但相比较来说总还是有一些素质比较全面的人才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打破员工身份界线、性别界线、年龄界线等,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扩大民主和民主选举的办法,让人才脱颖而出,并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从事他们能够胜任并且可以干得非常出色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用人体制机制的束缚和影响,至今不少企业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仍表现得非常神秘。虽然选拔任命干部也经过调查了解、组织考察和任前公示,但调查了解的面很窄,特别是事先不敢征求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使任前公示成了走过场。这样做的结果是,仅靠小范围推荐选拔上来的干部,不一定能够胜任工作,而真正能够胜任工作的同志又可能被埋没掉,不利于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其实,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对员工没有那么多“秘密”可保。实行党务、政务、厂务公开是党的一贯要求,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职工素质提高,有利于社会进步,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干部,可以大胆走群众路线,把岗位性质、工作职责、专业要求等向职工群众讲明白,让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推荐任职候选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组织考察,任前公示,最终把确实符合条件的姣姣者选拔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所以,厂务公开的第一要务是坚持做好用人公开。

      二是要坚持花钱公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工作必须投资。无论项目投资,设备投资还是原材料投资,花的都是职工群众挣来的钱。因此,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特别是在重大产业项目确立和关键设备购进上,决策者必须慎之又慎。因为马克思早就说过:“从货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跳。这一跳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就企业决策者来说,投资是为了回报,而且希望获得高额回报是投资者的梦想。世界上没有哪个企业家投资不希望得到回报,也没有哪个企业家不想使自己的企业得到平稳较快发展。但事实一再证明,投资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有多少企业因投资失误而导致所上项目亏损,甚至企业被迫关闭?究其原因,一是决策前没有对市场,包括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二是没有经过相关行业、部门专家学者的充分论证并提出可行性项目论证报告;三是没有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民主又集中,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信息社会背景下,在重大投资项目确立和关键设备购进上,如果再沿用“拍脑袋”的办法一锤定音,就必然吃大亏甚至上大当。包括原材料购进和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只要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不敢对职工群众全面公开,企业就容易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所以,实行厂务公开的第二个关键是要花钱公开。

      三是要收入分配公开。经济分配问题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很和积极性发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实践证明,只要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只要真心实意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收入分配公开就没有什么值得顾忌的。

      目前,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对干部职工的基本工资收入公开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对于领导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各种奖金收入情况能不能全面公开,需要打问号。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领导干部的工资奖金为什么不敢公开?一是目前政策规定企业高管层领导可以拿高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几倍的年薪,担心一旦公开,职工群众会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二是有的单位在领导干部工资奖金分配上确实还存在一些违规现象,所以不敢公开;三是职工工资奖金分配办法还不够科学合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要不断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科学制定工资奖金分配办法,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参与、监督作用,让工资奖金这一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阳光下运作,以进一步发挥经济杠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推行厂务公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几个关键性问题谈一点看法,目的是进一步加快企业厂务公开的进程,为和谐企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