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写在西北电网新疆玛纳斯—乌鲁木齐北送出工程投运之际

2008-07-03 10:40来源:西北电网公司关键词:乌鲁木齐西北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巍峨天山,绵延千里,如诗如画。2008年6月24日,新疆玛纳斯电厂三期暨玛纳斯——乌鲁木齐北送出工程竣工投产仪式将隆重举行,该工程以及玛纳斯电厂三期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新疆电力发展进入了大容量、高电压发展的新阶段。该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投运,是建设西北“外向型、送出型、规模型”750千伏电网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快新疆高一级电压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建设,促进新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工程从2007年5月16日开工建设到2008年6月24日“零缺陷”验收交付运行单位,西北电网建设者用他们的激情谱写着电网人的忠诚,用他们的青春书写着电网人的责任。
  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催生高一级电压出现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的实施,新疆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增长迅速。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新疆售电量累计达128.01亿千瓦时,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14。新疆电力的快速发展,使新疆社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了解,目前,用电高峰期新疆的备用容量仅有4万千瓦,如果没有新的机组投运,没有新的输变电工程建成,将会直接影响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玛纳斯三期2×30万千瓦扩建工程是新疆“十一五”主电网重点电源建设项目,其配套的玛纳斯—乌鲁木齐北送出工程将有效满足玛纳斯电厂的送出,缓解乌鲁木齐地区和乌昌地区用电紧张的局面,对加速新疆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能源开发水平,促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目前的主网电压等级是220千伏,输送能力已不能满足新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急需建设高一级电压等级的电网。
  经过专家论证,新疆高一级电压等级应该采用750千伏电网。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需要,近年社会用电量增长率都在15以上;第二是新疆大型水火电基地及风电基地的开发的需要,到2020年,四个百万千瓦级水电基地、三个千万千瓦级火电基地、五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都将形成;第三是外送电和联网的需要,将新疆纳入全国联网的大格局中,利用新疆丰富的资源和环保空间,向西北以及我国中东部地区联网送电,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运行成本,节能减排。

  参与新疆电网规划的西北电力设计院副院长薛更新对记者说:“通过最近几年的论证,意见得到逐步统一:新疆750千伏电网的建设可以基本改变新疆电力工业相对落后、孤立和欠发展的局面,实现电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自治区优势转换战略的实施。从战略角度考虑,新疆玛纳斯-乌鲁木齐北输变电工程以750千伏线路为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新疆地域广阔,但线路走廊非常有限,以750千伏标准建设可以节省线路走廊;二是采用750千伏标准建设,可以满足近期和远期输电的需要,减少线路回数。可以大量节约线路所用土地;三是采用750千伏标准大大提高线路输送容量,可以减少建220千伏送电回数,节约工程造价。”
  由西北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新疆玛纳斯—乌鲁木齐北工程两站一线于2007年5月16日开工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原新疆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阿不都热依木•阿米提,自治区政协主席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自治区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艾力更•依明巴海,自治区副主席戴公兴等主要领导都亲临开工仪式现场。“从来没有这样高的规格,自治区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为一条线路工程奠基培土。”见证了新疆多条线路工程建设的中央、地方新闻媒体记者说:“这将开创新疆电网发展的未来。”

  “电厂啥时发电,工程啥时就投运”
  走进新疆乌鲁木齐经济开发区一栋不起眼的楼里,首先进入记者视线的是一个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第49次协调会”。刘国昌告诉记者,从2007年5月16日新疆玛纳斯—乌鲁木齐北工程奠基开工到2008年6月10日验收结束,整整55个周,而负责工程建设的协调会已经开了49次。
  今年已经63岁的刘国昌,作为专家,退休后被西北电网公司所属的乌鲁木齐建设公司聘为技术员。他说,这一年,自己看到了几十年没有看到过的施工场面,感受到了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激情。

  “一条139千米途径天山山脉、丘陵沟壑、沙漠、戈壁、湿地的以750千伏线路标准建设要在新疆最少需要18个月,而且要保证材料的供应。”负责建设的西北电网乌鲁木齐建设公司经理范学明告诉记者:“新疆冬天来得早,零下40度的温度,使每年11月到次年的3月都很难施工。”
  然而为保证新疆经济的发展,保证2008年迎峰度夏工作的顺利进行,投运工期三次提前,投运时间从2008年的12月提到10月,再从10月提到8月,最后又定到6月。范学明说:“留给的建设工期只有整整一年时间,这还是理论上的,压力很大、责任很大。”

  “电厂啥时发电,你就给我啥时投运。”“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范学明说,这是西北电网公司董事长陈峰和总经理孙佩京给他的死命令。从2007年5月16日工程两站一线开始建设,到2008年6月20日,西北电网公司和新疆电力公司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视察,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是没有他们的重视和关心,6月份投运很难想象。”范学明说。

  30多摄氏度的温差,天天感受冰火两重天
  6月8日,记者跟随工程验收的线路一组来到了位于米泉市的榆树沟。远远就看见一排高大的铁塔群,银线在太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
  记者问同行的验收人员这是多少号塔时,正在开车的司机李文胜眼睛向窗外一瞟,毫不犹豫答道“266号”。记者一愣,“你咋知道这样清楚?”一旁的刘国昌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说:“没有什么奇怪的,他已经在这条线路上跑了一年,你只要说要去那基塔,他就会把你送到。”接下来的两天,记者感受到了李文胜对道路及塔位熟悉,他能准确告诉记者那些是耐张塔、那些是换位塔。“记住塔位和塔号是我对这条线路的情节。”他对记者说:
  “去年11月,这里已是冰天雪地,为赶工期,这里还在施工。”李文胜说:“最难的就是每天早上机器冻结无法工作,最低的负35号柴油都结冻了。高空组塔的人,只能是干一个小时,下到地面烤一会火,然后再干。”“地面零下40多度,塔上、线上就在零下45度左右。好多人,手都冻坏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退出工地。那些日子,让我感动。”

  “每天早上爬塔,都需要一个多小时,塔上全是冰,身上都是双重的安全保护。”范学明说:“那些日子,每天晚上看到大家都安全的回来是最大的欣慰。”
  乌鲁木齐建设公司姜岩说,今年5月,新疆已经进入夏天,这正是预验收的关键时候。每天30多度的高温,和去年零下40度的酷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开玩笑说这是“冰火两重天”。
  在268号塔下,记者看到了塔上验收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用板手紧螺丝,用砂纸搓导线。从塔上下来的验收人员康建国顾不得脱掉安全带,就坐在地上。厚厚的工作服已经湿透,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滴。他褪下两面都已磨透的手套,一口喝完了一整瓶水,对记者说:“太热了,塔上温度绝对在40度以上,不带手套手在线上都不能停留5分钟。你看,才走了3挡线,手套两面都磨破了。”

  从6月8日到10日,整整三天时间,记者身上的衣服“湿了、干了,又湿了、又干了。”据新疆《都市消费晨报》11日报道:10日温度已经突破1962年来最高的35.9度达36.5度,而首府高新区、米东区温度达到39.6度,一些地区还突破了40度。看着车窗外滚滚热浪,塔上、线上依然坚守的验收人员,记者为他们树起了大拇指。

  零缺陷投运,我们的职责
  “看,那个螺丝,没有上紧。”验收组刘增胜指着273号塔东侧5米高的一处对建设单位人说:“去紧紧,顺便看看预验收时发现的西侧87横梁的那个保护帽按上了没。”
  刘增胜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本,里面详细的记录着,预验收时对每基铁塔高空、地面以及导线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缺陷。“没有影响工程投运的缺陷,都是一般的小问题。但也要在投运前消除掉。”刘增生说:“零缺陷投运是西北电网公司提出的要求。”
  在乌鲁木齐北变电站,记者碰到了变电土建验收组。验收人员巨晓军正抬开电缆盖板查看铺设的电缆。“工艺很好,可以和示范工程媲美,说明这里的建设单位动了脑子。”他告诉记者:“从目前的验收情况来看,完全符合投运标准。”

  负责工程全面验收的西北电网公司验收检查组副组长朱秦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西北电网公司对工程的验收要通过施工单位自检、施工单位互检、施工单位专项检查、监理单位验收、质检单位验收、建设单位预验收、竣工验收7个验收过程。这样就把缺陷全部消除在建设施工中,为投运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这次验收的每一个组都由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运行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检单位、物资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是西北公司提出的验收基本要求。

  青海智鑫监理公司历永宏对记者说:“这个工程是新疆的重点工程,时间很紧,大家压力很大,但是正因为这样大家都憋着一个劲:务期必成、务求必胜。”
  工程建设当中,新疆送变电公司在导线展放时采用掉锤、平面镜解决了间隔棒不在一条线的问题,得到了建设单位好评,并被全线推广。“这条线路,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条全线路扩径导线的750千伏线路;750导线展放一次通过20个滑车,放线达8.3千米;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的750千伏线路等。”新疆送变电公司副经理刘建斌说:“保证工程质量无缺陷,是建设者的责任。”

  每天都有感动的故事
  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他们留下太多的感动。
  3月9日,刘建斌从湖南抗冰抢险一线回到新疆就直接赶到了凤—乌线路上,一忙就是十多天,直到接到爱人“最后通牒”,才匆匆回了趟家,谁知第二天他的身影又活跃在工地上。
  8月10日,为了拍摄照片,记者6点多来到达了位于昌吉州南宁区六十户乡的253号换位塔。晨曦下,高大的铁塔反射着金色的光,塔下勤劳的农户整理着自家的菜地和稻田。看着平整的路面,一脚下去,脚脖子就陷进了泥坑。刘国昌说,为了保护庄稼,这段线路架设全是去年冬天进行的。“当时地面全部铺设的枕木,地基也是人工挖掘的,干完工程,还将熟土回填到了原来的地方,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

  “我愿意加入青年突击队,坚决做到: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吃苦在前,冲锋在先,为创优质工程贡献力量……”这是贴于乌北变电站墙上的一段誓词。负责乌北变建设的周建敏回忆起那些日子说:“为了防止水泥接冻,给基础都搭建了帐篷,帐蓬里生着炉子,光是炭就烧了30多吨,基础全部是一次浇筑成功。”
  新疆送变电公司田茂盛从去年6月18日进入工地,到12月15日第一基铁塔组立,没有踏进家里一步,将患癌症的爱人留给保姆;参加预验收的新疆奎屯电业局职工陶锐连续4个昼夜整理资料,坐着都睡着了;土建专责靳茹新将快要生孩子的爱人一人留在医院,等他去的时候,孩子已经快满月了……

  几天的采访,给记者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和记忆,天山注定刻下他们的名字。将要离开时,记者看见了天山博格达峰,雪山在阳光下一片灿烂。(鲁立刚)
  信息来源:西北电网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乌鲁木齐查看更多>西北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