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黄鹏:“六责”确保责任文化落地

2008-07-07 15:04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企业文化建设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黄鹏华电十里泉电厂厂长

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始建于1977年12月,现有在职职工2350人,是华电国际公司的全资电厂。电厂原装有5台14万千瓦和两台30万千瓦机组,总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去年年底以来,积极相应国家“上大压小”号召,关停了4台14万千瓦机组,目前,全厂装机容量74万千瓦,两台60万千瓦等级机组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已报送至国家发改委。
十里泉电厂曾经是山东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被誉为“鲁南明珠”。近年来,随着新发电机组大批投产和煤价不断攀升,十里泉电厂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势,感受到巨大的市场压力,再加上正处在“上大压小”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面对机组容量小、设备老化、能耗较高、超员严重等难题,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这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加强责任文化建设,建立起员工对企业负责,企业对员工负责,企业与员工共同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体系,把责任文化延伸、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越发凸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十里泉电厂在责任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责任文化——“三立”文化的核心内涵

十里泉电厂“为家立身、为企立业、为国立本”的“三立”文化,是在建厂三十年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形成的,总结提炼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理念体系,获得了多项企业文化大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个理念体系里,核心的内涵就是“尽责”:
“为家立身”,意味着职工通过自我完善、实现提升发展,从而为“家”尽责;“为企立业”,是指职工担负起企业发展的责任,做到敬业精业;“为国立本”,是企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履行经济、政治、社会责任。这里的“家”和“企”,不仅仅意味着职工自己的小家,也不仅仅意味着十里泉发电厂,而是延展为学习、工作、生活的集体,进而升华为华电国际、华电集团大家庭、大企业。在文化理念体系中,我们把“输出能源、服务社会、回报股东、成就员工”作为我们的企业使命,把“尽责、诚信、创新、和谐”作为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把“做电力职业人,与企业同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义不容辞”等作为在职工中着力倡导的“十大观念”。
可见,“责任文化”始终贯穿于“三立”文化理念体系。在责任文化的导引下,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无不坚定地担负起来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作为企业,一方面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对员工负责,致力于实现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我们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全员素质工程,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管理水平、业务技能,增强干部职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为职工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职工,则是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努力做一个职业人,到企业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以支援新建项目为例,集团公司实施“358”战略计划,华电国际建设“千万工程”,需要大量人才支援,近三年来,十里泉发电厂近400名职工顾全大局,为了大“家”更好、更快地发展,舍弃了小“家”的安逸与舒适,奔赴到宁夏、河南、安徽、陕西等省区的新建单位,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建设华电大“家”的事业中来。

二、履行社会责任——责任文化的核心内容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责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十里泉电厂的发展历程,始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2001年至2006年,我们对5台125MW机组进行了节能增容、除尘改造,实现了“三废”的零排放。2005年12月16日,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率先对一台14万千瓦机组进行了秸秆—煤粉混少技术改造,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在全国推广这一新型能源发电技术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秸秆发电项目每年可燃烧秸秆10.7万吨,相当于减少5.8万吨标煤消耗,并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00余吨。同时,我们每年能为当地百姓增收3000万元。2006年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我们对两台30万千瓦机组进行脱硫改造,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万吨,减少烟尘1000余吨。我们还投资3000多万元,利用脱硫后的粉煤灰建起了蒸压砖生产厂,充分做到废物利用,每年利用粉煤灰10万吨。
特别在“上大压小”方面,我们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按照集团公司、华电国际公司的决策部署,积极做好了4台14万千瓦机组的关停工作,争取早日投产两台6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从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份,4台机组已相继关停,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确认。关停容量占山东省关停总容量的四分之一。
我们还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先后向社会捐助50余万元,用于资助灾民、特困职工、孤寡老人、失学儿童、特困大学生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组织职工义务无偿鲜血并专门成立学雷锋协会。我厂先模疗养团奋不顾身抢救受伤乘客的事迹荣获首届“感动枣庄”十佳事迹。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厂干部职工纷纷慷慨解囊,采取集中捐款,交纳特殊党费、特殊团费等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支援,全厂共计捐款近70万元。我们通过创造财富、依法纳税、支持公益事业、投身环保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去年荣获了“中国电力行业十大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称号。

三、“六责”管理——责任文化落地的有效方式

文化理念必须要转变成为具体的管理行为,才能实现“落地生根”,而“六责”管理就是实现责任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有效结合点。去年以来,我们全面实施了以“定其责、告其责、问其责,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为核心的“六责”管理理念,旨在通过培养职工的责任心、提升职工的尽责能力、提高职工的尽责标准,引导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勇敢地负起责任,用尽职尽责的工作,推动企业发展进步。
“六责”中,“定其责、告其责、问其责”,是对企业管理层面的要求。“定其责”就是要告诉职工的职责是什么,完成工作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和制度。“告其责”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告诉被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问其责”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未“尽到责”的追究,是对责任履行的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与要求的一种全过程监督与约束。
在“定其责”方面,我们通过梳理制度和流程,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奖罚严明的制度体系。围绕国有老企业超员严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以“定岗、定员、定责、定薪”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与研究,理清部门及岗位职责界面,明晰工作流程,有效地消除忙闲不均的状况,实现利益的合理回归。
在“告其责”方面,我们在年初就与厂属各单位签订了“四项责任制”,即:资产经营、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稳定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制,“量身定制”了各部门在全年工作中具体的职责要求和工作目标,并将履行职责情况列入目标责任制进行兑现考核。“四项责任制”既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导向,它将“责任”意识有效地传达到了厂内各个部门及岗位。
在“问其责”方面,建立了督查督办体系,成立了督查督办专门机构,制定了《督查督办管理办法》和《重大事项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对职工尽责情况和各职能部室工作到位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没有尽到责任的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
“六责”中,“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则是对职工层面的要求,职工作为“责任”的执行者,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做到“知其责、尽其责、尽到责”。“知其责”,即要求职工明确各自岗位的工作目标、要求、岗位标准等事项。“知其责”是基础,而“尽其责”是对责任履行过程的要求,只有“知其责”,才能去“尽其责”。“尽到责”,主要是对“尽其责”结果的衡量。

围绕推行“六责”管理,我们首先从意识上着手,在全厂开展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执行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活动;结合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了“三责”“谁之责”、“谁之过”、“是工作标准提高了还是原来的标准没执行到位”等一系列大讨论活动,大力灌输“三责”理念,认真剖析问题,举一反三;提出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工作标准,按照“四个凡事”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让职工认识到,自己是否尽到责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感觉到工作做得好坏与自己的收入、岗位的提升密切相关,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里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厂曾发生了一起因三个部门工作疏忽而导致会议材料延发的“三部门考核事例”,三个关联部门受到了严厉的经济考核;尽管当时分管的厂领导不在厂,厂领导也主动承担连带管理责任。“考核事件”在全厂干部职工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时刻警示着职工在各自岗位上,要按照职责要求,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我们还从增强职工与企业同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入手,让职工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推进企业发展,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一是实施岗位公开招聘,组织了从副总工程师到一般管理岗位的多场招聘会,近20名职工在竞聘中脱颖而出,走上关键管理岗位,在职工中引起较大反响;二是在重要技术岗位设置“首席工程师”,引导职工立足岗位成才,使事业发展渠道由原来只能通过行政职务提升的“h”型变为行政和技术两条路的“H”型;三是设立了特殊贡献奖,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职工和集体进行重奖;四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群众性技能竞赛,营造了“人人学技术,个个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环境;五是对在企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和骨干职工,给予一定的待遇,组织度假疗养,引导职工学习先进、争做贡献。通过一系列竞争激励机制的实施,在全厂营造了“想干事”的氛围,提高了“会干事”的能力,加大了对“干成事”的褒奖,取得了显著效果。

通过潜移默化的培育,职工的责任感普遍增强,履责能力明显提高,“六责”管理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可。去年4月,我厂燃料公司职工在翻车机即将把满车厢煤送进输煤机的刹那间,凭着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硬是在“鬼门关口”救出了两个几乎冻僵了的扒车少年,及时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8月中旬,在集团公司首次燃料采制化技能大赛中,我们获得了“两金一银”和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有两名职工被集团公司授予“中国华电技术能手”称号。在今年冬季来煤冻结严重,卸车困难的情况下,全厂干部职工踊跃参加砸冰卸煤保电,中国电力报记者专程赶到电厂对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近期,山东电网供电形势严峻,全厂职工讲政治、顾大局,二十四小时轮流作业,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硬是把30万机组技改性大修的工期提前了15天,为缓解供电紧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责任重于泰山。从十里泉电厂的文化实践中,可以看到,我们始终是把尽责放置在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加以思考和推进,激励全厂干部职工勇敢担负起为家、为企、为国的那份责任,切实履行了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应尽的三大责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