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监理是“狗腿子”?透析信息化第三方监理[2]

2008-08-04 18:05来源:希赛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信息化监理说“不”

  文/江苏威特集团有限公司滕海兰

  对于监理,我们通常是把它作为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第三方,他们拥有专业知识,按照行业通则是为甲方把关和服务的。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建筑行业产业链里面,监理是很成熟的一环,甚至是政府强制的一环,在信息化领域中又如何呢?

  世纪集团的情况很普遍:工作有一定基础,也有一定资源,迫切期望企业通过比较全面的信息化来提升竞争力。同时由于信息化项目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强烈的系统特性,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寻求外援是当然之选,信息中心主任肖林提出两条“可靠”的路子,一是外包,一是请专业的IT监理公司为自己保驾护航。这还是比较务实的,对企业领导来说,对第一条的否决是有当前的时代阶段的局限,但也是很现实的,这里面存在领导人心理安全感的问题。

  今天我们讨论如何帮世纪集团做监理的决策,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对这样的企业引入监理机制持保留态度,先说说理由。

  标准缺失是信息化监理的致命伤

  肖林劝老总:“既然您已经下决心,要花几百万上ERP,为什么不给咱们的ERP项目买份保险呢?多花点钱,落个心里塌实。”从这个角度考虑,推荐用监理的方式来规避项目的风险,确实有道理。

  但我们非常清楚大型的ERP项目本质上是管理项目,而不是技术工程项目,它面临复杂需求界定问题、系统迁移问题、系统自成长问题以及大量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工作,对于游离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企业管理工作来说,现在还很难形成一套标准提供给监理来检验项目双方的工作,尤其在我们当前企业界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许多不确定因素此消彼涨的时候,把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标准化的东西来,是异常困难的。

  前两年有个机构牵头做了《ERP标准》的草案,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应该说如果有一个企业和软件公司都认可的标准,引进监理机制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事实上,我认为那个标准是永远不可能出台的,它不能规定到企业运营中的细节,而恰恰是许多细节才代表了企业的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水平,构成了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部分。那些“共性”的东西在企业中实现对他们的控制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而且一般的软件都能满足,恰恰是10~30“个性”的东西才是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是它却不是标准能体现的,也是广大咨询公司有饭吃的地方。管理信息化项目监理难的地方是标准不好建立,是技术路线?是业务流程?是二次开发?是项目效果的考核?还是其他什么?

  这显然不是一般的监理公司所能操作的。监理失去了公共的标准,在项目中的实际作用只能是做联络员以及“和稀泥”。话又说回来,信息化项目中硬件与网络的项目可能还有监理的工作空间,这些工作都有非常丰富的标准可以参照,结果也很直观,容易表达。

  上面的意思是说,在信息化项目中,大部分情况下企业引进监理机制是不合适的,具体到世纪集团来说更不合适。除了上面分析的原因外,目前的监理资源稀缺也是很严重的问题,且不说在企业与软件公司、监理公司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单是长期依赖他人,不停的向外求援和输出服务费就很让企业头疼了。

  牢牢把握主动权

  所以我认为对于世纪集团,除了软件公司之外,最需要的是咨询顾问,而不是监理。

  现在的情况下,世纪集团必须在考虑先要企业信息化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与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甚至是监理公司的合作问题,离开这个前提考虑项目是很危险的。

  务实的选择是世纪集团需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把ERP分为几个阶段来进行。配合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确保自己的主动权,对整个项目能有绝对的控制,在这个前提下再配置资源。[1][2][3][4][5][6]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管理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