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数字看国电成就之二 科技蓬勃发展

2008-08-20 13:19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数字看国电集团发展成就之二

      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勇担更多社会责任
      ■本网记者 蒋学林 通讯员 赵卓

  数字“1”、“2”、“5”树立高科技品牌
 国电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环保技术研发,目前拥有国内唯一一家电力环保研究机构———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拥有2个国家电力行业重点实验室———环境风洞实验室和烟气脱硫实验室;建成5个“全国之最”试验室———全国唯一的等离子点火试验室、全国最大的袋式除尘技术试验室、全国首家烟气脱硝气动模型试验室及湿法脱硫试验室、全国最先进的60万/100万千瓦火电机组控制系统全仿真试验室。
  国电集团努力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装备制造、自动化、信息化等技术为主的科技产业群,树立了中国国电高科技品牌。

  目前,国电集团已完成“五大突破”,即等离子点火打入国际市场、电站空冷技术得到首次应用、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DCS国产化项目投产、1.5兆瓦风电机组样机下线、生物质电站投产。其中,国电智深公司的电站自动控制技术被誉为重大装备的“中国脑”,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国家技术进步示范项目,在大连庄河电厂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得到成功应用;国电烟台龙源公司等离子点火技术应用锅炉已经超过400台,机组容量突破1.5亿千瓦,并打入国际市场,在韩国南东集团三千浦电厂56万千瓦火电机组成功应用;国电龙源环保公司以脱硫技术起家,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该公司2006年在我国脱硫公司已签订合同脱硫工程容量、已投运脱硫工程容量、已投运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脱硫工程容量三项排名中均获得第一,为我国环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凭借电站冷却技术起步的龙源冷却公司,具备较强的空冷系统设计、制造能力,其产品已经在河北怀安电厂投运,该公司已承接了大唐国际、京能集团的多个项目,发展潜力可观;以风机整机制造国产化为己任的国电联合动力公司,已经具备年产风机15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从“505.5”到“629.7”小火电关停力度不断加大
  国电集团努力协调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控制火电污染物排放、加强水电生态保护,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国电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在承诺“十一五”关停505.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基础上,主动增加关停容量124.2万千瓦,“十一五”计划关停99台机组共计629.7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国电已经关停小火电209.2万千瓦,关停机组涉及国电集团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28家发电企业,其中有20家电厂是全厂关停。

    在国务院召开的“十一五”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启动仪式上,国电集团作出“到2010年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42%,控制在90.2万吨内”的庄重承诺。为兑现承诺,国电集团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方案,严格执行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和“十一五”二氧化硫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脱硫治理,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五年累计对372万千瓦装机容量的机组进行了粉尘达标排放、加装脱硫装置和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的工程治理;安装脱硫装置2853万千瓦,脱硫机组容量占火电容量的60%。目前,国电集团公司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率比2003年分别降低4.31克/千瓦时和5.75克/千瓦时,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全年供电标准煤耗预计完成348克/千瓦时,同比下降7.5克/千瓦时,比组建时降低26.3克/千瓦时。参加“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7家企业累计节约标煤97万吨,超进度40%。加强固体排放物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63.5%,实现年利用1500万吨目标。启动了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中小水电等CDM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开发39个风电CDM项目,共计202.9万千瓦。

  第1个流域水电开发环评项目大渡河流域水电实现科学开发
  大力发展水电,促进环境保护,除了将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理念体现在加大水电开发力度这个层面外,国电集团更是将这一理念体现在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在流域开发中,高度重视流域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国电集团开发的大渡河流域项目,是国内首次对流域水电开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为有效地保护大渡河流域生态环境,国电集团出资近2000万元委托设计单位对流域环境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进行研究,对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进行调整。在规划调整中高度重视了风景名胜、动植物物种存留以及其他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流域开发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边开挖、边支护、边绿化,控制废水、噪声、粉尘、废渣的排放,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建设新疆开都河察汗乌苏水电站时,国电集团投资1658.14万元用于环保建设,为了减轻施工对原地表的破坏影响,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工作,并在流域开发中在库区建设了鱼类增殖站,保护流域原始鱼类资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