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光耀天河热土

2008-09-16 14:3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水电力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巡礼

       本网通讯员郭纪雄报道

       天水的电力工业,从1922年起步以来,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80多年中,天水电力工业几经兴衰起落,不断发展壮大,为天水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起了很大作用。新中国的成立是天水电力工业迅速兴起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前的27年,天水电力工业发展极其缓慢,1949年,仅有发电总装机318千瓦,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6千伏输电线路6公里。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水电力工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旧中国无法比拟的速度突飞猛进发展。

       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也经过挫折,有不少教训,特别是受“左倾”思想的干扰破坏,电力工业发展出现曲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天水电力工作者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并珍惜“三线建设”的特有机遇,加快发展、迅速壮大。特别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引导下,1972年6月,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输变电工程330千伏刘(刘家峡)—天(天水)—关(关中)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刘天关线路的建成,把水电比重大的甘肃电网和火电比重大的陕西电网连接起来,成为陕甘两省电网的骨干线路,为西北电网的不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强大的电力从刘家峡送到陕西电网,天水从此有了大电网供电。

       上世纪70年代,天水电网结构薄弱,供电半径不过几十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电力建设从“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乐观向上的天水电力工作者不但用辛勤的汗水从艰辛的创业中走过来,也在用奋勇争先、永不服输的工作作风书写着未来。从此,天水电力工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开始了划时代的跨越。在甘肃电力建设史上,天水曾经涌现出令人骄傲的七个第一。

1972年,新中国第一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成为西北电网贯通东西的大动脉。
1976年,全国第一个三八女子带电班在天水成立,姑娘们凌空飞渡的飒爽英姿,展现出中国妇女当惊世界殊的一腔豪情。
1997年,天水地区率先在全省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改写了陇东农村世代靠油灯照明的历史。
2002年6月,西北第一座分层分布式变电站——330千伏天水变电站投运。
2003年12月,西北地区第一座COMPASS罗盘式变电站——110千伏秦安兴国变成功投运。
2005年10月28日,国内首条330千伏紧凑型输电线路工程——330千伏天成紧凑型输电线路工程启动成功,填补了国内330千伏无实践紧凑型输电线路应用技术的空白。

       2006年11月30日,甘肃省首座数字试用型变电站——110千伏王坡变电站建成投运,为电力科技进步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谱写着天水电力工业光辉灿烂的篇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天水电力工作者矢志图强,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1986年,330千伏陇西变电站并网成功,从此,天水电网西起陇西、东至庆阳、北到静宁、南至徽县,辐射到5个地区,供电半径达到300公里。1995年1月,天水供电局调度自动化系统率先通过实用化验收,1996年完成调度自动化二期工程,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的远动覆盖率达到100%,2001年主站系统升级改造通过实用化验收,城区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1998年,国家计委批复:天水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57个重点城市之一,投资为3.83亿元。天水电网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的春天,随后,又争取到1.5亿元的天水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第一批),加上投资达4.75亿元的天水330输变电工程项目,天水电网建设总投资达到了10亿多元。2002年7月19日,天水330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天水已经形成了西有刘家峡电厂、北有平凉电厂、东有330千伏线路与陕西电网相连接,南有碧口电厂向天水电网供电的格局。

       三十年来,天水电网发展日新月异,形成了以33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相配套,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城乡电网格局,为天水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能源支持。优越的电网结构、雄厚的供电容量储备,先进的管理技术,使得天水已成为甘肃东部电网的枢纽、电力调度的中心,甘肃省南电北调的负荷中心。伴随着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电力工业的装备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发展、现代化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天水电力工业同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天水市“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天水电网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2006年—2008年陆续投入5.23亿元用于电网基建工程建设,使天水电网网架结构逐步改善,供电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质量切实提高,电网自动化水平稳步提升,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08年以来,天水供电公司编制完成2008——2012年天水电网滚动规划和“十二五”电网规划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天水电网规划已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总体规划,并委托天津大学开展天水城市配网规划工作。330千伏文峰(权家门)送变电工程、330千伏社棠送变电工程、110千伏洛门送变电工程、110千伏二十里铺送变电工程(主要解决天水电器工业园区用电需求)等重点电力建设项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至2007年底,天水供电公司拥有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21座(其中少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变电站15座),变电总容量达到83.465万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184.86公里。公司直接服务用电客户18万余户,趸售供电客户63万余户。2007年售电量完成23.835亿千瓦时。天水电网已成为西北电网功率交换中心和甘肃电网“南电北调”负荷中心。

      两期农村电网改造也使广大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1997年底,天水市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从1998年起,国家先后下达天水市农网改造资金5.39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一条条崭新的线路、一台台新型节能变压器的投入使用、规范整齐的进户线、严格的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线损大、电压低、电价高的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民无不拍手称快。2006年,天水市“户户通电”工程开工,天水供电公司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使全市1104户、5070人告别了煤油灯,从根本上改善了通电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将最优质的服务延伸到最偏远的山区农村,延伸到广大农民的心中。

       天水电力工业的发展,始终与全市经济同步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特别是“六五”计划以后长达十多年间的间歇性缺电时期,电力工业全部发供电设备开足马力,加大利用小时,开展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三电”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多供少损,为天水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电力供求市场化给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天水供电公司各个时期、各届班子都坚持带职工走上街头,深入工厂、乡村,为用电客户排忧解难,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自2000年开始,该公司已连续四年在天水市行评中名列第一,2004年开始成为行风免评单位并纳入常态运行管理机制。2006年还被省消协核准为“诚信单位”,2002年还荣获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实现了营销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尤其是近年来,天水供电公司在标准程序内加快内部报装环节的快速流转,并且针对部分特殊用户的用电审批开通了绿色通道,减少超期工单,报装速度明显加快,该公司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在精品服务上下工夫,个性化、差异化服务让客户耳目一新。为更好地方便客户缴费,该公司在原有大厅缴费、预存、工行代收、邮政代收等4种缴费方式的基础上,2008年又同建行签订了电费代收协议,开通了网上缴费业务,购电式卡式表也正在积极引进中,24小时自助缴费系统也已纳入计划。该公司将逐步为客户提供8种以上缴费方式,将大大方便用电客户。天水供电公司通过服务方式、服务技术、服务形象的转变赢得了客户的理解和支持。源源不断的电力为这座古城加快全面建设步伐和社会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