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把“培训”带到北京输电塔下的人

2008-09-17 15:20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通讯员罗文姬
  个头中等,脸上挂着微笑,额头的层层皱纹表明他不再年轻,他就是53岁的马凤梧,据说,他是甘肃北京奥运电力保障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笔者9月12日在某高压输电塔下见到他时,他头上浸满了汗水,虽然北京已经进入秋季,气温明显降了不少,但是身体有些臃肿的马凤梧还是不时地在冒汗。

      险恶地带里的老兵
  马凤梧所在的小组负责值守某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最艰难的一段,这段线路穿越地形复杂的新宫村,新宫村是北京一个偏僻的所在,就是老北京人也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所在。这里地形复杂,植被丰厚,草丛里有蛇,树林里有野狗,铁塔下有坟茔,晚上迎面撞上蜘蛛网,与鹌鹑蛋大小的蜘蛛来次亲密接触是再常见不过的事。这条线路是为北京中心区域供电的重要线路,在该线路附近的某220千伏输电线路采取的是巡视保电,晚上12点巡视就结束了,而马凤梧他们负责的这条线,按照北京奥运保电总指挥部的部署,实行的是24小时值守,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甘肃省电力公司奥运保电队刚接到这条输电线路的任务时,大家都知道这显然是一块“硬骨头”,必须派责任意识强、技术过硬的队员值守,于是马凤梧和其他12名队员被挑选出来。
  马凤梧胆子大,做事较真,一工作起来,就全身心的投入,每天马凤梧和其他保电队员在一个班最少要走3个来回,每天每人平均行程16公里。

       痴心钻研悉心带徒
  马凤梧参加工作已经33年了,他当了12年的送电检修工,16年的送电运行工,来北京保电前,他是甘肃酒泉输变电公司张掖保线站的培训员,带过的徒弟有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说来也巧,马凤梧所在的这个13人的值守组,绝大多数同志都是马凤梧的徒弟,例如李建刚、王勇、胡涛等。
  每次值班,他都不辞辛苦,在巡线之余给同小组的队员讲铁塔的构造和输电线路的知识,他给队员们分析甘肃现在运行的同等级的输电线路与北京输电线路的不同和差距所在,给队员们上生动的实践课。为了学知识,长见识,甚至不和马凤梧在同一组的队员,都想办法和马师傅换到一个班,目的只有一个——学到平时很难学到的知识。

  在采访马凤梧时,他给笔者也上了一堂课,他指着铁塔上的一块特别的钢材对笔者说:“那是专门的防坠铁构架,设计很人性,人员在登高作业时安全系数显著提高,目前咱们甘肃登塔作业安全绳随机系在铁塔本体上,不科学。”他还说,北京公司非常注意一些细节管理,例如北京公司的安规和甘肃的安规就有所不同,北京公司的安规明确规定“巡线时不能漟情况不明的河流,不能打开来历不明的丢弃物等等。”
  据马凤梧的同事们说,马凤梧工作之余已经全面学习了《电力线路运行规程》、《电力保障手册》、《安规》等,笔记就做了满满一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认真比较学习了北京公司的安规,比较了其与甘肃电力公司现行安规的差异,并做了详细地的记录。用马凤梧的话说:“北京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做法要好好学习,回去后讲给给同事们听”。
  在他的笔记本上,笔者看到有几页专门对甘肃常见的双分裂并行导线和北京常见的四分裂垂直导线的优缺点做了细致分析,像这样的记录在马师傅的笔记本上有很多。

       高尚人格的动人光环
  马凤梧不仅把自己的所学与大家无私分享,而且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并带动了他身边所有的人。
  自7月中旬奥运保电工作开展以来,老马从来没有请过假换过班,老马年龄大,身体胖,怕热,汗水常常湿透了衣服,但是7、8月份高温酷暑老马硬是挺过来了。酒泉超高压公司的领队王立黎曾多次劝老马休息,但是老马都拒绝了,他说:“让我闲下,一天就吃三顿饭,那简直要我的命!”正是出于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为奥运会安全供电的强烈责任感,老马即使感冒了也是悄悄吃上药就上班去了。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值班,他把指挥部给他的一张珍贵的奥运体操比赛票送给了别人。当笔者问他说为什么这样做时,老马不假思索地说:“在我有生之年,能为奥运做些什么,这是我一生的光荣,我珍惜保电的每一天!”

  一位普通老同志自始至终保持着对奥运保电强烈荣誉感,这让笔者深受感动。同样被感染带动的还有许多保电队员,他们怀揣着必胜的信念,至今坚守在铁塔银线下。
  在采访马凤梧时,笔者注意到经过的一些群众主动过来和他打招呼,还问他“今天线路正常吗?”显然他们已经成了朋友。
和马凤梧同一个组的王勇说,马师傅常常把休息点打扫得干干净净,吃饭的餐盒和矿泉水瓶都仔细收起来,丢到垃圾箱里,附近的群众非常喜欢这些来自甘肃的保电队员。马师傅还常常给附近的群众讲安全用电知识,同时向他们灌输保护电力设施人人都有责任,不能在塔下取土、塔材和螺栓不能损坏等常识,一来二去就处出了感情。

  有一次,马师傅值后夜班,遇上了雷雨大风,马师傅和同事瑟缩着在小商店的简易屋檐下避雨,积水湿透了鞋子和裤腿,商店老板见了非常心疼,主动打开自家厢式货车的门,让他们进去避雨,从那以后,商店老板每晚临睡前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默默地把货车的箱门打开。
  马凤梧是成百上千电力保障队员中普通的一员,普通的像邻居家的大叔,但是他又显得那样不平凡,他留给我们的感动和启发很多很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