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新闻调查】宁德电网成长的烦恼

2008-09-22 14:21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网建设:“成长的烦恼”
       ——福建宁德电网建设调查
       ■陈红专
  电网建设在宁德地区上演了与各方的博弈与较量,伴随着艰难曲折的烦恼,也实现了电网的快速成长。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宁德市陆续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电机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力需求也呈现出跳跃式增长的态势。
  为了改变宁德电网薄弱的状况,从2004年起,宁德电业局逐年提高电网投资力度,适度超前规划宁德电网,计划于2008年年底,建成以宁德500千伏变为中心的220千伏宁德—霞浦—桐城—福安—宁德的主环网供电结构,逐步打造与主干电网协调发展、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和节能型配电网,但由于电网建设受到种种问题的干扰和阻挠,导致电网建设工期被延长,无法形成环网供电结构,供电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一道难解的题
  2008年5月10日24时,宁德城区已是灯火阑珊,而宁德电业局基建部主任余根祥,正匆匆从500千伏宁德变送出线路施工现场赶回单位。两个月来,余根祥白天驻扎现场抓安全、抓进度、抓协调,晚上召开例会总结并布置落实工程计划、深夜又要赶回单位为第二天一早的部门工作做准备。本应在去年年底前就该完成的500千伏宁德变送出工程,最后在当地政府的强势推进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得以在6月竣工投产。而当前,大部分仅需7~8个月工期的线路工程因外围施工受阻,工程施工期被拉长一年多的情况比比皆是。电网建设在宁德的曲折艰难可见一斑。电网建设若要适应宁德社会经济发展用电的需要,就必须缩短建设周期,在各环节加快进度,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
  一位电力专家告诉笔者,变电站建设周期较长,若没有负荷需求就很难立项。一般立项需要一年,征地、设计和设备订货需要一年,工程建设需要一年,如果顺利的话,一个项目至少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投运。而随着宁德市环三都澳战略的不断深入,许多新建企业基建速度很快,一旦投资落实,最短一年内就要用电。因此,电网建设若要适应城市用电的需要,就必须缩短建设周期,在各环节加快进度,这就需要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大力支持。
  然而尽管供电企业每年都在想尽办法加快电网建设,可是客观问题总是影响着工程进度。“一些项目资金、设备、施工队伍都已到位,但是,因电网经过之处部分村民进行阻挠,一直无法施工;一些线路已完成97%的工程量,却因为一两基杆塔卡住,工程延期8个多月,无法发挥作用。”宁德电业局副局长危乃盛忧心忡忡,如果相关的抢建项目不及时启动,明年局部缺电情况将更加严峻。
  一边是有电送不出,一边是电力基础建设迟迟无法落地。原本应该先行的电力,如今却成为宁德经济发展之痛。

  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
  电网建设到底有多难?“一基一基啃骨头”,宁德电业局副局长危乃盛这样形容。不身临其境,很难体验建设方这种“啃骨头”的艰难。“可以说,每个塔基的每一条腿都有一个故事。”长期从事电网建设工程的陈安宁说。电网建设的艰难直接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方经常会遭到无理的刁难、阻挠,这在征地、青苗赔偿过程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项目前期推进难。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而宁德更是典型的沿海高山区,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十分紧张,输电线路走廊和变电站选择十分困难,电网发展受土地资源制约的矛盾越加突出。“每个项目,往往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多方协调站址和路径,非常艰难。”宁德电业局基建部主任余根祥说。
  电网项目与城乡规划很难同步,造成电力线路施工时常常需要涉及站点、塔基、线路走廊、众多拆房等情况,施工过程中常常被迫更改设计方案,进展缓慢。“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了,也很关注环境问题,我们输变电设施落地也越来越难。线路通道往往被迫变更路径,造成工期延长、建设费用超支。由于情况复杂,施工队伍常常需要几出几进,导致有些施工单位一听到是电网工程,就开始打退堂鼓。”建设方处在了被动的位置上。实际上,这一情况在目前线路施工中普遍存在。

  项目落地征地难。由于宁德水电资源丰富,一些新建的私营水电站业主急于回笼资金,在青苗赔偿问题上,往往以高出国家相关规定数倍的价格进行理赔,青赔价格不一,最高达到每千米30多万元。然而,由于变电站建设、线路走廊征用属于公益性事业,而目前按照相关规定电压等级35千伏以上到220千伏一般控制在3~5万元/千米,远远低于当地的土地价格,使村民不愿在征地意见书上签字。为协调各方利益,电网企业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自身的部分经济效益,但这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责任又是矛盾的,显然并非长远之计。这样看来,政策处理难的确制约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按时投产,并已成为影响工程造价和及时发挥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主要因素。
  青苗赔偿难上难。由于宁德近十年来的水电大开发,使得许多水电送出线路走廊经过的村庄的村民成为“青赔专家”。一位长年从事电网建设的工程基建人员回忆,从前一条线路做下来,只有极个别的村庄会出现“风水林”、“龙脉”,然而,到了现在几乎村村一片风水林,村村一条“龙脉”地,一条线路做下来居然能出现十多条龙脉。为了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得到更多的青苗赔偿款项,原本空无一物的约100平米塔基用地,一夜之间居然能“长”出近5000株树苗,在理赔结束之后,当天开辟的施工便道,居然第二天又“长”满经济作物和果树。

  政企合作电网建设渐露曙光
  电网建设困难如此多,难度如此大,令人担忧。但在调查中,供电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宁德电业局的有关负责人说,这一地区的电网建设工作虽然难,但进展速度却并不慢。在宁德市政府和各县市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08年6月底,宁德电网建设完成投资3.2亿元,投产500千伏宁德变及配套送出、220千伏岚后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寿宁斜滩变扩建、宁德烟亭变扩建等一批建设项目,过半完成220千伏树兜变土建工程;基本完成220千伏韩阳、兰田二期、桐城二期等变电站安装工作,计划在近期投产这些项目。上半年已投产变电容量达58万千伏安,线路56千米。“不管多艰难,未来还是光明的。”这位负责人欣慰地说。
  2007年,宁德电网建设的窘境引起了宁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宁德市政府多次召开推进宁德市主干电网工程建设协调会,就解决因线路走廊、青苗、土地等理赔问题引起的电网建设受阻问题,召集有关部门和沿线乡镇领导进行协调。随后,福建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启平、许新生携省电力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宁德电网建设问题与宁德市领导开展商谈,并达成一致意见。

  不久,宁德市政府出台了《宁德电网建设实施方案》,与各县市区地方政府签订《电网建设责任书》,并根据《福建省电网建设若干规定》,出台《宁德市电网建设项目征迁补偿及考核奖励办法》。这一系列措施、办法的陆续出台,让电网建设成为政府与电力部门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形成一种常态机制。
  宁德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要针对电网建设的审批程序、征地、绿化补偿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效率、加强服务,依法办事,特别要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处理各个环节、各方面的问题,主动帮助解决困难。结合市政发展规划对电力设施的布局进行指导,形成联合规划,同步实施。实行属地政府负责制,破解电网建设征地难、政策处理难的问题。要求各县市区要以大局为重,要以电网建设为重,认真、妥善地处理好各种矛盾,使电网实现依法、依规建设,在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下顺利实施。

  同时,供电企业一直在积极寻求突破瓶颈的方法。首先是电网建设与技术改造并重,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现有电网的输送能力。其次,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的要求,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使大容量变压器、碳纤维导线、同塔多回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电网建设中得到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提高了变电站的供电能力,使变电站占地面积明显减少,提高了线路通道的输送效率,节约了走廊资源。第三,强化舆论宣传引导作用,为电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电网建设事关社会经济及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各方都在积极努力。用宁德电业局局长王峰的话说,电网建设是一场博弈,总会在反复协调中找到一条最佳的解决办法。对于宁德电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宁德市市长陈家东表明了态度,“抓电网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这就是我们宁德市政府的态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