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刘吉臻:今后电力发展还得靠科教

2008-09-25 15:2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电力发展刘吉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30年:怎么评价?怎么发展?
      ——专访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
      本网记者 梁卫国

    1973年,刘吉臻是一名到华北电力大学(时称华北电力学院)求学的学生,随后成了这所大学的教师、系主任、副校长、校长。他与这个被称为电力行业黄埔军校大学35年的不解之缘实属罕见。作为一名更愿意承认“自己是名电力人”的教育家,他怎么看待电力30年的变化?今后电力行业靠什么发展?记者近日进行了专访。  


    怎么认识30年来的电力变化?
 
    30年来中国电力发展世界一流。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5712万千瓦,2007年,装机容量7.13亿千瓦,增长14倍,跃居世界第二位。这30年是我国电力发展最辉煌的30年,电力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个成就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站在百年中国近代史上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走进了富国强民的新时代;2008年两个奥运会召开,向世界展示了另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强大的中国。如果说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更有理由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电力支撑了GDP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特高压工程、电力安全和电力可靠性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外不同,中国电力的发展是高速发展的动态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果按照一个亿的新增装机容量,每分钟会有多少新电量注入电网?每一分钟又有多少新增用户按下开关?这些新增电量怎么建?怎么送?怎么保证瞬间供需平衡?这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事情!而中国人做到了,并保障了经济高质量安全的运行。这个美国人做不到,欧洲人也做不到。    
   我们要正确看待电力行业垄断的合理性及其弊端。过去我们一提到垄断就认为不好,似乎只要打破垄断就能把问题解决好。电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事业。像自来水、煤气、铁路等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同样也存在垄断性,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既要看到电力行业垄断的合理性,也要找到克服垄断弊端的方法。
 
    今后电力工业怎么发展?
    
    今后发展还得靠科教兴电。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电力人。2006年在澳大利亚一个电力国际论坛上,有个美国专家就问,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世界的奇迹,你们的电力是怎么支撑起来的?我认为,电力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依靠科技,依靠教育,依靠人才。
    科教兴电既是我们取得今天成就的原因,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过去我们建个电厂,72小时怎么都通不过,是件很难的事,如今168小时很容易就通过了。我们建设大机组、特高压,需要解决大量的技术问题,工程问题,没有人才这些就是一句空话。人才怎么来?靠教育。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电力部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后来通过教育的发展,包括电力教育的大发展,人才就源源不断了。30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培养了近10万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大多数工作在电力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

    如何发展电力教育?

     要遵循教育规律,凸显电力特色,办好高水平大学。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教育家和企业家还是有区别的,教育需要百年树人,教育是非功利的事业,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而企业更重技术和赢利。
    电力教育需要百花齐放。电力教育要形成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终身教育等互为支撑的局面,要发挥各级各类学校的作用,共同支撑起国家发展的需要。
    电力教育需要吸收和继承。教育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具体华北电力大学就是要致力于完善电力专业学科体系,着力办出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不断为我国能源电力工业培养和输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特色人才。要使为能源电力行业的服务宗旨和传统得以延续,以“构建平台、强化服务、突出创新、实现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思路,促使办学层次和办学能力的提高,进而早日实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

相关链接

刘吉臻简介

    刘吉臻,男,汉族,1951年8月生,山西岚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0.05-1973.09  上明公社机关线务员、机务员;1973.09—1976.12  华北电力学院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学习;1976.12—1979.09  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教师;1979.09—1982.09  华北电力学院北京研究生部读研究生;1982.09—1989.03  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1989.03—1990.07  加拿大皇后大学机械系高访;1990.09—1993.10  华北电力学院动力工程系主任;1993.10—1995.08  华北电力学院副院长;1994.10—1995.05  加拿大皇后大学机械系高访;1995.08—1996.09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保定校区校长;1996.09—1998.06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保定校区建制撤消);1998.06—2001.01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校长; 2001.01起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华北电力大学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由国家电网公司等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同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后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5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华北电力学院和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华北电力大学。学校校本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完备,博士、硕士与本科教育层次兼备,并与高等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等相结合的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电力节能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文科);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博士点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硕士点专业、54个本科专业、4个二学士学位专业,有MBA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占地1609亩,建筑总面积79万余平方米,总资产21亿多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近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万册。
     全校共有教职工2835人,在编专任教师1519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82人,正教授256人,副教授407人。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为学术带头人,以中青年教师为学术骨干,具有良好师德和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目前,以李成榕教授为带头人的“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与以刘宗德教授为带头人的“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失效预防” 共2支团队入选“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006年,以刘吉臻教授为第一主研人的“火电厂厂级运行性能在线诊断及优化控制系统”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网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发展查看更多>刘吉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