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义乌模式破解电力“全面服务”难题

2008-10-08 16:52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上世纪初,浪漫诗人郭沫若笔下的幻境,已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义乌这座国际商贸名城。然而,“有街便有市、处处皆商场”的格局,产、供、销“三合一”工厂星罗棋布的现实,使得“表后”用电安全隐患重生,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并不浪漫。在反复整治过程中,义乌市安监局、义乌市供电局逐渐达成共识,共同发起成立了以“政府监督、电企指导、自我管理、市场运作”为模式的义乌市电工协会,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安全共治,既建立起政府“用电安全”的长效机制,又建立了电力“全面服务”的长效机制。

      政府监督电企指导自我管理市场运作

       本网通讯员施伟军吴全国报道


      通过义乌稠州论坛,日前,家住义乌市东洲花园的吴先生,给当地供电部门发了一封感谢信,并向网友们发了一份帖子。他说:“我很感谢并极力向大家推荐义乌市电工协会。前两天,通过95598服务热线,电工协会给我推荐了一名电工来家里检修线路。他仔细检查后告诉我:线路没有问题,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至少还有3年的寿命期。半个多小时收费20元,来时出示电工协会推荐《告知书》和《电工证》,走时在《告知书》回执上‘签字画押’。我认为很好。一,我不懂电,有合格电工给我处理用电问题,让我放心;二,通过协商以不高的费用就可排除用电事故隐患,让我称心;三,消除了以前我对供电部门的许多不应该的‘误会’,让我舒心……”
       “义乌市电工协会”——以建立全社会安全用电长效机制为目的,义乌市安监局和义乌市供电局创造性地提出并发起成立了“政府监督、电企指导、自我管理、市场运作”模式的电工协会,初步彰显了其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
       “大家都没电,打95598找供电局;就咱家没电也打95598,请电工协会找个电工来看看。”随着这样的招贴画遍布城乡,“95598 电工协会”,已成为百万义乌百姓用电“全面服务”的及时雨。“开店办厂、室内装潢、换个插座,为了安全,要找合格电工,请电工协会为您推荐;为了安全,生产经营单位需要配备专、兼职电工,请电工协会为您推荐。”通过全市各行政村、居民小区的公开栏和电费通知栏,义乌人对这样的温馨提醒已经耳熟能详,电工协会,渐渐成为义乌各界“表后”(即用户产权)用电安全的护身符。
义乌政府官员评价: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一种大胆的创新,一个惠及于民的和谐创举!

      机制缺失难觅“全面服务”

 
       电气火灾事故频发,安全用电形势严峻。不独义乌但义乌这“华夏第一市”却极具典型性。
        去年春节,义乌义亭镇一把大火让十几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大火烧痛了百姓也烧痛了政府,由是引发了当地政府举全市之力开展的长达半年的“用电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但,一起悲剧尚未消散,另一起悲剧又接着重演。“用电安全”被列为政府长期重点整治三项内容之一。“看得见的是大事故”,“看不见的小事故”更是频频发生甚至在整治中发生……

      “重视没有不高度的,反思没有不深刻的”。但,为什么每次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之后,并没能遏制相同错误再次发生、并没有保证类似悲剧不再上演?怎样走出“事故频发——治理整顿——事故再发——再治理整顿”的怪圈,尽快寻求一剂“治病救人”、“长治久安”的良方以彻底疗治用电事故总是低水平重复发生的顽症?尽管讲得清“表前”与“表后”的责任,却脱不开“无过错责任”的“原罪”,每每在事故中成为各界责难焦点的无奈让义乌市供电局痛定思痛,深入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课题调研,一个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浮上水面——
       据义乌市安监部门统计,该市近几年来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绝大部分是由“表后”即用户产权的电气事故引发的,诸如私自增容、私拉乱接、随意施工、违法建设、私自改变用电类别等违章用电,管理职能在业主而非电力部门。毫无疑问,针对农电统管后出现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方式向群众大力宣传安全用电常识和有关政策确属当务之急。但,真正使安全用电常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故的频发再一次说明,用电安全既需要“远水长保障”,也需要“近水解近渴”。

      近年来,义乌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电工队伍需求极大,实际从业人员无法统计,义乌市场化程度高,一直以来缺乏有效整合电工资源的组织及手段,一方面,城乡居民、生产经营单位有消除用电安全隐患的需要,却苦于找不到合格电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信息不畅,合格电工有一手好技术,却苦于找不到施展手艺的机会。管理缺位,市场失灵,造成了目前电工市场无证从业、偷工减料、收费随意、流动性强、后续服务差等现状。电工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缺少组织监督、缺失职业规范的“三缺”问题,是不断产生电气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最终,义乌市供电局得出的调研结果是:用电安全事故频发,主因在于缺乏有效遏制的长效机制。“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现行用电安全运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责任不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不清晰,供电部门缺乏有效载体解决“全面服务”问题。调研得出,尽管用电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表后”,管理责任从法律上说在业主即用户,但由于用户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属于自己产权的“表后”用电线路管不了、管不好,造成了事实上的管理缺位,并逐步演变为社会问题。当务之急,必须完善法规,明确责任,加强监管,找到一条既利于政府“用电安全”又利于电力“全面服务”的“通途”。
      正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分析矛盾是为了化解矛盾。工作中,义乌市供电局认识到,义乌是一个市场经济氛围极强、高度开放的地域,象电工服务这样微利竞争的行业,垄断经营无法持久,还会导致相关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如果引入一个政府监督、自我管理、市场运作的协会模式,将电工队伍及服务纳入规范、可控的轨道,对巩固义乌市安全基础、实现用电安全长治久安将是极有力的促进。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义乌市电工协会”适时而生。


        “义乌创造”的模式


        2008年8月20日,经过可行性论证和一年的精心筹备,“义乌市电工协会”挂牌成立,义乌市13个镇街相继成立分会,会员网络覆盖全市。经民政局查证,类似的非赢利涉电社团,浙江尚无先例。
        “政府监督、电企指导、自我管理、市场运作”为模式的义乌市电工协会具有六大特色——
       定位准确。电工“行业自律”的组织,电力“全面服务”的平台,政府“服务百姓”的桥梁。协会由电力安装、维护、维修和电力器材、设备生产销售单位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自愿参加,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法人。
      组织独特。市安监局主管、市供电局指导,经市委组织部批准由安监局副局长出任常务副会长,13个镇街分会的正副会长分别由安监所和供电所负责人担任,在各镇街分管镇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协会办公场所由电力客户服务中心无偿提供,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捐赠和政府资助。
责任明晰。政府履行“表后”的用电安全责任与服务的管理职能,供电企业履行“表后”用电安全与服务的社会责任。为防范意外伤害事故,电工协会对每个会员强制保险;一旦遇到“表后”事故,电工协会作为非赢利组织勿须承担无过错责任,而供电所长不再是被告,而是事故分析的电力专家。 

      业务宽泛。推荐会员为城乡居民、生产经营等单位用电设施的故障提供应急修复服务;为城乡居民、生产经营等单位产权范围内用电设施安装、运行、维护、维修工作;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会员为城乡居民、生产经营等单位产权范围内存在安全隐患的用电设施进行整改等。
      受理便捷。咨询服务电话同时设在义乌各镇街“365便民服务中心”和电力24小时服务热线95598。服务遵循“自愿、就近、有偿”三项原则。客户有用电需求,可即时拨打服务电话,由电工协会推荐相关会员,在双方接受的价格标准下履行电工服务。

       服务诚信。义乌市电工协会将诚信机制建设与素质工程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对电工入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必须持证而且对协会《职业道德规范》做出承诺,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协会注重加强电工技能培训,通过组织现场观摩、技术比武等方式不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规范化作业水平。

      协会顾问,义乌市供电局局长李豪认为,电工协会提供的“表后”延伸服务,使得供电企业既找到了用电“全面服务”的平台,又规避了安全责任风险。协会名誉会长,义乌市副市长吴森民则认为,义乌市电工协会从事的是为政府补台、为百姓谋利的事业,终极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安全用电水平,已经成为有为政府的安全抓手。

       多方共赢的机制

      一个企业或一届政府关注民生的最大作为,莫过于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惜代价维护公众的利益。
      义乌市安监局和义乌市供电局政企合作,携手组建电工协会——以市场运作的手段,实现电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将政府的精力从突击检查、集中整治、抢险救灾和事后查处上解放出来,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从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探索出了一条建立全社会用电安全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实现了政府、供电企业、从业电工和用户、客户共同承担安全责任、社会责任的合作共赢。

       义乌市电工协会成立后,迅速在电工、电气设备经销商和用户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在服务于千家万户用电安全需求的同时,推动着电工市场的成熟规范,赢得了各界一致好评,不仅13镇街积极加盟并主动提供资助,更有众多相关单位及个人要求入会。日前,义乌市公安局联系电工协会,请求协会推荐20名会员参与协助开展小旅馆业安全整治活动;在供电部门专业而精深的配合下,政府投入更加大胆而科学。苏溪镇政府在电工协会成立后,马上建立起了村级管电组织,政府出钱组织电工培训,规定村电工享受村两委干部待遇,并加入电工协会成为会员。协会的成立大大提高了苏溪的供电可靠性。

      对供电企业而言,义乌市电工协会的成立,既化解了其“表后”安全责任的尴尬,为实现用电“全面服务”提供了充分条件,同时,也为清晰用电“表前”与“表后”产权、明确“安全”与“服务”权责建立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协会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必将会有更多城乡居民了解和认同“表前”与“表后”的产权分界与责任归属,有益于整个社会提高用电安全意识。
       只有家家户户用电安全,电网的安全才有保障,供电的可靠才能稳固,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有基础,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有保障。作为破解供电企业“用电安全”与“全面服务”棘手矛盾、创新国网公司金牌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和真诚行动,“义乌市电工协会”彰显着义乌市供电局对服务和谐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精深认识,它创造了这样一种服务“范本”——兼顾供电部门的企业属性与社会属性、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融入核心业务、最大限度惠及百姓——从而也使供电企业的金牌服务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