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龙源模式 缔造不朽传奇(三)

2008-10-20 15:0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龙源模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龙源电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综述之三

■蒋学林 苟慧智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通用电气公司原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这样说。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龙源电力集团公司而言,管理更是一篇需常做常新、精益求精的大文章。发展是企业不变的追求。但龙源也深知,有优秀管理的发展才是有效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强化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严格的管理。
  基于此,龙源集团总经理谢长军才说:“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永无止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龙源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混乱事情规范化。从前期设计到后期投入,从建设到运营,在各个环节都渗透科学论证、优化设计、精细建设、专业运营,从而实现了安全可靠、质量优良、效益先进、造价合理的目标,确保了风电建设品质。

  工程质量源头得

  目前,我国风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装机规模迅速扩大。龙源集团作为国内风电开发领域的佼佼者,发展速度之快不亚于任何一家风电开发商。
  今年上半年,龙源集团实际开工风电项目15个,装机容量76.45万千瓦。全年风电项目在建容量220万千瓦,计划投产120万千瓦。此后几年,在龙源集团下属的风电场,每年都将有成百上千台风电机组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项目遍布全国各地,如何确保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成为龙源集团必须解决的课题。
  从源头上要质量和安全,是龙源集团的一大法宝。在持续规模发展的同时,龙源针对风电工程管理特点,围绕安全、质量、造价和工期“四控制”要求,不断加强基建工程制度、标准建设,初步建立了风电建设工程制度体系。
  针对项目建设进程,保证管理链条不“断裂”。在工程准备阶段,严把设计质量关,采取集中打捆招标方式采购配套设备,控制好设计、设备风险,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期间,更加扎实地落实安全措施,开展状态分析和故障预警研究,及时查找、消除重大缺陷和隐患,控制好安全风险;通过强化项目设计优化工作,执行概算造价考核制度,将工程造价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在龙源如东风电场,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骥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设备供应质量,他们在设备出厂前就进行跟踪,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设备到达后,立即吊装,从而避免堆场造成的设备损失和成本支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龙源集团专门成立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达标投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事关工程安全质量和达标投产重大问题。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立即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加强机组240小时试运行期间的巡视检查和移交生产验收工作,确保移交生产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近年来一台台机组的达标投产,是龙源工程建设质量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最好回报。

  安全生产贵常抓

  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原本空旷的场地内,短短几年间,立起百余台几十米高的风力发电机。这些屹立天地间的巨人,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叶片高速飞转,呼呼作响,场面蔚为大观。绿色风电从这里产生,送往千家万户。
  风力的不确定性,人类无法左右。风力发电机随风而动,风过小无法利用,风过大损坏设备,可利用的风能也是强弱变幻。在风力发电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与传统发电形式相比,风力发电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

  在变幻无常的风力面前,如何让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江苏龙源如东风电场总装机15万千瓦,共100台机组,每台高80米,叶片长37.2米。当风速大于3米/秒,风机开始发电;达到9.5米/秒,可以实现满发;而当风速超过25米/秒,风机将自动停止发电,保护设备。
  当然,风电设备的自我保护是最为基础的,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同样重要。据了解,江苏龙源每月对风机全面检查一遍,每周检查一次场内设备,每天两次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查。正是这样细致的检查工作,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截至10月16日,江苏龙源如东风电场今年发电量超过2.8亿千瓦时,风机可利用率达到98.85%。
  近年来,龙源集团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显著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加快推进风电场生产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去年底共有15个风电场实现远程实时监视;备件网络管理系统和风电场设备台账管理系统得到完善,初步建立了集团化、网络化生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和推进风电场集中检修试点工作等。同时,坚持开展“春、秋检”和“安全性评价”,设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不断提高,2007年风电机组可利用率为97.6%。
  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今年以来,龙源集团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入手,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完善巩固长效机制。截至目前,龙源集团安全生产形势良好,今年累计风电发电量达到26亿千瓦时,为全年发电量完成40亿千瓦时奠定了良好基础。

  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甚至说:“企业即人。”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拼的是人才队伍。”谢长军说,“一家成功的现代企业,必然有一批成功的员工。”
  作为较早进入风电领域的领军企业,龙源集团在相当长时间内囊括了国内风电界的专家和技术人才,具有较为明显的人才优势。然而,随着发展规模扩大和管理范围加大,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制约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何打破人力资源的制约?龙源深刻认识到:实现与全球前三甲风电企业相匹配的人才储备目标,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2006年,龙源集团支撑风电规模发展的技术培训基地———苏州白鹭培训中心宣告成立。
  2007年,龙源集团新进大学生和风电技术管理人才及技术工人近500人。针对新接收员工对风电了解不足的情况,龙源集团进行入职培训需求专项调研,并制订了专项培训计划;同时,组织46人参加国外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2007年,龙源集团共组织各类培训班19个,培训564人次。今年以来,龙源集团的培训班顺次举办:两期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两期所属单位基建质量管理和安全培训班,非生产人员风电知识培训班……
  值得一提的是,龙源的人才培训工作重点抓住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实行分层、分步、内外结合的培训方式,切实推动企业高层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与国际接轨。
  在江苏龙源公司,一位员工对记者说:全公司只有60名员工,每一名员工都拥有广阔的平台!员工将企业当成“家”,企业给员工实现“梦想”的舞台。
  据了解,龙源集团还将在公司系统深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员工积极性。“总之,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当前,龙源集团正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出类拔萃的风电专家和技术人才、管理人才。

评论:

让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蒋学林

  近年来,国内风电发展生机勃勃,风电开发商迅速增多,已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之势,相互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共识。风电开发商纷纷将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多种方式培养、引进、选用人才。
  一家成功的现代企业,必然有一批成功的职工。作为具有明显人才优势的龙源集团,更是视人才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为此,创新和完善人才开发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与岗位相适应、与职工职业生涯相关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加大人才储备和引进力度,为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新能源发电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最近,龙源又在进一步研究和规划人力资源的激励问题。不仅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更要感情留人。通过建立综合激励机制,龙源将真正建立一个风电大家庭,使职工拥有归属感,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才观,龙源才会不断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