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08-10-21 15:0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甘肃电力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震感地带亮起希望之光
——甘肃电力震后重建纪实
本网记者 买光立 通讯员 刘昌文 桑录平
引言——
地动山摇,房倒屋塌,山体滑坡,道路中断,江河失色……
在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中,与汶川县紧邻的甘肃南部、东部的陇南、天水、甘南、平凉、庆阳、5个市(州)的30个县(区)电网设施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和损失,因地震引发停电总户数一度曾达87.86万户,甘肃电网共损失负荷约34.2万千瓦,电网设施直接经济损失4.17亿元,陇南电网毁坏最为严重。汶川大地震对甘肃造成的影响,相当于甘肃境内发生了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甘肃成为除四川之外受灾最重的省份。
震后,电力重建工作,是摆在甘肃电力人面前的一项艰难而长期的重大工程。经过排查摸底,他们制定了电力重建三年规划:今年5月23日至7月20日完成受损设施普查鉴定与临时处理,7月21日开始到12月30日是修复性重建阶段,2008年9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是中长期恢复重建阶段。
2008年9月5日,震后甘肃电力重建重大工程中第一个按防震要求设计的“抗灾”线路——文县碧口镇李子坝10千伏供电线路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的。如今,灾难的阴霾已渐渐消散,震后电力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山坡上,泥石流留下的新老痕迹历历在目;公路上,牛大的石头时不时横在面前。经过大地震和无数次的余震,武都到文县的许多山体岩石松动,已经变得十分脆弱,稍有个风吹草动,山上的石头就会如滚木擂石般凌空砸下。秋雨绵绵,进入多雨季节的陇南,人们出行又多了几分危险性。国庆节前夕,记者踩着满是泥水和到处散落着碎石片的道路,带着几份担心和一种神往,在陇南灾区寻觅电力人震后重建的足迹。
快速反应:电力人击碎震后黑色恐怖
陇南灾区高山横立,道路崎岖,要找一块搭建房屋的地方都很难。大灾之初,陇南许多地方的电、路、通讯断了,一时间陷入了与外界隔绝的境地。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地震发生后,甘肃电力人表现出了超强的快速反应能力。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肖创英第一反应是询问调度中心全省电网总体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随后,甘肃电力公司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公司副总经理杨玉林任总指挥。“我到前线去,杨总在公司协调指挥”,肖创英第二天一早就赶往位于陇南成县的陇南电力公司坐阵指挥。随后,由兰州、天水、定西等供电公司组成的33支2669人的电力抢险队伍冒着生命危险,急速向陇南重灾区挺进,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电网抢修战在陇南灾区全面打响。
文县的碧口镇,翻过一座山就是四川的青川县,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不过16公里,这里是陇南市受灾最重的乡镇之一。一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在到达紧邻碧口的中庙乡连丰村时,被眼前的惨状震惊了:房屋全部倒塌,人们家中的用品埋在废墟下,只能在用土块垒成的炉灶和砖头砌成的案板上做饭。
震后,文县喊出这样的口号:“不等不靠,重建家园。” 文县电力局局长张星泽坚定地说:“哪怕是一步一步扛着电杆上山过沟,也要让所有的村子全部‘复明’。”陇南供电公司碧口分公司负责碧口周边1镇3乡的电力供应。地震当日,骚动的大地刚刚平息下来,碧口分公司经理邱建军就带着33名工人上街巡线。当时,碧口镇的电网全部瘫痪,手机、电话拨打不通,出镇的惟一公路也被滑坡和泥石流掩埋。他们立即组织职工抢修线路,当晚天黑前,依靠运来的柴油发电机发电,碧口镇所有路灯、医疗点和救助站的灯光全部亮了,电力人就这样击碎了地震后的黑暗恐怖。震后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主动联系镇政府、派出所和移民所,在碧口分公司旁边建起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参与组织抗震救灾工作。震后第三天,他们就到各村巡线、架杆、拉线。震后第五天,碧口镇所有的主干路通了电,50%的电塔恢复正常,苦难的碧口有了光亮。
十一前夕,记者在碧口镇采访时发现,虽然余震还在经常发生,灾民们居住的天蓝色的救灾帐篷一顶紧挨着一顶,排成了2公里多长的长龙,街道显得有些拥挤,但街边的小吃店、杂贷店正常开业,镇上的荼叶生意显得很兴隆。
逢山开路: 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
“5.12”特大地震中,碧口镇遭受重创,满目苍夷,随处可见从山顶滚落的巨石、砸坏的汽车,昔日平坦的街道被强烈的地震波硬生生的撕裂出6厘米宽的裂缝。危急关头,电力人冒着滚石袭顶、房屋坍塌的危险,忘我地投入在紧张的电网抢修和震后重建工作中,默默地用满腔炽热的情怀感动着这片土地。
郑荣理是10千伏112李子坝分支线路维护员。大地震发生时,刚巡线回来的他正在家中休息,短短数秒内,地震已经把他家的6间瓦房全部摧毁。侥幸脱险的郑荣理从残垣断壁中连忙翻出妻子还未来得及洗刷的工作服,拣出脚扣、安全带和常用工器具就往门外冲,妻子怕他有闪失,死死地抱住他的腿不让出门。郑荣理看到这样,焦急地对妻子说:“你看现在到处倒杆断线,我管的线路上有200多户村民,将心比心,他们的心情肯定跟我们一样焦急,我不去能行吗?这就是我的工作啊!”说着,他用力掰开妻子的双手冲出家门,赶赴10千伏112李子坝线路。
112李子坝线路是陇南供电公司碧口分公司管辖难度最大的一条10千伏线路,长48公里,有42基杆塔、12台配电变台,担负着沿途9个行政村的群众生产生活供电任务,期间有20公里是无人区。这条线路相当特殊,供电线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而它的行政区域又属于陇南市文县。从12日下午15点开始,郑荣理只身一人徒步行走在乱石翻飞的山峦沟壑间,顺着线路一基一基地巡视、查看。渴了,喝几捧山泉;饿了,啃几口从家里抢出来的干馒头;累了,靠着无人区的大树睡会儿。就这样,他翻越了3座高度落差达1000米以上的山峰,趟过32条山涧小河,连续行走、工作3个昼夜,徒步往返100余公里,终于将112李子坝线路受损情况全部摸清。在他的记录本上,我们可以这样清晰的看到数据:112李子坝线路8基10千伏供电线路杆塔被滑落的山体掩埋,6基杆塔倾斜断裂,0.4千伏村民进户线故障7起,8公里距离上的线、杆被大地震“吃”掉了……根据他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抢险人员立即研究制定抢修方案,争分夺秒,抢修电网,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为灾区的救灾和重建争取时间。
7月15日,李子坝电力线路震后重建工程在余震和绵绵秋雨中迅速开工。前期,由15人的先头小分队开辟施工通道,通道开辟后由90人组成的两个施工队分别从李子坝、剪子沟两个方向抬着线杆向山王庙方向挺进。因施工地段地处原始森林无人区,海拔高,山大沟深,巨石林立,施工难度十分大。施工人员冒着余震不断造成的山体滑坡、落石等危险,克服毒蛇、蚂蝗、蚊子叮咬,与随时出没的野兽周旋,他们先后用了2吨多炸药硬是在怪石中炸开了一条架线通道。肩扛手推,用钢丝绳拉,将百余根900公斤重的水泥电杆运到一处处架设地点,他们又从山下用背屡背来土填坑固杆,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历时47天,终于征服了高山峡谷,在无人区建成了10千伏线路15公里,组装立杆、门型杆90根。9月5日,李子坝线路全线通电,该工程也是甘肃电力震后重建重大工程中第一个按防震要求设计的“抗灾”线路。
目前,受灾最重的陇南电网已全面实施震后重建工作。已开工的变电站达15座,已重建完工的的有支旗、江洛和小川变电站。输电线路中29条35千伏及以上线路中110千伏成长线、成康线、成徽Ⅰ线、 成江Ⅱ回和35千伏的早中线、江黄线、江王线等7条线路进入现场施工。并且,配合当地政府实施的灾后异地搬迁等各项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中。
震后重建 :三年打造甘肃坚强电网
由于地震造成的线路受损严重,恢复供电仅是解决燃眉之急。为了确保供电安全和供电质量,增强电网防范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甘肃省电力公司按照排查、修复、重建的工作步骤,分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影响安全生产和供电受限的问题,并结合农网损失情况出台了2008-2010年三年重建规划。
2008年5月26日,甘肃省电力公司成立了“5.12”地震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对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出详细安排: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行受损设施普查鉴定与临时处理阶段。从5月26日开始,甘肃省电力公司调集平凉、天水供电公司、天水超高压公司133人的专业巡线队伍对陇南重点输电线路展开全面的隐患巡查消除工作,主要包括220千伏成早线、1115玉文线、1113成长线、1113七江线的隐患巡查工作。并且,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同时也在受地震影响的地区全面进行。7月中旬至今年年底,首先完成受损线路区段改线、搬迁重建、设备更换、设备构支架修复加固等近期恢复工作。从今年9月至2010年6月底,完成重建中长期规划的实施。新建输配电互供、转供联络线路,特别是解决35千伏及以下电网“葫芦串”供电、长距离迂回供电等突出问题,完善网架结构;增容改造枢纽变电站,提高供电配出能力;改造设计标准较低的输变电设备,提高设备技术装备水平。
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肖创英认为,大地震对甘肃电网影响有四个特点:“一是农村灾情严重,二是基础设施破坏大,三是余震不断,反复抢修,四是山体滑坡多,重建难度大”。他说,对电网的恢复重建工作,省电力公司党组做了周密部署,将继续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调集各地市供电公司力量,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短时间内完成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输变配电设备检查、修复、缺陷处理工作。并且,结合甘肃地域狭长,自然条件分布差异较大,灾害中尤以风沙、地震、冰雪灾害为重。今后电网恢复重建,要提高上下级电网、同级电网的互相支撑能力,提高各地各级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针对甘肃南部水电资源丰富,电网薄弱的实际,尽快促进750、330千伏骨干网架的延伸,尽快提高电网与电源之间的相互配套与支撑。同时,提高农网尤其是高危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在农网建设与改造及农电企业装备水平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农村电网防灾、抗灾能力。“最终的目的,是建设坚强的甘肃电网,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截至3月底,甘肃电力交易平台注册市场经营主体6569家,独立储能、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快速涌现,多元主体竞争格局加速形成。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锚定“双碳”目标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要求,立足新能源高占比的独特省情,全面推进电力市场体系优化升级。随着甘肃电力中长期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甘肃电力市场2025年3月售电公司注册情况,2025年3月,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受理生效市场注册售电公司2家,受理生效业务范围变更售电公司2家,受理生效市场注销售电公司1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交易机制,全面服务新能源入市,不断提升跨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
国网甘肃电力2025年第二次物资公开招标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272502)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9日,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示受理注册的售电公司相关信息的公告。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甘肃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受理了下列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对下列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注册相关申请材料进行了完整性检验,现将企业名单及基本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风、光累计装机容量达1456GW(光伏占比64%),超越火电高居全国第一大电源。这一趋势同样在更多地方省份快速蔓延,据北极星统计,截至2024年底,15个省份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跃居省内第一大装机电源。当规模之基已筑牢,“质”自然成为下一个目标。2月9日,市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2月退市市场经营主体名单,共包括16家售电公司和5家电力用户,其中15家售电公司被强制注销,详情如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8日,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2025年3月份甘肃省省内电力中长期交易用电市场主体退市的公示。根据《甘肃省电力中长期交易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兰州中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因用户过户,现申请退市。经电网公司审核,符合实施细则规定的退市条件,现予公告。公示时间:2025年3
截至3月15日,甘肃所有新能源发电企业已全部入驻电力现货市场。用电侧工业企业数量从首批的5家增长至380多家。据了解,工业企业借助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了对绿电的自主灵活消纳,目前已促使全省10%以上的用电负荷从晚高峰时段转移至午间时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最新一批知识产权专利,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储能系统核心专利共有32条。其中,涉及构网型储能专利4条,涉及储能安全专利4条,此外微电网、超级快充桩、工商储、海上风电配储领域均有涉及。随着储能领域不断向高质量推进,技术博弈现象愈演愈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3月20日,嘉峪关市“十四五”第三批风光电项目建设指标100MW风电项目及存量风光电项目建设指标30MW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预入选企业公示。预入选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甘肃电力有限公司和嘉峪关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体)据悉,2月24日,甘肃省嘉峪关市启动“十四五”第三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