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从大亚湾起步 中国核电有了自主品牌

2008-11-07 09:34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大亚湾中国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前,中国核电发展长期处于探索阶段,先后组织开发了高温气冷堆、熔盐堆、压水堆、钍增殖堆等技术,但一直未能实现突破。
  1978年12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弗朗索瓦后宣布:“中国决定向法国购买两座核电站设备”。1982年,经过反复论证,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从1987年开工建设,到1994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处处呈现出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
  30年来,大亚湾核电站不仅实现中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也响亮地回答了“中国人能否管好现代化核电站”这个问题。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长申说,通过持续创新,大亚湾核电站现在两台机组年度最高能力因子已由可研报告的65%提高到99.95%;反映核电站安全性的堆芯熔化概率同投产时相比下降了接近80%,达到国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通过实施18个月反应堆核燃料换料改造,大亚湾核电站每台机组平均三年减少一次换料大修,年发电量增加3亿千瓦时至5亿千瓦时。
  还有一组数据更具说服力:1999年以来,在法国电力公司组织的国际同类50多台机组累计30项次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站和2003年11月建成的岭澳核电站一期共获得17项次第一名,为中国核电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截至今年10月31日,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实现上网电量1981亿千瓦时,向香港供电1375亿千瓦时。
  今年7月4日,大亚湾核电站以售电获得的利润,圆满完成了总额为56.74亿美元的基建贷款本息偿还任务。
  在衡量一个国家核电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中,有没有自己的核电技术是一项硬指标。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每年投入1500多万美元,对大亚湾核电站进行了700多项技术改进和改造。
  在这些改进的基础上,1997年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一期实施了52项重大技术改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创造了自首次临界及商运以来无非计划停堆935天的世界纪录。
  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的基础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建设中进行了数字化仪控、半速汽轮机等15项重大技术改进和40多项其他改进,采取了严重事故预防和环节等措施,形成了一种与当年引进的技术相比更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这就是自主品牌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
  中广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善明说,“在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中,我们不仅吸收了世界上的先进经验,还在数字化仪控系统、汽轮发电机等反映核电站先进水平的领域进行了许多重大改进和探索;这些改进和探索已在安全性、技术和经济性等方面与当初引进的技术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达到了世界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许多指标接近国际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
  2005年12月,作为自主品牌CPR1000核电技术示范项目的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三年来,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对后续开工的核电项目建设发挥了借鉴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国家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核电装机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
  在国家加快核电建设方针指引下,大亚湾核电基地在核电技术创新、经验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辐射效应。一批批来自全国各核电项目的青年学子汇集到这里,接受系统专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培训。一支支核电建设队伍从这里整装出发,奔赴核电建设一线。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承建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
  “原来我们需要依赖引进技术和外国专家,现在我们派出自己的队伍就可以开工建设;原来我们要举全国之力建设一个项目,现在我们可以全国同时开工多个项目,而且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改革开放,核电产业能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吗?”在核电一线工作整整30年的中广核集团公司高级顾问刘锡才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亚湾查看更多>中国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