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立足湖南首先要“把脉”湖南

2008-11-10 13:4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发展是硬道理”观念的普及,要不要发展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发展,如何科学发展。本文以“立足湖南”为靶,对湖南能源建设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也说明真正的科学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支独舞。
俞东江

“立足湖南,依托集团,稳健经营,创新发展”是大唐集团在湘企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口号。大唐在湘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立足湖南”,壮大和夯实自己在湘的稳固地位,才能向全国辐射,走健康又快速的发展之路。“立足湖南”首先要“把脉”湖南,根据湖南的客观条件,依据湖南的经济发展规律, 破除湖南能源短缺的局限,创造适应的环境条件,确立实际的创新发展思路,形成我们在湖南的科学发展观。

满足经济加速的发展观

湖南用电水平不高。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人均电力装机就要接近0.5KW。我们国家装机容量为6.2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大体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湖南省6800万人口,装机不足2000万千瓦,人均电力装机不足0.30KW,无论是人均电力装机,还是用电水平,都只有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近几年来,湖南省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扩张阶段,从投资走势、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判断,湖南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继续在快车道上运行。特别是随着省委、省政府“三化”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湖南的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加之沿海地区部分产业渐渐向内地转移,近几年,湖南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并且有望在2008年突破1万亿元。
湖南经济增长迅猛提速,必然导致用电量的需求加剧。西方发达国家在类似的发展阶段,电力消耗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例大致为1,而湖南省2005年则为1.7以上,电力供给频频拉起红色警报。2003年湖南省出现严重缺电现象,全年拉闸限电68000多条次,2004年77200多条次,2005年27137条次,且均在半年以上。去年,湖南新增投产机组近180万千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紧缺局面,但在用电高峰时期仍然出现拉闸限电的无奈之举,极大地束缚了湖南的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用电的需求增长,湖南全社会用电量也创造了连续五年大于10%的增长率。预计2008年底,湖南全社会用电量将突破1000亿千瓦时。
从湖南省的规划来看,到“十一五”末,全省GDP要达到10000亿元,按全国水平,一度电可创造7元GDP来计算,10000亿元GDP效益年用电量1429亿度,按年5000小时的发电效率,需要近3000万装机容量。按近五年湖南全社会用电量平均每年净增长电量65亿千瓦时来计算,剔除每年外送给湖南电量增长的5亿千瓦时,按每年5000小时计算,全省每年要新投产120万千瓦机组,才能满足用电要求。
未来五年如果用电量仍保持平均每年8%的增长速度,按上述条件计算,湖南每年要投产180万千瓦机组,才能满足全社会用电要求。
以上数据可看出,湖南用电增长的预期大,潜力充足,电力需求的空间前景可期。用电量有需求,对湖南电力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根据这一需求,合理安排机组建设投产,使每年投产机组大于180万,既能让发电企业每年保持较好的投资盈利水平,又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联系资源现状的发展观

湖南是一个水利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水电装机占省统调装机的45%以上,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注入洞庭,理论上可装机 1200 万千瓦,但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已达85%,水电开发的潜力已不大。
同时,湖南是个一次能源先天不足的省份,特别是煤炭资源相对匮乏。湖南年产煤量一直在5000万吨左右徘徊,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8%,人均保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近年来,随着部分煤矿资源的枯竭和过度开采,煤产量更在逐年递减。每年5000万吨的原煤,有近80%的用于工农业生产、民用或品种调剂流出省外,能用于火力发电用煤的只有1200万吨左右,按全省目前火电装机1400万千瓦计算,需要耗用电煤3000万吨,近一半缺口须从外省调入,如果今后每年要新增180万千瓦装机火电,煤炭将有更大缺口,新增450万吨火电用煤都必须由外省调运,湖南仍深陷在能源消耗的困境之中。
风力发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湖南的风源点多,据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统计数据,省内10米高处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5720万千瓦,风能经济可开发量达100万千瓦左右。目前,湖南已寻找出了9个风电场初选场址,并开展了风加密观测。同时,我省技术上具备了发展风电的能力,省内已有湘电股份、南车集团两大风能设备制造厂家,且研发水平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然而,湖南没有三级以上的风场,在“十一五”期间拟启动建设的大型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也只有10万千瓦,对增加湖南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电力供应矛盾,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
其他如生物发电、垃圾发电等能源,大规模开发受资源条件所限,可开发的价值也不高。
在湖南,还有一种资源比较丰富——石煤。它是一种高变质腐泥煤,具有高灰、高硫、低热、高硬度等特点。在湘西地区,石煤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据地质部门勘探,湖南湘西地区石煤资源平均厚度达20米,已探明储量31.7527亿吨,预计总储量近百亿吨,占全国270亿总储量的1/3。石煤资源综合开发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有关专家测算,年综合开发100万吨石煤,可产生10亿大卡热能,可供装机为120万千瓦的机组发电,还可生产工业或民用煤气,提炼五氧化二钒、氧化铝,生产硅酸盐水泥及硫酸、镍、钼、镉等附属产品,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意义深远。在湖南煤源紧缺,煤价高涨的今天无疑是一种能源资源的有益补充。
远期来说,发展核电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布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一种有效选择。当前,核电已成为与火电、水电并称的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美国核电占发电量比例的20%,法国占78%,日本占25%,德国占32%,俄罗斯占16%,英国占24%,韩国占38%。但在我国,核电占发电量比例还不到2%,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按照国务院《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目前,湖南能源消费结构严重单一,节能相对滞后,环保压力增大,发展核电这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是保持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成为湖南经济发展关注的焦点。根据预测到2030年,湖南用电最高负荷将达到8000万千瓦,扣除火电及外省送电湖南,还必须有2000万千瓦负荷靠建设核电补充,将要建成3个以上的核电站。利用湖南核资源,以及十分有利的核电厂址资源,开发建设内陆核电必将成为湖南新能源发展的长期选择。

适应环境条件的发展观

湖南依赖外省资源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每年大约需要省外运煤1500万吨。据湖南省煤炭厅估计,2010年全省煤炭净调入量将达2000万吨左右,2015年将达5000万吨左右。这么大的资源需求量,湖南的交通运输能否满足呢?
近年来,湖南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水路方面,虽然通航河流众多,内河网络连通,但河床浅,使得2000吨级的船只只能在丰水期才能到达湘中地区,造成水运基本“靠天吃饭”的局面,对运输的均衡性有很大干扰。公路方面,近几年来湖南加大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省内公路四通八达,但远距离进行固体燃料运输成本过高,对发电企业来说,只能短距离、短时间利用公路进行运输燃料补充。管道输送方面,输送的“天然气”只能满足民用,不可能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及动力开发,因此也不在发电企业关注的范畴之内。所以,作为工业用资源和动力用资源的运输,大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铁路上。
南北大动脉“枝柳线”、“京广线”和东西大动脉“湘黔”线贯穿湖南境内,是承担资源运输的主要通道。目前,京广铁路郑州-广州段,年货运能力7000万吨,能力利用率已达95%,枝柳铁路的货运能力利用率也达到了50%。运输结构单一,铁路货运能力不足,点线能力不配套,是湖南铁路运输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省资源的调入。而且,由于湖南地势多为丘陵,铁路设计坡度大,高速度、大牵引列车无法运行,即使“京广高速客运”通车后,要使进出湖南的货运能力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另外,由于湖南区域性的水火电体系,我省发电企业不得不随气候被动地部署生产计划。铁路运输行业则是全年均匀安排任务。火电大发的黄金期往往又是春运高峰,铁路运力吃紧与资源急需调运的矛盾常年上演,短期内得不到根本解决。 
因此,湖南的电源建设考虑在坑口或路口成为必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电源的同时,不给湖南的交通运输状况添乱,真正促进湖南工农业生产与环境交通的和谐发展。

促进节能环保的发展观

重化工业阶段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多发。湖南省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进入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对应的工业化进程一般是进入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近几年,湖南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量达25.56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76.8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56.7万吨,污染物排放强度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同时,湖南是一个酸雨较多的地区,火力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占整个工业排放的60%,电厂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也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也逐渐被人们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当前,关注环保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共识,加大治理环境污染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铁碗目标。
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两者是统一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湖南省各级领导坚持把保护生态平衡、贯彻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到政府决策之中去,摒弃“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努力构筑“天人合一”的和谐环境。近几年来资源与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目前,省委省政府更加注重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大了全省关停小火电、小造纸等五小企业的步伐;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节能减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全省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控制钢铁、有色、建材等重点高能耗行业的盲目发展和低水平扩张;加快研究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替代的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监控手段和力度,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排污总量管理和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排污指标有偿性转让制度,调动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这些措施取得实效,2007年,我省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71%,化学需氧量下降0.16%,是全国实现双下降12个省份之一,规模工业和重点用能企业能耗也明显下降。
因此,作为湖南的能源企业要把湖南的节能环保当成自己的事,更要顺应潮流,创造节能环保的良好环境。关停高能耗、低效率、污染大的老小机组,上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大机组;下大力气、投入资金改造老机组的除尘脱硫措施;进行电厂灰渣综合治理工程,力争使发电企业“三废”达到零排放,并加大综合利用力度,利用尾水发电和石膏综合利用,走循环经济的道路,这是目前湖南能源企业的“当务之急”。
同时,寻找核电、风电、IGCC、生物发电等洁净能源发电,逐步增大并改善湖南清洁能源的比例,调整湖南能源结构。采用垃圾沼气(甲烷)发电等高科技技术,消灭城市垃圾带来的二次污染;研究电厂收集治理二氧化碳新技术;研究大功率“电池”的运用,减少城市架空线和汽车尾部排气,逐步治理“温室气体”,还湖南“碧水蓝天”,打造宜居环境,共享和谐。

适应电网建设的发展观

电源和电网企业是“发供用”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湖南电网建设相对电源建设要滞后一些。了解并帮助解决电网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使电网供电更加顺利,提高“发供用”的过程效率,也是电源企业争取主动地位,创造有利条件,提高自身效率的保证。
从负荷结构分布来看,湖南电网主要负荷集中在“一点一线”,即长潭株负荷点和京广线沿线。长潭株负荷占全省统调负荷的1/4,京广沿线占湖南负荷的60%以上。
从电源分布来看,主要电源点集中在湖南西部和北部(包括外省送湘电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由于湘东和湘南电源支撑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一旦出现持续高温,用电负荷高速增长,将导致500千伏主变下网功率超极限,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将显不足,需要采取错峰、避峰等需求侧管理措施。若区域内发生机组故障停运或重要断面设备故障,那么该区域内的供电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电网结构来看,500千伏网架刚形成,500千伏与220千伏网络中还有诸多问题和限制条件。迎峰度夏高峰负荷期间,部分地区的220kV主变变电容量不够,制约了地区的可靠供电。同时,当负荷超过12000MW情况下,湘南及长潭株地区负荷较重,220kV电源基本全开满发,220kV系统事故备用缺乏,湘中联变下网达到控制功率,如果发生主力机组跳闸等事故,湘中联变下网将过载。湘中电网500kV主变下网仍然不足。
从电网运行控制来看,系统调峰、调频、调压措施不多,电源和用户侧的可靠性还不高。
因此,湖南电源点布局应尽量布置在“一点一线”区域,特别是湖南南网和电源点薄弱区,电源点和电网接入要考虑多电压网络的接入方式,解决电网各电压间的大潮流交换,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选择可以进行深度调峰、调频的机组,尽量避免机组的启停调峰,减少机组由于频繁调峰带来的燃油损失。

“把脉”湖南是“立足湖南”的基础,是湖南能源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也是企业与企业间良性竞争、沟通互惠的前提。 (作者系大唐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