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三峡工程阶段性成果显著可望加大投资力度

2008-11-12 09:54来源: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关键词:三峡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三峡工程已进入后期建设时期及后续工作规划启动阶段。经过十几年持续施工建设,三峡工程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三峡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介绍说,三峡工程顺利建成已无悬念,各方面工作均有序推进。

       ——工程投资概算控制良好,资金使用安全有效。截至2008年6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动态投资1758亿元,按1993年5月价格水平计算,完成静态投资1202亿元,占国家批准投资概算的89%。总体看,三峡工程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可控制在初期预测的范围之中。

        ——工程进度总体提前,施工质量和安全均在有效控制之中。目前,三峡枢纽工程除地下电站和升船机外,其他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枢纽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三期建设中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94%,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除地下电站电力送出工程外,三峡输变电工程已基本完工,累计投产线路9248千米。

       ——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发展稳步推进,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截至2008年6月底,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4万多人,建设各类房屋4789万平方米,搬迁、破产、关闭工矿企业1628家,淹没涉及的12座城市、县城和114座集镇已完成整体搬迁。库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社会总体稳定。1992年以来,库区GDP年均增长17.21%,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0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74%。

       ——水库管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长江干、支流水体防污染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已累计安排水污染防治项目309个,投资104.7亿元,共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250万吨、日处理垃圾能力11000多吨。2006年蓄水至156米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今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三峡建委十六次会议,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峡工程建设任务是:继续高质量推进三峡工程建设;抓紧开展三峡工程正常运行后的三峡后续工作研究;抓紧研究三峡工程和水库运行管理体制;继续做好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工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三峡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抓紧开展三峡工程总结性研究工作。

工程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156米运行以来,枢纽工程各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运行稳定。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巨大综合效益开始充分发挥。

      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就是防洪。目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已达146亿立方米,并开始发挥拦洪调峰作用,中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近百年一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初步形成。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形成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多万亩农田、1500多万群众得到安全保护。

      大量清洁电能造福四方。自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发电后,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超过2700亿千瓦时,与火力发电比,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200万吨,极大缓解了华中、华南、华东等经济较发达的11个省份的用电紧张局面。以每千瓦时电量创产值6元计算,创造的产值已达1.6万亿多元。三峡电站(含地下电站)全部完工后,总装机容量可达225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1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每天发电量约为全国的三十分之一。

      川江航运迅猛增长,助推库区经济提速。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三峡水库水位的提升已有效改善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航道,以及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万吨级的船队可直抵重庆港。三峡干流航运能力大为提高,运输成本降低四分之一。2007年经过三峡大坝的货运量已达6057万吨(其中船闸通过4686万吨),比上年增长20.6%,远超2003年蓄水前最高年货运量1800万吨的水平。三峡库区航运业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成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生态效益开始显现。据介绍,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在当年可行性论证报告预测范围之内。监测表明:库区长江干流水体总体稳定在优于Ⅲ类水质水平,库区亦无疫情发生;入库泥沙量明显下降,水库排沙比高于设计预计值;三峡珍稀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重大水电装备自主创新结出硕果

      2008年10月30日下午,三峡右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15号全国产机组并网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三峡左右岸电站26台机组全部按照合同要求投产发电,进度比初步设计整体提前一年。监测表明,机组运行状况良好。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我国巨型水电机组国产化已经取得成功。三峡右岸安装了8台全国产机组。在三峡工程这个平台上,我国用7年时间实现了水电重大装备业30年的跨越,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开始。

      在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制造合同中,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为阿尔斯通集团、VGS联营体的分包商,接受外方技术转让,合作制造。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哈电、东电在水轮机水力设计、发电机通风设计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三峡右岸机组招标时,哈电、东电与国际水电巨头同台竞争,两家企业以各自开发的水轮机模型单独中标,分别自主设计、制造了4台套机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国产机组各项运行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机组水平。从接受技术转让到参与同台竞争,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大跨越。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成果,已开始用于金沙江、龙滩、万家寨、小湾、水布垭和乌江等国内其他大型水电站工程。

      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重大机电设备自主化水平快速提高。国有大型企业以主承包商的身份承担了右岸机组三分之二的生产任务;并首创70万千瓦全空冷发电机组;地下电站机组和大型铸锻件可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三峡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的国产化率达到70%;国内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和高压送变电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制造、安装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大型水电装备已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开始出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