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电改风云4】电力三十年履责路

2008-12-16 10:07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关键词:改革开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服务国家大局,服务经济与社会,服务电力用户,是电力行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实现安全可靠供电、清洁环保供电,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行业始终如一的承诺。
  30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勇拼搏,不辱使命,勇挑重担,践诺如山。30年来,电力行业用责任照亮了改革发展的辉煌征途。

  安全供电责任重

  改革开放30周年,打开电力安全生产的记事本,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跳入眼帘:邹县发电厂连续安全生产突破2900天,黄河水电八盘峡电站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3500天,南充电业局举行安全生产2000天表彰大会……
  “安全生产,可靠供电”是电力企业存在之根本,是电力行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改革开放之前,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被弱化,岗位责任制和劳动纪律松弛,以致事故频发,电力安全生产局面严重恶化。电力供应一度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力工业重新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形成了一整套电力安全管理法规和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的电力安全管理,保证了电网安全运行。伴随我国电力工业30年的改革历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也从经验化、制度化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转变,实现了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电力可靠性管理在电力安全实践中的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现代化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文化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标志着电力安全生产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30年来,通过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电力可靠性管理对电力安全生产的贡献日益明显,我国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施、用户供电的可靠性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火电10万千瓦以上容量机组,1986~2007年非计划停运次数平均由每台年7.85次下降到1.02次,等效可用系数增加了13个百分点。输变电设施220千伏变压器,1993~2007年可用系数提高了0.801个百分点。1991~2007年,城市用户供电可靠率提高了0.98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户减少停电96.188小时。
  30年来,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手段不断丰富,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法规制度逐步健全,电力生产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事故、频发事故得以有效遏制。在电力生产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逐年上升的情况下,用户供电可靠性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实现了电力安全生产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安全可靠供电。
  我国电力生产能力快速增长,扭转了长期严重的缺电局面,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由1978年的5712.2万千瓦增长至2007年的7.13亿千瓦,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由1978年的23万千米增长至2007年的111万千米,35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由1978年的12555万千伏安增长至2007年的242443万千伏安。电力工业取得了建设成就的大跨越,电力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不断提高,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也是电力工业以自身发展反哺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清洁生产促发展

  2007年1月28日10时30分,轰隆隆的爆炸声在大唐集团安阳电厂响起,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6号机组瞬间成为平地。这次爆破被称为我国电力工业的“第一爆”,拉开了“十一五”期间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序幕。2008年8月29日,在“第一爆”原址建成的30万千瓦热电1号机组建成投产,为改革开放30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收获的季节。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同样是电力行业对社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全国“第一爆”响起的第二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负责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签署了责任书,要在“十一五”期间关停5000万千瓦的小机组,力争使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相关监管政策不到位,除尘效率不高,灰渣处理不当,环境污染严重,江河污染事件频发。改革开放以后,电力企业充分认识到作为公用事业的社会属性,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致力于节能减排,以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电力环境保护工作更是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以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为重点,电力环保工作全面展开,并不断创新迈上了新台阶。
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电力污染控制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水平显著提高。
  30年来,脱硫机组容量不断增长,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投运安装烟气脱硫机组总容量约2.66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总容量的51%。在采取烟气脱硫技术的同时,电力行业还通过换烧低硫煤、关停小火电机组、降低煤耗等综合性措施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7年实现了历史性
转折,改变了长期以来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随装机容量增长而增长的状况。
  此外,废水排放量和灰渣污染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电力环保产业应运而生,电网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运行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不断加强,同时,水电环境保护工作也逐步进入成熟期。

  人民电业为人民

  2008年1月26日,巨大的电塔不堪覆冰的重负轰然断裂。周景华、罗海文、罗长明,人们永远地记住了这三个名字———在那场抗击冰雪的保电战役中,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电力人抗冰保电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滞,更多的力量奋勇向前,为抢修电力设施,捍卫人民财产而前赴后继。
  为人民服务,始终是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改革开放30年,电力行业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30年来,我国供电服务工作的成就有目共睹。
  优质服务的理念,为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点燃了光明与希望。“扶贫共富工程”和“户户通电工程”架起了一座座铁塔,一道道银线,把清洁的电能送进了千千万万户农民家中。农村电网加强了,供电质量提高了,农村电价降了,农民们笑了。
  对电力企业来说,供电服务的好坏,与企业命运息息相关。国家电网公司把公司的宗旨定位为“四个服务”,把“奉献社会”纳入企业理念,把“服务优质”作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南方电网公司把宗旨定位为“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作为公司的使命。
  正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塑造了电网企业的良好形象,创造了突出的成绩,使电网企业在履责之路上亮点频现:2006年3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对外公布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央企对外正式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同年,国家电网爱心基金项目启动,三年来已累计向社会捐助2.4亿元。2006年4月,广东省政府与社会服务机构大型企业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南方电网公司获得总体评价、服务态度和对所属具体单位评价的三项第一。2008年7月19日,在中国对话500强———中国工商领袖北京高峰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获得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称号。此外,在各地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行业行风评议活动中,电力企业多年来屡获殊荣,其中辽宁省电力公司从1996年至今已连续十二年摘得全省行风评议第一名的桂冠。
  2008年,电力工业更是一次次地经受住了实力的考验:伴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突袭,在罕见的特大雪灾、地震、洪灾等重大事件面前,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世界级活动面前,电力企业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高效优质的服务水平,向社会交出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改革开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