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建宁供电有群“落户”山村的年轻人

2008-12-22 10:55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建宁供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谢华忠 福建省建宁县供电有限公司

     110千伏荷花变电站位于位于建宁县濉城镇水南村东侧,站区占地5802平方米,工程造价约3990万元,站内主变容量31.5MVA,其中110千伏出线2回、35千伏出线4回、10千伏出线10回。

      走进110千伏荷花变电站,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小的花园,修葺得整整齐齐的绿草地,清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路,伴着变压器的“嗡嗡”声,在漫山遍野的山花映衬下显得非常协调和温馨。

     110千伏荷花变电站投运不到2年,却荣获“省公司标杆变电站”、县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公司“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和变电站同样年轻的还有在这里工作的员工,6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7岁,他们中有4人先后被公司授予“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
一座年轻的变电站,一群年轻的电力员工,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大胆创新,辛勤工作,在远离城区的变电站里,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讶的成绩。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带着疑问,笔者走进这个先进的集体。

韧劲 工作学习两不耽误

     万事开头难。 2006年11月,当时只有25岁的余文婷担任荷花变电站站长。当她带着她的“兵”刚到变电站时,全都傻眼了——由于站内设备还未验收,设施也还在不断完善当中,办公、学习和生活都只能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除了要克服工作和生活环境上的困难,如何尽快熟悉设备,确保两个月后顺利送电成为当时最大的“拦路虎”。

      余文婷告诉笔者:“站里员工都是一群年轻人,必须要把技术学好,这样才能胜任变电运行岗位工作。”因此,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学操作、学理论,把一门心思放在业务学习上,一有时间就查看资料,学习各种规程,遇到不懂的问题相互学习探讨,并到其它站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只要有学习培训的机会,他们都会抽人去参加。

     “别人会的你要会,别人不会的你也要会”。白天,他们分头行动,拿着图纸埋头苦学,遇到问题就问施工单位、问上级部门和专业人员;晚上,他们则成了彼此的老师,各自将白天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运行工林娟是福州连江人,2006年8月分配到建宁供电公司,经过三个月的跟班学习后,安排到荷花变电站工作。为了及早熟悉变电站里的设备,掌握各种操作规程,她吃住都在站内,不分白天黑夜地看图纸、查资料,假期也顾不上回家与亲人团聚。经过努力,林娟从一名新手,很快成为对站内设备、规程相当熟悉的骨干员工了。

     一个半月后,这些年轻人完成了全站二次设备验收标准卡,规范基础资料75类、专业资料38类,安全工器具及各类电气设备全部实行“三统一”(即账、卡、物统一)定置化管理。

合力 面对压力迎难而上

     2007年6月,110千伏荷花变开展《变电站推行准军事化管理》,这也是三明供电系统中最早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的变电站之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公司赋予的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这群年轻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严格按照“统一、规范、高效”的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积极推行“交接班队列化、管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摆放定置化、穿戴标准化、生活军事化”。面对管理压力,这些年轻人迎难而上。

    “作为公司推行准军事化试点部门之一,开始感觉到压力挺大的,不但要完成平时的日常工作,业余时间还要参加军训,但实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后,我们更加团结,协作更加紧密了。”运行工徐显凤感触颇深。

     徐显凤是个都市来的女孩,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生活上处处得到照顾与偏爱,初到山区建宁,感觉这里偏远无趣,心里不禁有些郁闷,也不爱与人交流,一个个性开朗的女孩越来越沉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后,她在这个类似部队的管理环境中,与同事们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很快融入了这个团队。

     他们还结合站内实际,共同制定了《准军事化管理标准程序》、《准军事化工作标准》和《准军事化培训手册》等标准制度,这些标准制度被公司采用后,公司变电运行部积极向其他各变电站所进行推广使用。

     该站运行工黄莹柏介绍说,通过推行变电站准军事化管理,我们的精神面貌、责任心得到进一步提高,养成办事有秩序、按程序的良好习惯。同时将进一步提升变电站规范化管理水平,促使安全生产“三个百分百”真正落到实处,为确保电网及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协作 成功消除安全隐患

      2007年8月15日清晨,随着天空一阵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倾盆而下。雨水夹杂着黄土涌向站内的排水沟渠,如不及时排除险情,将危及到站内设施。黄姗冒着大雨巡视时,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站长余文婷汇报。

     余文婷赶到变电后,立刻启动了站内自备的抽水泵进行抽水。此时,其他得知情况的员工也全部赶到变电站。

     雨还在不停地下,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只靠抽水泵无法将积水全部排出。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水位有所下降后,张祥靖顾不上穿雨具就跳入排水沟渠,徒手将沙网内的树叶和泥土掏出来。一会儿工夫,他就被淋了个通透,变成了一只落汤鸡。

     其他人也拿来铲子、土箕等工具,将淤泥清理干净。11点20分,站内所有的排水沟渠被输通,清理出的淤泥、树叶等足有一个小山包。隐患成功排除,而此时,他们一个个都被雨水冻瑟瑟发抖。

     像这样团队互相协作,共同战胜困难的事情还有许多,虽然身处偏远的变电站,但这个年轻的团队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在110千伏荷花变电站,这群年轻人独守着寂寞和孤独。但是,重复同一份工作的厌倦,在他们身上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挺好的呀,我们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一个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信念;在工作中,他们始终诠释着一种精神,一种奋发进取、力争上游的精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建宁供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