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未来30年:河北电网倾力打造现代化电网

2008-12-26 10:36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河北电力现代化电网河北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稿件来源: 河北日报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0年,经过不懈努力,河北电力实现了从电力短缺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2007年,河北省社会用电量达2014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4倍。河北省电网建设呈现了以500千伏为主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局面;省电力公司多次在全省民主评议中获得第一名,2007年又实现了省市县公司全部夺取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河北省南部地区全面实现了户户通电和城乡电网同网同价;省电力公司致力于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富民强省作出了突出贡献。

建设:

30年倾力打造现代化电网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8年10月,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区的马头发电厂经邢台至石家庄的220千伏联网线建成投运,河北省南部电网自此开始实现了220千伏联网运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北省电力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七五”期间,电网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全省已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的输电主网架。

     1997年7月,500千伏保北变电站及与其配套的输电线路投入运行。这是河北省南部地区首座隶属于省电力公司直接管辖的超高电压等级的大型变电站。该站起到了连接京津唐电网、河北省南部电网和山西电网的作用,标志着河北省南部电网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电网结构建设开始起步。

     到20世纪末,尤其进入21世纪后,河北省南部地区与全国一样,随着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和用电需求量的增大,电源点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电装机容量高速增长。截至2007年底,河北南部电网装机总容量1796万千瓦,是1978年的11.8倍。一座座大型的、现代化的亚临界电厂拔地而起,与其配套的输变电工程随之同步发展。改革开放为河北省电力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纪之交的河北南部电网建设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厂网分开之后,电网企业集中精力加快电网建设和加强经营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通过强化电网服务社会发展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电网发展相应加快。2000年至2001年间,河北省南部电网先后投运了廉州、沧西、蔺河3座500千伏变电站及廉州—沧西、廉州—蔺河、邯峰发电厂至蔺河3条500千伏输电线路。

     “三站”、“三线”工程的建成与投运,与先期建设的保北500千伏变电站及输电工程连接在一起,使河北省南部500千伏电网形成了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并以廉州变电站为中心的“十”字形网架的主干网络。

     随后,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河北省南部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155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10座,变电容量3573万千伏安。河北省南部电网真正步入了以500千伏、220千伏为主网架的超高压、大容量、高参数和高自动化的电网发展新阶段。

      提起改革开放30年前后的变化,今年80岁,家住在石家庄市富强大街省水利厅宿舍的离休老干部高大爷,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与“电”字有关的只有用来照明的白炽灯和一台老式收音机,每月用电量很少,赶上用电高峰还不时停电。后来,供电公司在市区进行一户一表改造,从此,他们这个宿舍院较早地步入了“一户一表”的时代。每月月底,供电公司上门抄表计数,单位后勤部门将电费从工资单上扣除后缴付电费。

     说到家里的用电变化,高大爷更是如数家珍:家里现在有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老年保健器材……家用电器是应有尽有,要是在30多年前想都不敢想,件件都离不开电。

     高大爷家里的电气化是河北省南部地区城市居民家庭的缩影。有这样一组数字,见证了河北省电力的发展:1978年,河北省全省发电量167.58亿千瓦时。其中,河北省南部电网发电量 80.51亿千瓦时,用电量为66.13亿千瓦时;2007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909.35亿千瓦时,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排名第七位,是1978年的13.7倍。“记得当初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们一年多才能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而去年一年我们新(扩)建220千伏站就有10来座。”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安监部主任陈少卿抚今追昔感慨颇多。作为参加工作30多年的老“送变电”,陈少卿是河北南部电网快速发展的见证者。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省电力公司坚持建设与技术改造并举,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2002年年底、2004年7月,省电力公司分别完成了城网和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使城网和农网的供电能力、安全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明显改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与河北省政府成功举行高层会谈并签署了会谈纪要。认真落实会谈纪要精神,河北省南部电网发展又跃上了新台阶。

     在主网建设方面,省电力公司电网建设投资和投产规模屡创新高。在工程建设中,省电力公司全面推广典型设计,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强化设计、施工、监理、调试及投产的全过程控制与考核。与此同时,以“达标投产、创优质工程”为目标,制定了工程创优规划和计划,推行精品工程战略,明确质量管理责任,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努力实现投产工程的“零缺陷”移交,使电网基本建设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省的局面。

    据悉,截至目前,河北省南部电网拥有500千伏线路3704千米,220千伏线路7207千米。源源不断的电能,正通过条条银线化为助推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0月21日,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汽车专用钢棒材连轧生产线上,经过高温加热的一根根矩形钢,犹如一条条火龙,在连轧线上缓缓移动。据介绍,作为以生产汽车专用钢为主的特钢企业,该公司已成为一汽、二汽、中国重汽、日本丰田公司等大型汽车厂商和机械制造商的原料供应企业,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电力保障。”石钢公司总经理助理、工程设备部部长冯津赤感慨万分。近年来,石钢公司先后完成了由普钢生产企业到优钢生产企业再到特钢生产企业的转型,特别是在完成由“优钢”到“特钢”的转型后,用电量陡增。2007年,该公司的用电量达11亿千瓦时。冯津赤说:“如果没有可靠的电力作保障,我们不可能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没有了用电的后顾之忧,企业发展的后劲更足了。”

    石钢公司始建于1957年,和其它工业客户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饱受缺电之苦。因为河北省南部地区曾是全国严重缺电地区之一,电力不足一度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在石钢这样的工业客户干部职工的记忆中,“时段性限电、停一开六、停二开五”曾是“家常便饭”。但如今,“限电”只停留在记忆中了。

    日益坚强的电网,使电力“先行官”的作用充分发挥,使电力对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也更加强劲可靠。数据显示,2007年底,河北省全社会用电量达2014亿千瓦时,是1978年的14倍。

    近几年,河北省南部电网供电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虽然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但省电力公司多措并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据统计,在电力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2005年河北省南部地区限电天数比2004年减少97天,2006年仅出现两天短时限电。2007年上半年在电网最大负荷突破16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7%的情况下,首次实现主网无拉闸限电。

农电:

30年开辟电气化新天地

    “农民自己都有一本账,用电做饭、取暖非常划算,既省钱、省力,又干净卫生,比起烟熏火燎的柴火和煤炭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电敞开了用,电压又稳定,价钱又划算,现在咱们村里多一半家户都使上了电饭煲、电磁炉,彩电、冰箱更是早就进了家家户户。这都是电力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农家人带来的福气呀……”谈起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给农村用电、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涞水县三坡镇刘家河村的村主任刘庆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30年前,这样敞开了用电,这样幸福的生活,还是河北南部地区绝大多数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河北南网农村电网还相当薄弱,只有35千伏线路4390千米,35千伏变电容量890.43兆伏安;10千伏线路 51214千米,10千伏配电容量3334.36兆伏安;0.4千伏低压线路85567千米;农网年售电量仅为29.33亿千瓦时。

    那时的农村,生活用电几乎仅限于照明,一星期最少还要停上两三天电;生产、浇地用电则往往要等到后半夜用电低谷时。电力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今,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河北南网农电事业经过跨越式大发展,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08年9月,河北南网农网共有110千伏变电站310座,主变568台,容量21277兆伏安,110千伏线路6991千米;35千伏变电站1157座,主变2251台,容量13535.3兆伏安,35千伏线路13303千米;10千伏配变339212台,容量34020兆伏安,10千伏线路130817千米;0.4千伏低压线路252956千米。供电可靠率99.68%,电压合格率97.03%。像涞水县三坡镇刘家河村这样的新农村电气化村已达3106个,新农村电气化乡118个,新农村电气化县11个。

改革开放30年,农电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伴随着河北南部地区数千万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

为了解决农网建设的资金问题,从1985年开始,国家制定了三项政策。一是设立农电建设基金,省、地分成掌握,每年按各县建设项目补贴;二是制定以电养电政策,县级电力企业的利润不再上缴地方财政,留作电力建设与改造之用;三是明确集资办电措施,采取每度电加几分钱的办法,征集农网建设资金。这三项政策的执行,拓宽了农电建设资金来源,给农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农村供、用电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农网的供电可靠性。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城乡同网同价)工程启动,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拉开了序幕。从中央决策层到普通民众都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而采取的重大决策,也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1998年至2005年开展的河北省南部电网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共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改造农村电网,第二期改造农业排灌及城乡接合部的电网,第三期主要改造县城电网。经过三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农网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河北省南部地区广大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展,农网网架结构得到全面优化,农网线损显著下降,农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用电大幅度增长。

2003年3月1日,河北省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当时统一电价标准为每千瓦时0.49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约2亿元。

省公司始终致力于解决无电地区通电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把“电力扶贫送光明”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落实。1993年,实现河北南部行政村通电率100%;1997年,实现河北南网10户以上自然村“户户通电”;2006年6月29日,省公司供电区域内实现“户户通电”;2007年12月28日,河北南网“井井通电”目标基本实现。

在保定清苑县大望亭村西南方向的一片麦田里,51岁的村民庞志江,回忆起从柴油机到电泵再到用磁卡的这些变化,欣喜不已。“嘿,现在浇地可真是方便了。那个小房(机井控制室)里面是个磁卡表箱,你只需要把电卡贴上磁卡表箱,一两秒钟后,水就从地下流出来了。浇完地后,再把电卡在磁卡表箱上贴一下,水就自动停了。听说城里人实行刷卡,现在,我们也赶时髦了!”

村民孟建良算了一笔账:原来用柴油机时,浇一亩地得三四个小时,花将近30块钱。现在,1个小时就能浇1亩地,七八块钱就够了,一下省下20多块钱。

孟建良算的是家庭小账。实际上,清苑县实施“井井通电、户户持卡”工程后,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3000多万元。有人把清苑县发生变化归结为七大可喜现象“浇地省劲了,操作安全了,收电费到户了,搭车收费没有了,扯皮捣蛋现象不见了,耕地播种便利了,乡亲们开心了”。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2005年,省公司编制了总投资为107.8亿元的《河北南部“十一五”农村电网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新型农网,实现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2006年至今,已完成农网建设投资63亿元。

大规模的农网建设,不仅满足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用电需求,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和保障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农电管理体制是困扰各级政府和县级电力部门的问题。由于存在对县级电力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班子乱换、人员乱进、资金乱投”的状况以及“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和“乱搭车、乱涨价、乱收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1991年9月,原省电力局所属沧州电业局与肃宁县委、县政府签订协议管理协议。从此,地区电力局对县级电力部门实行协议管理与行业代管全面推开,河北省的农电体制改革进入了深入改革阶段。以此为起点,农电管理体制经历了从自由发展到规范化管理的过程。新体制的运行,较好地理顺了各方关系,初步解决了困扰电力部门多年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协议管理与行业代管的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粗放、农网建设投入不足、人员冗多而高素质人才短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显现。

2005年,省公司党组站在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高度,根据趸售代管县公司占全部县公司80%的实际情况,自觉把农电工作放在事关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去认识,放在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去把握,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把发展农电事业作为惠及农民群众的伟大事业来抓。省公司明确提出树立“大农电”、“大市场”、“大服务”观念,确立了农电在电网经营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加强农电企业管理。

省公司统筹考虑农电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出了“像管理直管县一样管理趸售县供电企业,逐步实现农电企业与国网公司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规范的接轨,努力做到管人管事相结合,实现对人财物的全面代管”。省公司从制度建设入手,对县供电企业干部人事、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民主管理等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出台了100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依靠制度管理和监督的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农电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落实责任,归口和专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日臻完善。

省公司将农电工作全面纳入各市公司年度业绩考核体系,强化了各市公司对县公司的管理责任,并不断完善市级农电管理评价体系,加强农电工作调度,提高工作执行力。各市公司均与县公司签订了责任状,逐级落实责任,细化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了县供电企业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调动了县供电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电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武安市供电公司经理郝朝鑫在谈及省公司对县供电企业实行全面代管以来的体会时说:“作为县供电企业负责人,最大的感触是体现在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机制的渗透和管理规范的统一上。可以说,县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县级供电企业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全面开展班、站、工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现95598供电服务城乡一体化,县级供电企业从生产、经营、技术、服务各个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今年1至9月份,河北南网县及县以下售电量完成424.82亿千瓦时,占省公司总售电量的58.2%,是实实在在的半壁江山。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所形成的旺盛电力需求,已经成为省公司增供扩销、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农电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省公司整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服务:

30年不断跃上新台阶

3月24日,是省公司干部员工值得骄傲的日子,省公司以2007年度全省民主评议活动“公益经营单位”类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荣誉称号。同时,省公司所属各市、县供电公司在当地民主评议活动中全部夺得第一名,在民主评议活动中首次实现了公司系统“满堂红”,省公司优质服务工作再次跃上了新台阶。

在石家庄市运输公司工作的工会干部杨文革还记得,去年夏季的一个下午,快下班时,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他和妻子不禁担心起放假在家的女儿。这时,女儿打电话说他们住的那栋楼忽然停了电了,屋里很黑。他一面安慰女儿,一面想解决的办法。在旁边的朋友建议他打供电公司的95598服务热线电话试试。他忙不迭打过去,说明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里的停电情况,电话坐席员那温和的话语让他心情平静了许多。坐席员告诉他,已经有人先打过热线电话求助了,电力抢修人员马上就会到达现场,这让他心里感到了些许宽慰。果然,不一会儿,他打电话回家问情况时,女儿告诉他,家里已经来电了,这会儿她正在灯下做作业。杨文革禁不住感叹: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家里的停电问题,电力部门的服务实在是方便快捷!

杨文革的感叹得益于电力部门不间断地狠抓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

为保证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优质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电力公司认真践行“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宗旨,不断完善优质服务的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接待来信来访、组织现场咨询接待投诉。近年来,省电力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在规范优质服务标准方面,省电力公司对优质服务工作标准和相关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从推行“微笑服务”、“真诚服务”到“规范服务”、“金牌服务”,全面规范了营销与服务管理,整合营销、调度、生产、计划等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使各市、县规范化服务窗口达标率达到100%。

省电力公司各市供电企业也在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建设,推出便民新措施。邯郸供电公司投资建立了电力抢修卫星定位系统,实施抢修车辆就近调配;沧州供电公司将《优质服务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告全市客户书》、有奖举报制度等管理制度在当地新闻媒介刊播;保定供电公司完善了客户缴纳电费系统,在开通与4家银行及邮政联网实时收费的基础上,采用了网点实时缴费、电话缴费、网上缴费等缴费手段,方便了客户。

位于邯郸市的新兴铸管股份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年用电量超10亿千瓦时,该企业生产的球墨铁管年产能13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公司销售收入实现了由7408万元到142亿元的跨越。谈到电力的支撑作用,公司副总经理范新有深有感触地说:“30多年来,电力公司与我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在我们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每次供电公司都走在了我们前面,从我们的项目立项开始,他们就未雨绸缪,积极为我们筹划电力配套设施,及时调整用电负荷和增加用电容量。每一次我们刚提交增容计划时,他们的电力布局调整已经万事俱备了,服务上总是先行一步。”

2006年,铸管销售形势喜人,新兴铸管股份公司想扩大生产规模,新上生产线,而这除了要增加用电容量外,土地也是个大问题。

“可每次一提征地,都会遭到周围村民的巨额索偿。我们只能尽量考虑厂区内的土地,但由于原110千伏店头变电站的存在,土地难以连成一片。电力公司了解情况后,克服投资增大和技改难度加大等问题,毅然将建站30年的店头变电站异地搬迁重建,为我们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在建设中,他们又增加人手,加快进度,原来需要一年的建设任务,他们只用了8个月,为我们提前投产创造了条件。”

在创新服务手段方面,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特别是重点建设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如今在河北省南部地区,无论到哪个地方,只要用电遇到难题,拨打95598,服务人员会24小时提供故障报修、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查询等方面的服务。

在实现市县供电公司95598系统全面联网的基础上,省电力公司又建立了集约化管理客户投诉的工作机制。所有服务投诉电话,直接转到省公司营销服务监控中心处理。

“以前是各地的95598接受投诉,再由当地营销部门将相关情况汇总报到省公司,其中不排除个别单位汇总分析流于形式甚至隐瞒不报的情况。”河北公司营销部工作人员说。为更全面地了解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意见,掌握基层单位优质服务工作情况,更好地服务客户,河北公司决定由营销服务监控中心归口集中受理供电服务质量投诉。

在处理投诉的过程中,实行“日点评、周分析、月总结”制度。每月发布《优质服务工作简报》,对上月95598客户服务投诉举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投诉件件有结果、有分析、有整改、有考核。同时,省电力公司还设立了供电优质服务投诉举报专项基金,用于奖励投诉举报人员。

10月底,省电力公司再一次聘请了来自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企事业单位、农村、新闻媒体、社区等社会各界的160名行风建设监督员。他们充分发挥行风建设的监督作用,架起客户与电网企业沟通的桥梁,促进省电力公司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1月10日,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孙正运做客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直播节目,就群众当前关心的电网建设、供电服务承诺履行、河北省南部电网冬季电力供需等问题,现场解答客户的咨询。从2002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阳光热线”开始播出时,省电力公司是第一个上线直播的单位。几年来,每次参与直播节目,省电力公司领导都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接受投诉并认真解答各种问题。“阳光热线”已经成为电力企业与客户沟通的连心桥。

“阳光热线”的一位负责人说,当初开通这条热线时,接到的电话主要是投诉、告状的,现在,基本上变成了政策咨询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力部门的优质服务水平确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

在年初召开的省电力公司2008年工作会议上,省电力公司提出“坚持规划、前期为基建服务,基建为生产服务,生产为营销服务,营销为客户服务,以及机关服务基层、管理服务一线、全员服务客户”的工作思路,以人才、科技、企业文化作为“三大支撑”,推动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电力供应没有保障,加上一些基层电力人员服务态度上存有“冷、横、硬”问题,一些地方的电力部门曾受到群众批评。现如今,电力部门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公仆”:省电力公司连续9年夺得全省“便民利民杯”;自2002年省民主评议活动开展以来,在6年中,省电力公司4次夺冠,获得两年免评,始终在公益经营单位中保持领先地位;省电力公司连续6年保持全省“政风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管理:

30年向标准化现代化迈进

多年来,省电力公司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快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强化集团化建设,加强精益化管理,开展标准化建设,推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大力创建创新型企业,企业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在严格管理企业的同时,省电力公司坚持勤俭办企业,努力增强员工节约意识,在基建、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倡导节约理念,强化电网投资效益评价与考核,科学利用废旧物资,严格预算和资金管理,全面实行集中规模招标,在公司系统深入开展“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活动,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依靠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电网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是省电力公司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1981年,省电力公司科研项目40项,投入科技资金246万元。而2007年,省电力公司投入科技资金1.08亿元,完成科研开发项目174项。而每一次科技的投入,都带来管理效率的极大提升,促进了电网的技术升级和安全可靠运行。

1997年,随着50万千伏线路的投运,送变电开始线路巡检。那时一人一个望远镜,巡检一条50万千伏线路需要20多个人花几个月的时间。现在,GPS定位系统、智能巡检仪、红外成像、在线监测等各种高科技设备广泛应用,尤其是直升机巡线作业,飞机上两个人,一条线路巡下来仅用几个小时。当时还在省送变电公司工作的焦巨轩说到这些变化充满了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电力管理系统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展和重大进步。引进VAX小型计算机,实现了调度自动化;推广无人值守变电站;各种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力开展“数字化河北电力”、“数字化河北南网”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实现河北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科技是电力行业迈向现代化管理的一条腿的话,那么,信息化管理则是另一条腿。30年间,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走过了一条由弱到强、由简单到逐步完善的发展之路。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管理,当时的信息化应用主要限于单机,主要应用包括文字表格处理及使用数据库进行简单的报表管理。

进入新的世纪,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采用千兆或百兆以太网络技术陆续完成了本单位的网络升级改造。公司统一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综合统计系统等,应用逐渐深入,应用面逐渐扩大。

追求无止境。2007年,省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升级广域网,从公司本部到主要直属单位实现了1000兆或155兆网络连接;公司系统11座500千伏变电站全面联网,且实现了由2兆向100兆的网络升级,500千伏变电站网络覆盖率100%;公司系统85座220千伏变电站,实现网络连接的有76座,220千伏变电站网络覆盖率89.4%;公司系统110千伏变电站已投运383座,实现网络连接的有69座,110千伏变电站网络覆盖率18%。不久前,河北南网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全部实现无人值班。“天翻地覆慨而慷!说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一点也不为过。”一位供电公司的员工说,“从手工记录、手工填写,到现在一切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了网络传输、信息共享。放在30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优秀的管理结果最终体现在人的素质上。近年来,省电力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兴网”工程,按照《“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大力开展全员培训,打造“四支人才队伍”,实施“136优秀人才工程”,涌现出一大批高级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省公司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培训激励考核管理机制;选拔优秀人才和专业人才两支队伍;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轮训、多种经营人员转岗培训和网络培训三个培训项目;创新技能人员培训方式,建立季节性主体培训模式;根据生产任务在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加快实训基地、专兼职培训师、生产技能岗位培训规范、生产技能实训教材、考核题库五类资源建设;大力开展全员培训,进行针对性能力培养,努力提升经营者的领导力、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技术人员的创新力、技能人才的实践力、新进及转岗人员的适应力、农电人员的学习力,涌现出了一批高级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七一”前夕,省电力公司隆重召开庆“七一”暨“感动河北电力十大人物”表彰大会,国家电网公司“献爱心、筑和谐”模范谢清洁等一批“感动河北电力十大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这是省电力公司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和谐方略三位一体的动力支撑为抓手打造企业软实力,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近年来,省电力公司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提出要通过安全的载体和平台,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廉政的载体和平台,抓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廉洁文化,以此推动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和廉政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和谐氛围,推动建设一流电网和公司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人才兴则企业兴。2007年底,省电力公司直属单位员工22000余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员比例分别为23.5%、24.9%和23.4%,这是省电力公司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无止境,电力发展无止境,优质服务无止境。不断改革发展的河北电力也将不断升级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充足的电力助推富民强省建设的步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河北电力查看更多>现代化电网查看更多>河北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