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综合正文

陆浩: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

2009-03-19 09:56来源:《求是》  关键词:河西陆浩风电走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文章原文如下:

  一项关系全局的大战略

  ——关于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思考

  甘肃特殊的自然条件,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发展风电产业入手,着力打造能源大省,就是推动甘肃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一、问题的提出

  甘肃是一个以生产能源原材料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随后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从而风电产业的发展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是河西走廊具有发展风电产业的优越条件。甘肃的河西走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酒泉市的瓜州县、玉门市荒漠地区及肃北马鬃山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整个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占全省的85%,其中仅酒泉市初步测定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这个地区风力能量密度大,年有效发电时数长,气候环境和风电场的建设条件好,发展风电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近年来,国内各大发电公司纷纷前来投资,河西走廊的风电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酒泉地区已建成5个风电场,到2008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最近通过特许权招标投标将新建380万千瓦风电场,“十一五”末装机将达到516万千瓦。与此相适应,省内的风电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二是风力发电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能源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以来,能源日趋紧张,世界各国相继制定法律,以促进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石油资源的日趋减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引起发达国家和耗能大国的普遍关注,风力发电成为首选。近年来,全球风能的累计装机容量以年均24.8%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球范围内安装的风力发电机已突破10万台,装机容量已达到9410万千瓦,市场产业规模超过370亿美元,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三是发展风电产业是我国应对能源挑战的重要选择。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第二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总体上说,我国优质能源相对不足,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大,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解决能源问题,根本的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面推进能源节约的同时,坚持多元发展,下功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风电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具有产业成熟度高、发电成本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好等优点,理应成为今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要选择。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风电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07年,风电装机累计已达到605万千瓦,在建的有420万千瓦。同时,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建设包括河西走廊在内的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08年,随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批准,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远的影响

  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准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成为全国最大的风电基地之一;第二步,到2020年,装机容量增加到2000万千瓦,建成陆上“三峡”工程;第三步,2020年以后,装机容量继续扩大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河西走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如此大规模的风电产业开发,对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将使甘肃成为全国的能源大省和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甘肃能源资源种类齐全且相当丰富,除风能外,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1488万千瓦,煤炭资源预测储量1870亿吨,石油预测储量11.29亿吨,同时还有丰富的太阳能、天然气、地热等资源。经过多年开发,现有总装机容量1328万千瓦,其中火电809万千瓦,水电478万千瓦,风电41万千瓦。特别是刘家峡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的建成,使甘肃一度成为全国电力输出的重要省份,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未来发展中,能源产业仍然是甘肃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坚持多元发展的同时,随着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的优先发展,甘肃能源的总规模将会大幅度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经过10—15年的努力,在风力发电的带动下,甘肃电力装机容量将力争突破6000万千瓦,届时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大省。

  第二,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将有力促进甘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风力发电作为一大产业兴起,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甘肃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我们在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战略构想的同时,又实施了“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这两件事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机组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国外风机生产厂商占据75%以上的市场。相对国内而言,我省风电设备的研发制造起步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内首家开发研制出了兆瓦级的风力发电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兆瓦、1.5兆瓦、2兆瓦风力发电机制造能力在国内居于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风机控制系统已经成功运用在风力发电设备上,塔筒全部实现了省内自主设计制造,风机齿轮箱和兆瓦级风机叶片的研发正在进行之中。同时,国内的一些知名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落户甘肃。我们总的考虑是,围绕风电基地建设,下功夫把风电设备制造业搞上去,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甘肃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第三,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为实现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河西走廊是内陆通向西北边疆的大通道,政治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河西走廊的开发建设,不仅关系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而且事关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然而,传统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矛盾日益凸显,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生态危机。破解这个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而风电产业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不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而且通过密度较大的风力发电装置作功后可使风速减缓,减轻风沙危害。同时,风电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河西走廊制造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现实的对策

  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建设,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大,系统协调性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有序地加以推进。

  第一,抓好风能资源详查。通过测风掌握详尽的风能数据,一般都需要1—3年时间。因此,当前首先要抓住新一轮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的有利时机,开展风能资源丰富区的资源详查和综合评价,详尽掌握风能资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建立风能资源数据库,为风电场选址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第二,加快电网建设。改变当前河西电网较为薄弱的现状,是关系到风电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务之急是要统筹考虑电源与电网建设,加快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工程向河西走廊的延伸,论证建设特高压直流电网向华中和华北电网送电,为河西走廊风电基地电力外输提供保障。

  第三,实行风电同其他电源建设相配套。风力发电固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开发,通过建设相应规模的非风电电源以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势在必行。在加快河西走廊风电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我省和周边的煤炭、水力和太阳能等资源,争取实现风电和火电、水电、光电的互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风电的安全输送。在风电装机容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逐步实行跨省跨电网的大范围调峰。

  第四,加强风电运行管理和就地转化的研究。为适应风电快速发展的要求,我们已着手进行全面提高风电运行管理,以及风电“直供”和就地转化的可行性研究,积极论证在风力资源富集区发展适应电源特点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载能产业,论证发展电解水制氢、高容量动力电池充电等储能产业,论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等。这样,既可以减轻电网的压力,又能促进当地新兴产业的培育。

  第五,加大风电设备自主创新力度。风电装备投资成本高是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是风电装备的国产化率低,特别是核心技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必须着力提升风电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我省已在兰州理工大学建立了风力机工程研发中心,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控制设备的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完成系统集成的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已投入试运行。要充分利用国家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的政策,在风电项目招标中坚持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能力。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进入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整合风电设备研发制造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我们在兰州、酒泉、白银等市规划了风电装备产业园,努力形成集研发、制造、认证、测试、培训、配件供应、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把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第六,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风电要由过去的补充能源发展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尤其要对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要求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为此应加大对风电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制定相配套的装备采购政策。要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坚持执行优先收购、优先调度的双优政策,以适当的价格优惠激励风电投资的积极性。要有效区分调峰电价与基荷电价,尽可能调动各个常规电站的调峰积极性。要抓紧落实风电发展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形成风电发展的激励机制。

  第七,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风电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初步匡算,建设200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综合投资接近2000亿元。要解决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必须面向市场,把立足点放在引进域外投资主体上。目前,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风电产业已成为国内外资本投向的热点,来我省洽谈投资的企业也络绎不绝。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高效运作的风电产业协调服务机制。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重点引进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风电产业开发。

  人类规模开发利用风能资源还不到30年时间,在一个区域内连片开发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世界上也没有先例。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遵循规律,科学实施,不断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借鉴国外成功的做法,我们就一定能够把这件关系甘肃长远发展的大事办实办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