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比较优势明显 “蒙电”加快南下

2009-05-18 10:50来源:中国能源报  关键词:内蒙古电力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公司董事长刘锦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

  恰逢内蒙古电力公司实施西电东送工程20年之际,提出要“大力推进蒙电外送”并已着手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

  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蔓延、国内经济增速趋缓、电力供给普遍过剩、电煤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困难局面下,内蒙古电力公司为何提出这样的口号?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内蒙古电力公司董事长刘锦进行了专访。

  “蒙电”外送原因多样

  记者:请董事长介绍一下贵公司准备实施“大力推进蒙电外送”工程的原因。

  刘锦:内蒙古电力公司推进蒙电外送工程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能源存在缺口的现状仍将长期存在,西电东送工程需要进一步实施,以确保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规划的目标;第二,内蒙古自治区是煤炭富集区,煤电转换是经济效率较高的能源输送方式;第三,近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GDP增速趋缓,电网装机大量盈余,“窝电”现象明显。目前,内蒙古电网装机容量3025.5万千瓦,预计到年底还有约700万千瓦的火电、风电机组并网,远远超过公司电网及区内市场的接纳能力,发供电矛盾空前突出,内蒙古电网必须迅速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大型送端电网;第四,众所周之,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丰富,增加电力外送可以有效消化风电绿色能源,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

  比较优势明显

  记者:内蒙古电力公司加强电力外送有何特殊优势?

  刘锦:内蒙古建设能源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煤炭资源:内蒙古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远景地质储量1.2万亿吨,探明储量为658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已代替山西成为全国最大的煤炭储备省;土地资源: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人均占地0.05平方公里,是全国水平的6.8倍;水资源: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达到285.02亿立方米,根据国网北京技术经济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自治区2010年燃煤电厂新增可用水量为2.88亿立方米/年,到2020年燃煤电厂新增可用水量为7.47亿立方米/年;区位优势:自治区东西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在内蒙古建设电源点向区外送电,可实现跨省和跨大区的资源优化配置;送电通道资源,自治区向区外送电线路沿途地势较好,路径开阔,山川、河流少,并且多个规划送电通道在地理位置上相互独立,受同一异常气候影响概率低,送电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环境:自治区土地辽阔,两控区范围小,具有广阔的环保空间,建设电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远少于其他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测算,自治区风能资源总储量为8.9亿千瓦,技术可发电量为1.5亿千瓦,并且太阳年辐射量高,属于我国光照资源的丰富区;成本、价格方面,自治区发电成本低,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以上这些因素构成了内蒙古地区电力生产和配送的比较优势,为电力外送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加强电力外送,不会激化矛盾

  记者:据我了解,内蒙古电力公司为蒙电外送工程的计划实施已新增100亿元左右的投资,可是现在国内电力产能相对过剩,这是否会进一步激化电网企业之间的矛盾呢?

  刘锦:与其他电网公司扩大合作领域是蒙电外送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并且我们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的。首先,我国电力需求长期较快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发展,仍然是中国电力工业的第一要务。同发达国家比,我国用电水平依然很低。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7万亿千瓦时,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届时,人均用电量仍只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007年水平的50%;其次,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全国性大规模电力输送,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鲜明特点,要满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的道路;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智能网络已经出露端倪,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北电网乃至一些省级电网已经纷纷将建设智能电网提上日程,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这种格局,地处全国最重要战略能源基地的内蒙古电网必须提前有所准备力求在中国电力工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目标明确,准备就绪

  记者:现在,内蒙古电力公司为蒙电外送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又有哪些具体规划呢?

  刘锦:为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机遇,加快内蒙古电网发展,在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建议计划中,公司明确提出十一五后两年内蒙古电网建设目标,即到2010年,内蒙古电网中西部形成完整的三横四纵500千伏电网结构,主要负荷中心建成500千伏环网,科学合理地解开500/200千伏电磁环网;东部呼伦贝尔、兴安地区建成统一的500千伏主网架,实现与东北电网强直强交联网;各盟市主干供电网络结构进一步加强,城市和农村牧区各级供电网络不断完善。届时,内蒙古电网可满足1750万千瓦负荷用电、3750万千瓦电厂并网和800万千瓦电力外送的需求,将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电网保障。

  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全面完成内蒙古电网500千伏主网架、电气化铁路、城农网改造等自治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省级电网的样板;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全国省级电网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样板;加大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力度,努力打造国有企业体制创新和完善监督制衡机制的样板,把内蒙古电力公司建设成为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先进典范。

  前景美好,困难不少

  记者:在实施蒙电外送工程中,公司会遇到哪些难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刘锦: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落实受端电力市场。蒙电虽然有成本、价格和地理区位的优势,辐射京津唐、华北、华中、东北等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向上述地区供电的比例很低,从国家能源配送总体效率的角度看,还难以发挥蒙电的优势,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体制上不配套的原因,也有电力价格机制没有顺利运行的原因,单凭电网公司是无法解决的。另外,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送电电源前期核准工作、外送通道工程建设工作以及加强电网内部汇集网架建设工作等。这些问题有些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些则需要国家各部门会同考虑,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和国家电网公司扩大合作领域。

  西电东送,功不可没

  记者:众所周知,内蒙古电力公司为西电东送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您能谈谈这20年来的送电情况吗?

  刘锦:2009年是内蒙古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第20个年头,20年的历程说明西电东送工程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工程。内蒙古电力公司不仅把向京津唐地区送电作为电力市场的重要份额,而且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并且对于促进内蒙古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截至2009年,内蒙古电网累计东送电量达到1338.4亿千瓦时,2008年东送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全区累计外送电量达到3663.3亿千瓦时,成为全国外送电量最大的省份。

  目前, 以西电东送第三、第四通道建设向特高压汇集电流的超高压电网建设规划正在进行之中,内蒙古电力外送将走向新的时代。


  相关链接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唯一独立的省级管理电网企业,负责除赤峰、通辽之外自治区其余10个盟市供电营业区的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农电工作,同时受自治区委托,管理自治区电力设计、电力科研、电力施工等国有企业。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所属的唯一国有独资特大型电网管理企业。

  2008年,公司完成售电量98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1%;东送电量完成2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9亿元,其中电网项目38.63亿元。公司完成总产值352.16亿元,同比增长17.27%。实现利税16.51亿元,同比增长11.51%。公司综合实力位居2008中国企业500强第155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内蒙古电力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