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辽宁锦州港突围

2009-05-18 11:00来源:国际煤炭网关键词:辽宁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莫测的海面之上,锦州港如雕塑般沉静,而曾几何时,它的心绪又何尝不像这万顷海域,深邃复杂。

  19年前,作为中国渤海西北部4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锦州港被列为辽宁省重点发展的北方区域性枢纽港口。   19年中,%26ldquo;内忧外患%26rdquo;之下,锦州港时常疲惫,中国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名次靠后。

  19年后,%26ldquo;保增长%26rdquo;和%26ldquo;五点一线%26rdquo;的春风席卷辽宁,锦州港顺势突围。

  港湾心事

  %26ldquo;越是艰难越向前%26rdquo;这句话对锦州港来说,再合适不过。

  1986年10月,锦州港开工建设,1990年10月正式通航,同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商港。1993年1月,锦州港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1998年5月和1999年6月,锦州港B、A两只股票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前后分别高达1.9亿元和2.34亿元的融资量令这家辽宁老牌上市公司红极一时。

  但是,就当年定下的%26ldquo;北方区域性枢纽港口%26rdquo;的锦州港发展目标,在锦州市发改委已任职22年的王宏副主任不无遗憾地说:%26ldquo;作用就会发挥出来了。%26rdquo;

  5月13日,沿锦州湾西望,锦州港内数十个巨型吊臂静静伫立。%26ldquo;天气好时,从锦州港可以直接望见葫芦岛港,那里可比这里热闹多了。%26rdquo;一位在海边卖旅游纪念品的小贩抱怨,观景的人不多,直接影响到了他的生意。

  面朝大海的锦州港又何尝不向往总是春暖花开的日子。

  %26ldquo;锦州处于京津唐经济圈与辽中城市群的中间地带,这样的处境,令锦州港多少有些尴尬。%26rdquo;渤海大学辽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佳琪关注锦州港被%26ldquo;边缘化%26rdquo;问题已近10年,他认为,从积极意义上理解,锦州港可以同时享用两个经济区的资源,成为两个经济区的桥梁;但是从消极意义上理解,锦州就有可能被边缘化,%26ldquo;或许,这样理解对锦州港更有意义。%26rdquo;

  的确,近年来多数时候,在大连港、葫芦岛港与营口港红火的背后,以吞吐粮、煤及杂货为生的锦州港黯然神伤,集装箱等高附加值业务几乎与其绝缘。而大连港和营口港则在2007和2008两年中,一个两次、一个一次跻身中国内地集装港口前十。

  2004年,营口港收购锦州港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已经说明身后就是大海的锦州港彼时已无路可退。而2006年9月,长江证券更是不顾锦州港的颜面评价其%26ldquo;竞争力已经明显差营口港一个档次,相对大连港则差距更大%26rdquo;。

  事实上,2002年,时任锦州市委副书记、现任市委书记的刘志强就曾提出%26ldquo;推进锦州沿海化进程%26rdquo;,但在今天,锦州市发改委回顾从前时表示,此观念当时未能战胜存留已久的内陆意识。%26ldquo;锦州港口只是城市物流体系中有力使不上的子系统。%26rdquo;陈佳琪说,%26ldquo;在锦州,港口与城市更像是在各玩各的%26rdquo;。

  2008年,大连港实现了对葫芦岛港和锦州港的注资,全盘考虑下的错位经营和无法回避的绩效压力如汹涌的海潮,敲击着锦州港。

  港城互动

  重压之下的锦州湾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办法和空间,临海的锦州灵光一现。

  自中央提出的%26ldquo;保增长战略%26rdquo;以来,锦州市创造性地制定出%26ldquo;港城互动%26rdquo;计划。用锦州市市长王文权的话说,%26ldquo;依据辽宁省%26lsquo;五点一线%26rsquo;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锦州市情,市委、市政府统筹考量,科学谋划的锦州全域总体发展规划,即%26lsquo;一港、一区、一带、一面%26rsquo;。%26rdquo;

  %26ldquo;一港%26rdquo;,即做强做大锦州港,打造整体开发锦州湾的战略平台;%26ldquo;一区%26rdquo;,即加快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努力实现港区联动;%26ldquo;一带%26rdquo;,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锦州湾凌海工业带;%26ldquo;一面%26rdquo;,即发挥%26ldquo;港区带%26rdquo;的牵动辐射作用,着力促进沿海与内陆区域的互动发展。

  而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对政策的理解更为透彻:临港工业与港口关联产业的发展构成的良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这些条件所产生的空间集聚引力,吸引与港口无直接关系的产业在城市集聚;临港大工业的发展产生协作引力,也不断吸引前后相关联产业在港口或城市集聚;随着产业集聚带来的就业和消费的扩大,通过乘数效应促进城市非经济基础部门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设商贸中心发挥集聚效应,因为,商贸中心应是物流、信息流的集结地,港口城市完全可以提供这种服务,而随着不同产业在港口城市的集聚,港口城市的产业体系渐趋完善,进入多元化型经济发展阶段。%26ldquo;只有这样,锦州才能成为真正的辽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26rdquo;锦州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宏说,力促%26ldquo;港城互动%26rdquo;,实现思想观念、经济形式、产业结构等全面沿海化,%26ldquo;打开南山,让海风吹进锦城。%26rdquo;

  美妙的开始

  事实证明,%26ldquo;春风%26rdquo;真的来了。

  2008年,锦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90.4亿元,增长1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7亿元,增长48.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1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8.1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114.2%;实际利用域外资金112亿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62.5元,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89.4元,增长20.6%。

  继而,2009年第一季度,锦州县域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下辖四县(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同比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111.4%;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62.4%。%26ldquo;终于使有限的港口和海洋资源发挥出更大的辐射和牵动作用。%26rdquo;盘点这两份厚重的成绩单时,锦州市市长王文权深有感触。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锦州港25万吨油泊位、集装箱专用泊位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运营泊位达到19个,2008年末港口吞吐量逼近5000万吨,锦州港还与大连港签订资本市场、原油、集装箱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并联合开发锦州港西部海域新港区,港口辐射能力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

  紧邻锦州港的开发区建设亦势头良好,西海国际工业园和白马综合工业园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入驻工业企业80余家,以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光伏、建材、生物制药等为基础产业的临港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娘娘宫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园区建设规划;以滨海公路为骨架的凌海工业带建设的扎实推进,为锦州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美妙的前景就在眼前。据锦州市发改委介绍:锦州港要在2012年实现亿吨腹地型大港的目标(当前为5000万吨),要成为蒙东地区煤炭下水港 (蒙东有2300亿吨煤储,其一半要向外运输)。2008年,锦州港每完成3万吨的吞吐量中就有1万吨是煤炭,煤炭成为锦港众货种的领衔者,全年完成煤炭吞吐量1613万吨。%26ldquo;港城互动%26rdquo;令锦州尝到了甜头。2009年,锦州要力争完成500亿固定资产投资,以拉动内需;城市轻轨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机场要迁建到距锦州港更近的开发区,目前正在选址。

  5月的锦州湾海天一色,笔架山在港城之间架设起%26ldquo;天桥%26rdquo;,在其身旁,锦州港也在为海与城市搭建着另一条同样巧夺天工的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