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上涨4% 煤电谈判僵局在鲁区域破冰

2009-06-24 10:53来源:全景证券频道关键词:煤电谈判中煤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涨4% 煤电谈判僵局在鲁区域破冰
  □ 本报记者 郝 宁
  
  煤电谈判僵持不下的局面在山东区域破冰。
  山东煤矿企业与华能、华电和国电集团等五大电力集团及鲁能集团等电力公司日前签订了省内重点合同煤炭协议,价格是在去年年初重点合同电煤460元/吨的基础上上涨4%。
  在央企突破不成的情况下,五大电力企业此次在区域上取得了先期突破,让只涨4%的方案得已在地方取得突围,以期望带动全国其它主要产煤省及两大煤炭央企。
  不过有观点认为,由于山东地区电煤产量所占比例较少,短期内神华等主要煤企应该不会跟进,能否起到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还很难说。
  事实上,目前除山东外,两大央企神华和中煤及其它产煤省区均未与五大电力签下年度合同。其中,神华、中煤及山西态度仍较为坚决,要求每吨涨价82元至540元。中煤能源也表示,与目标价相距较远,因此相关谈判仍未获得进展。
  究竟此次区域性的突破,是否真如业界所认为的,是加快落实其它重点电煤合同的催化剂?煤电顶牛的僵局是否即将化解?我们就此事对大唐发电、中煤能源以及相关分析师分别进行了采访。
  中煤能源有关人员就此事向记者表示:“此次签订的山东省内重点合同煤炭协议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我们在山东并没有煤矿。目前谈判不能达成一致主要是由于此次4%的涨幅对我们来说不能接受,我们所定的上涨幅度会比4%高出很多。”
  业内人士称,今年的电煤合同价格上涨4%,相当于只是补上了煤炭的增值税(2009年1月1日起征),电煤价格仍然保持了去年年初的水平,部分电煤价格等于不涨反降,不过这确实有助于大部分电厂扭亏为盈。
  大唐发电董秘魏玉萍向记者说到:“我们与大型煤企究竟何时签定合同,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谈判仍在继续,不过煤电双方僵持的局面却在逐渐趋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煤电双方所占角度、所处行业不同,大家都在追求各自的利益,也都在为达到合理的价格进行努力。我们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才做出很多牺牲,相信国家会采取一定程度的干预让形势向好。目前大唐发电仍在进口海外煤,不过进口煤数量不多,价格也不好与目前国内煤的价格进行比较。”
  对于煤电企业来说,因国家发改委协调结果一拖再拖,在等待之余也在采取各自的方式争取自身最大的利润。电力企业试图利用低价的海外煤来牵制煤企,但煤企却在进一步扩大限产力度,并计划进一步限供。
  “煤电顶牛对经济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控制煤价,煤炭一直在限产,限供不是没有可能,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今年电力行业迎峰度夏必然面临重大问题。”电力系统一负责人说,“煤炭行业一直反对发改委出台这宗价格方案,这是发改委电煤价格协调方案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
      分析师赵永向记者说到,“落实山东电煤合同,对于推动其它地区电煤签订将会有积极作用,对其它煤炭企业心理也会产生影响。”
他表示,这一单是很有象征性意义的,是各方利益博弈到此的初步结果。虽然只是山东一省,但各方的利益格局已清晰可见。山东省政府介入电煤谈判是必须的,其他各省自然也会如此,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次看来山东政府的介入力度不小,才使得煤企的提价幅度远小于预期,当然这和山东的具体情况有关系。”
      我们应当看到,虽然此次有地方政府介入谈判,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这种格局也一改以往由某个政府机构主导、各煤企基本服从的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而是转而在一省一地由供需双方直接协商,这样就可根据各企业的实际从宏观和微观上得到各自的利益取舍。
     赵永指出,“声音和态度强硬的往往都是市场程度或国际化更高的企业,因为他们有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要求,受外力的影响弱一些。不过,此次的突破使得以往处于被动地位的煤企可以掌握相当的话语权。”
      垄断行业此次的破冰会加速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使长期扭曲的能源价格形成体系得以重新架构。而煤炭是重中之重,理顺了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就会使其向下游形成传导与挤压,用市场的手段倒逼中下游企业的成本,使其改变经营和定价模式,而更趋于市场化和企业化,只有这样才会化解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隔的坚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谈判查看更多>中煤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