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云和电网:六十年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2009-06-25 14:46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本网讯 通讯员彭明建报道 建国六十年来的云和电力事业发展历程,是跨越式发展的历程,也是企业管理不断迈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历程。长期以来,云和县电力工业局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超前电网规划,加大电网建设投入,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云和县电力工业局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企业、劳动保障年度诚信单位、省AAA级纳税信用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浓缩了“云电人”不断进取奋斗的历程,浙江省云和电网从1949年5月云和解放前夕,一个依靠仅有一台12.5千瓦水利发电机的云和水电厂、供电线路6.3公里供电的2.3千伏孤立电网,发展到拥有六座35千伏、3座110千伏和1座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网络遍布全县城乡的坚强电网,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大发展。
  1978年,云和县境内第一座35千伏瓦窑变电站建成投运,从而结束云和县城及周边农村仅靠村头水电站三台320千瓦发电机、四台3050千瓦火力发电机的重河火电厂供电和10千伏单条线路供电的历史,改变了过去小水电供电时遇到刮风下雨就跳闸停电全城“摸黑”、枯水期发电不足而轮流用电的尴尬局面。由于浙江大电网为云和县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当地的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八十年代,随着工矿企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云和县境内第一座主变容量为20000千伏安的110千伏云和变电站和35千伏双港变电站、黄源变电站竣工投运,15条10千伏线路向县城周边的部分厂矿、乡镇、农村供电,不仅为工矿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还与三十余千米外景宁县供电区域联成一网,既提高了云和、景宁小水电站的供电质量,在枯水期又向当时小水电周边供电的乡镇送电,支持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全面开展,云和电网延伸至全县22乡镇170行政村,新建投运了紧水滩、石塘临时两座35千伏变电站,新架设和改造35千伏线路六条75.11千米、10千伏线路19条457.88千米,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365台容量为3.0615万千伏,电网网架结构日趋完善、合理,供电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线损大幅度降低。同时低压入户工程也全面铺开,新增和改造低压400伏线路680.5千米,使农网线损由过去平均27%下降为10%以下,农村用户未端电压由过去165伏提高到220伏。告别了“日光灯跳不亮,电视机起波浪”的现象。农村实现了“一户一表”,城乡实现了“同网同价”,电费也大幅度降低了,仅此一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1400万元。农村用电实行“三公开”(电量、电费、电价公开),“四到户”(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五统一”(统一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农民群众用上了放心电,交上了明白钱,杜绝了“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农副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走进”了农户家,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满足当地工农业用电的需求和经济的发展,云和电网已建成投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6座、10千伏配变1000余台,35千伏线路6条、总长94.4千米,10千伏线路46条、总长613千米。在运行的九座变电站中由于采用了最新的电力设备以及综合自动化改造,这些变电站逐步改造为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由于有了充足而安全、稳定的电力保障,云和县的冶炼业、玩具业、旅游业以及乡镇企业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展望未来,以“220千伏为依托、110千伏为中心、35千伏为骨干、10千伏为主体”的电网蓝图已经绘。云和电力人历兵秣马,枕戈待旦,准备着向新的高峰发起攀登,为云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