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大能源视角抓能源科技

2009-07-09 12:00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关键词:大能源能源科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简要内容:上月,中国科学院发布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虽然该路线图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但还是让能源界人士高兴,也让人感到,能源科技领域正受到中国科技界的特别关注。

  上月,中国科学院发布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特别令人关注的是,报告赋予能源科技以很高的地位,提出了能源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虽然该路线图只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但还是让能源界人士高兴,也让人感到,能源科技领域正受到中国科技界的特别关注。

  但在高兴之余,又觉得这里面还是好些东西需要琢磨,需要静心思考。

  在笔者的印象中,“能源科技”这个词其实有些“陌生”。在百度上输入该词,搜到的也多是一些新能源企业的名称,为“某某能源科技公司”之类。而在战略、政策等层面,涉及到该词的新闻少得可怜!

  为什么人们对“能源科技”概念关注得如此之少?部分原因可能与能源行业的现状有关。就像我们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能源行业,却没有一个统筹其发展的能源部门一样。我们常说电力行业、石油行业、煤炭行业,而很少说能源行业。相应地在科技层面,自然也就很少提到能源科技了。

  但是,从更深的层面看,这难道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吗?非也!“能源科技”一词的陌生感,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对能源科技关注得太少了。

  能源问题事关大局,对内涉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外关涉综合国力较量,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政府机构来进行统筹,此举揭开了中国能源业发展的新的一页。但无庸讳言,好多事情实际上才刚刚开始,需要“补课”的内容还很多——譬如在能源科技方面。

  一切发展问题,终归要归结到科技的原点。没有科技,战略就会失去最基本的支撑点。关注能源科技,实际上是从一个大能源视角解决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问题。能源行业虽然分散,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人类生活提供薪火,为人类的经济运行提供血液。相对于这一共同目标,各具体能源形态其实只是手段。目标不会改变,手段却可以互换(这不正是“替代能源”的题中应有之义吗)。细分领域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过于关注细分领域,就会沉迷于手段而忘记目标,也就难以在关键环节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从能源科技的视角来关注能源领域的研发,还会将基础研究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总体上,石油、煤炭、电力等各细分领域的研究更多地属于应用型研究。应用型研究固然要做,但如果没有基础性研究的支撑,就显得缺乏深度和厚度。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更是将能源技术与基础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际上,新能源行业的生物能源、太阳能等领域重大技术的突破,都来自基础领域的重大创新。

  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热,各国纷纷把绿色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有人认为,新能源革命是继蒸汽机和内燃机革命、电力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坦言,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在经济危机中酝酿,新能源将是这场革命的关键突破口。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展新能源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引领21世纪的全球科技,寻求科技力量的制高点。笔者认为,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变,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从资源型能源向科技型能源的转变,也是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从这个角度看,能源科技已经超出了能源领域,成为整个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引领者。中科院绘制科技路线图,史无前例地关注能源科技,并自称此举是在“仰望星空”,其基本出发点恐怕也正是在这里。

  从终极意义上说,人类的能源困局是一定能够解决的,但这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之上。日前有媒体披露,有罗马俱乐部背景的德国企业巨头抛出了一个4000亿欧元的撒哈拉大沙漠太阳能发电计划。它从一个具体层面展示了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希望之光,也使我们看到了科技在其中的无与伦比的能量。最近几天,被外电称为“中国最高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京举办全球智库峰会。能源问题是峰会核心问题之一。科技部部长万钢围绕能源科技问题作专题发言。看来,下次再搜索“能源科技”时,重量级新闻要增加一条了。(桂俊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大能源查看更多>能源科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