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太阳能研发:“追日”新方向

2009-07-28 10:48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太阳能新能源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太阳能产业“两头在外”的现状,不仅让产业规模世界之最的中国缺乏硅提纯技术,而且在光伏电站系统应用方面同样处于“跛足”状态。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的新型联合研发模式,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方向,致力于解决并网应用技术的国家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更是让业界看到了新的希望。

  两家研究机构“追日”

  日前,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得到消息,首家全国范围内横贯产学研完整产业链的太阳能发电研究机构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即将正式成立。

  来自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消息显示,该院结合电力自动化实验验证中心已开展的国家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定位为具备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部件及系统完整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记者,研究院得到了北京市以及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准备采取“官助民办”的办法运营——拟采用公司法人制运营,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和行业研发平台的功能。研究院将以科学家、专家为主导,进行开放性、广泛的产学研合作。

  据了解,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目前确定了5家股东,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外,还包括来自北京、秦皇岛和青海的四家太阳能产品制造企业。在技术力量方面,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联合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大新能源中心、上海交大太阳能研究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和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另外还邀请了20余位专家加盟组成技术专家委员会。

  石定寰表示,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研究范围将包括电池、储能元件、系统器件等多个部分,遍及整个完整的太阳能发电产业链组织系统。

  打破孤岛窘境

  据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李仲明介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松散的研究联盟,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按照公司化运作,未来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招聘太阳能发电领域的顶尖人才,并充实到领导和科研一线。具体运营将按照课题化项目方式进行,并在研究院成员单位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进行实验,力争在全国范围推广。另据了解,研究院近期还将结合国家即将要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以及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制定的关于“金太阳”工程补贴的政策,针对光伏一体化建筑(BIPV)进行重点研发。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太阳能研究机构虽然不少,但均分散在各个企业和大学内部,跨地域、跨产学研领域的联合式研发模式比较缺乏。在这方面,日本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值得借鉴。如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6月中旬宣布,选定京都大学等20多家机构,从2009年度开始进行“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成员单位包括6所大学、3个研究机构和12家企业。

  实际上,着眼于太阳能产业“蛋糕”的长远诱惑,早有众多中外企业涉足其中,几年前,壳牌、BP、IBM、西门子等公司纷纷成立独资或者合资公司进行太阳能技术研发,试图分一杯羹。分析人士认为,企业研发容易过分注重技术保密,相互之间的封锁严重,很难迅速提高,大学研究又需要寻觅产业化应用的合作对象,行业协会无疑既熟悉政策,也了解市场和技术,这一新型联合模式的出现,对于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和封锁,提升国内太阳能产业技术水平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效率与应用并举

  中电电气(南京)太阳能研究院研究员罗韬认为,目前太阳能技术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转化效率与系统应用方面,两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实际上,国内目前关于转化效率方面的核心技术,并不在大学等研究机构,而是在无锡尚德、南京中电光伏、河北晶澳等几家公司。

  据媒体报道,经过德国第三方机构认证,无锡尚德公司的冥王星技术将单晶硅转化效率提高到了18.8%,多晶硅转化效率提高到17.2%。中电光伏的N型电池,其实验室转化效率可以做到19%。

  据了解,研究院成员单位北京汇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曾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与杨怀进、施正荣、赵建华等人均曾在澳大利亚留学,至今仍保持激光开槽太阳能电池20%转换率的世界纪录。

  从IT行业的经验而言,谁掌握了硬件CPU和软件操作系统技术,谁就能赢得天下。深谙此道的美国正是凭此赢得了IT产业王冠上最大的两颗明珠。对于国内的太阳能产业而言,由于目前在上游提纯技术方面进展比较稳定,因此,在系统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就应当作为突破重点。而作为有着巨大市场的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控制、逆变系统、电能稳定系统及并网应用技术等无疑应该成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国家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正是针对这些领域,着重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并网技术、关键技术装备与应用、发电检验测试技术与标准方面的检测认证研究。

  草根产业并不孤单

  罗韬认为,太阳能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加技术双轮驱动型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草根产业。目前国内光伏领域的几家龙头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均为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生存现状不容乐观。

  在对北京太阳能电力研究院的联合模式表示欣赏之余,罗韬同时表示,没有必要建立过于大而全的研发机构。“产业链上各方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环节进行研发,各个环节都达到最高水平之后,整个系统的效率将得到极大提高,太阳能事业就会有真正的大发展。”

  对于系统应用方面的研发,罗韬认为:“未来会是国有电力企业投资的方向,毕竟这个环节,需要资金流量很大,不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

  在应对金融危机与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我国抢占下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战略正在部署,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在制定中,对此,业内人士建议,电力企业应联合行业协会、民营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太阳能技术最新进展,深入研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分布式应用等大规模太阳能应用问题,以免遇到类似风电发展所面临的不利局面。

  另据了解,国家太阳能发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检测能力规划为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光伏系统全系列产品的研究和发展需要,所测试的产品功率和系统容量可以在数百瓦至数百兆瓦等级范围,中心建成后将在多个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包括:全系列光伏并网系统的反孤岛性能检测条件、光伏并网控制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性能测试条件、MW级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的电网变化适应能力测试条件、MW级光伏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测试条件、MW级光伏产品与系统的EMI和EMC测试条件等方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