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我看能源60年:没有秦山,就没二代、三代核电

2009-09-17 10:4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核电站核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被访者:鲍云樵,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节能与企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世界能源导报》总编辑和《中外能源》杂志总编辑。


  我是我们国家自已培养的第二届原子能专业的毕业生,本来学的是动力机械专业,1959年上大学二年级时,因国家发展原子能的需要转过来的。


  1959年开始,国家兴办原子能。我们到陕南大巴山区的一个土法上马的铀水冶厂勤工俭学,在那里我亲眼看到了铀矿。我们从地上抓一把土,里边就能看到矿脉,绿莹莹的铀矿脉非常好看。当时我们办原子能很艰苦,我们要把铀矿里的铀,用化学水冶的方法浸取出来,然后把它变成一种化学浓缩物,再变成金属铀,制成燃料元件,通过核反应堆照射,生产钚239——这是原子弹的装料。


  当时我们参加实习的铀水冶厂,设备很简陋,都是一个个水泥池子,把矿粉放进硫酸水溶液中去萃取。我们拿盆把浸取液端出来,从这个池子端到那个池子,一步一步把它运过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会有放射性污染的。现在是全过程密封和全盘自动化了,都不会这么干了。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为了我们国家能够搞出原子能,大家都很执着。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们开始自力更生自行研究设计建造我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当时国家很重视,选定浙江海盐县秦山脚下为厂址,并在上海建设五大设备制造厂。


  开始比较顺利,后来出现一个插曲,让核电界非常紧张。当时,由于国家决定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从法国进口两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有人向中央建议,既然我们建了90万千瓦的大型核电站,还有必要搞30万千瓦的中小型核电站吗?于是从上头传出消息,说秦山核电站要下马。得到这个消息后,二机部(即核工业部)组织了20多位核电方面的专家,还有部委级的领导开了一天会。准备给中央写报告,请求中央同意继续建设秦山核电站。姜副部长告诉我,这份报告由你写。我一直干到第二天下午5点把初稿写出来,第三天,这个报告就送到中央去了。


  这个报告是以28位专家的名义写的,主要观点就是,如果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核电站下马,那中国的核电就要推迟20年。我们不能靠进口国外的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核电,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电站。


  后来国务院总理给姜副部长打电话说,你放心,你通知他们现场,继续干核电站。他说,你们已经干了这么多的事,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啊,我们看了你们的报告,觉得我们值得再继续干下去。看来,这份报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消息传出,现场一片欢腾。


  后来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自己的核电站,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搞第二代、笫三代核电站。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实力,人家看不起你,不会把技术给你。自力更生,搞自己的工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核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