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60年黔电记忆之】黔山秀水更多娇

2009-09-17 14:19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农网供电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贵州农村电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从35千伏到110千伏,再220千伏的几级大跨越,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为满足贵州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农村电网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快了农村电网的建设,确保了对农村安全稳定的供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全省1449个乡(镇),19669个行政村,759.5万用电户在2008年实现村村通电后,今年还将实现户户通电。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用电量的大幅增长,2008年省内售电量577.52亿千瓦时,县级以下农村售电量294.3亿千瓦时,占省内售电量的50.96%,同比增长6.36%.。贵州电网公司为贵州人均GDP2008突破1000美元,农业增加值达547.85亿元,增长6.5%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困户有着残疾的廖应奎拿出一盏用墨水瓶做的简陋灯具,无不伤感地说:“这么些年来一直用煤油照明,照电是我们家最大的愿望。”


  农村电网的发展历程


  据贵州省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贵州广大农村基本没有电,1950年至1957年,主要是集中精力安装一些柴油发电机,小型汽轮发电机组及建设示范性小水电站,解决县城的照明与打米榨油用电。1958年“大跃进”以后,随着贵州电网的形成,不断建设农用高低压输变电设备形成了县域局部电网,到了改革开放的1978年,全省小水电站装机只有20万千瓦,全省无电县(装机不足1000千瓦)仍有23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电网也得到较快发展,贵州电网也加快向全省延伸覆盖,1986年全省86个县都通了电。


  贵州较全国来说是一个比较贫穷、经济落后的省份,1998年以前,由于投资严重不足,贵州农村电网非常薄弱,大部分地区只能满足生活用电,乡镇以下没有实现全部通电,通电发展经济成为贵州农村重大迫切的任务。1998年以来,贵州省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总投资为75亿元,其中第一期工程投资55亿元、第二期投资20亿元。工程自1998年下半年启动,至2005年底计划工程已全部完成,贵州省已于2003年3月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3亿多元。至2006年底,全省乡(镇),已全部通电,通电率达到100%。


  2006至2008年贵州省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共投资19.1亿元,通过三年农网改造和完善化建设,至2008年,19669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一户一表率达到79.8%,电压合格率提高到93.16%,供电可靠率达到95.68%。


  2009年贵州省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工程投资共计40.27亿元,其中12.78亿元用于改造完善或部分未网改的行政村,改造行政村1784个,2.9万户无电户将实现通电,全省也将提前一年完成无电户户户通电任务。贵州电网再经过2至3年的建设,全面实现农村电网100%网改。满足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设新农村电力倾情帮扶


  近几年,贵州电网公司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勇担社会责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展农村通电和电力帮扶工作。


  在贵州兴义最后一个无电村——晴隆县兰蛇村通电工程中,兴义供电局晴隆县供电局投资了130万元,架立108棵电杆,架设10千伏线路6.4千米,400伏线路1千米,220伏线路2.5千米,安装变压器4台,户表133块。并于2007年4月28日通电。供电局对每户的表线钱180元也免了。算下来,供电局为这个村的通电工程每户将投资近1万元,比普通的通电村高出4倍以上。晴隆县供电局副局长郑相告诉记者,这里30户村民一个月的用电量不如城市一户的用电量,就是输电设备到了报废时间,也收不回成本。


  坪寨村坐落于贵州普定县西北部,距离县城45公里;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全村7个自然组共398户1656人,拥有耕地面积1694亩,人均年收入仅1020元,属县级二类贫困村。


  2008年贵州安顺供电局党委积极遵照省委《关于开展“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与普定县坪上乡坪寨村结成党建帮扶“对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08年5月,安顺供电局针对村支委办公环境较差的实际情况,捐资3万余元为坪寨村党支部配备了电视机、接收机、DVD机、办公桌椅、沙发和村卫生室卫生器械等。捐赠1000元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基金,针对坪寨小学桌椅破旧、资金紧缺的实际困难,安供拿出1万多元购置了100套新课桌椅,同时还为学校配备了2套教学电脑、远程教学设备和部分贫困学生的学习用品。


  安供在解决用电问题的基础上,根据该村种植优势把帮扶重心放在入村道路修筑上,同时积极帮助坪寨村发展优质辣椒、高产玉米、茶叶和花生种植,借助交通工具把特色农产品成批运出大山远销,助力村民增收创效。


  有了供电部门的大力帮助,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吴兴鹏满怀信心地说道:“进村公路、入组道路修好后,我村长期以来生产资料、农副产品运输常年靠人挑、牛驮、马运的状况将成为历史;同时,我们将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辣椒、生姜、花生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冰脆李、南玉葡萄等经济作物栽培,积极与省内外客商发展订单农业,全村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0万余元。照此推算,不出5年,我村有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贵州雷山县西江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村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全村共有1280多户苗族人家,故称“千户苗寨”,村民有5600多人。这里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的原生态文化和传统建筑,至今仍有苗家传统木质吊脚楼800多栋,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吊脚楼建筑群落,被誉为“苗族的建筑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到西江村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


  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街上游人如织,道路干净整洁,看不到随处丢弃的果皮纸屑;以往的电线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路灯,特别是到了夜间,3683盏“夜明珠”(景观灯)勾画了整个村寨,形成了一道非常亮丽、壮观、独特的景观,也成了游客必看的景点。保证电力的正常至关重要。


  据西江供电所所长王明帮介绍,2008年4月份以来凯里供电局投入100多万元对西江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将原高低压架空电力线路全部拆除,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方式向用电户进行供电,为原生态的西江千户苗寨清除了“空中障碍”,对0.57千米10千伏线和4.21千米400伏线路进行了电缆埋地敷设处理,并对进户线进行了铜芯线穿管改造;对西江镇只有总容量为440千伏安的4台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增加了3台变压器,增加容量880千伏安,并充分考虑旅游给西江镇周边村寨带来的负荷增长,新架设了3.7千米的10千伏线路和对变压器进行增容改造,为西江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旅游带动电量成倍增长。现在一个月,西江村用电量超过45万千瓦时,2007年平均一个月的用电量仅为16.43万千瓦时,2008年全年用电量334.9万千瓦时,2009年1至6月用电量达269.18万千瓦时,同比去年125.56万千瓦时增长114.38%。


  西江镇镇长唐秋玉介绍,去年旅发大会后,电力等基础设置完善了,前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中外游客明显增多。据新华网报道,去年四季度以来,西江实现旅游收入近2亿元,同比增长近10倍,创造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奇迹。目前,每天外地游客达到3000人之多,节假日客人暴满,汽车排队达几公里。


  西江景区管理局局长杨昌智告诉记者,去年9月以来,寨里的银饰刺绣店从5家增加到63家,农家乐从60家增加到了156家。


  阿侬家经营的农家乐是寨里比较好的一家,她说,一年能挣到100多万元。“仅一个月电费就是1800元左右”。


  旅游业为西江村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年人个个都有手机,全村有农有车和拖拉机34台,摩托车246台,小面包车24台,中巴车12台,骄车13辆,小货车、皮卡车26台西江村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


  打造坚强农网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贵州电网公司在开展的农村用电调查中发现,目前,贵州电网未实现行政村电网100%改造,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全省口径)只有59.26%,完全未网改或部分未网改的行政村电网仍占贵州省行政村总数的40%左右,农村低压线路改造率只有76.2%。截止2008年底,贵州省农村电网完全未网改的行政村1432个,部分未网改的行政村6581个,由于网改不完全,未改造地区的供电状况与已网改地区的供电质量和用电服务形成鲜明对比,未网改地区群众要求实施改造的愿望强烈。


  贵州电网公司抓往中央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南方电网公司的部署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提高供电可靠率为总抓手,3年投资330亿元打造坚强电网,相当于再造一个贵州电网,今年投资123亿元,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重点是城市配网,农村电网,今年农网完善和改造将投资40.27元,通过三年的建设,将满足全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