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政府风投频敲新能源产业警钟

2009-09-21 09:28来源:北京商报关键词:光伏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挂个“新能源”帽子就能圈钱即将成为历史。


  在上周末召开的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再次强调,国内新能源产业相对过剩,是低端生产商盲目发展、各地政府一哄而上推进本地光伏产业共同造成的,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最终导致了恶性价格竞争。


  对新能源产业而言,这已不是官方“警钟”第一次敲响。8月末工信部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就曾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向新兴产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蔓延,必须刹住重复建设。


  与官方态度一样,风险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产业尤其是产业中的低端部分(如兴建并无技术含量的多晶硅加工厂)的热度也在下降。出现在新能源产业峰会上的风投代表们纷纷表示,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目前还只是刚起步的“婴儿”,长期看机会很多,但在新能源应用率非常低,且同质竞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目前对新能源企业的选择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


  “新能源行业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企业应该在自主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方面下足工夫。”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称,现在很多企业挂个新能源的“帽子”就向风投融资,忽视了对自身产品质量及技术研发的关注,导致中低端产业严重过剩。卓福民说,“在最早一轮大规模光伏产业投资中,一部分企业获益颇丰,但第二波投进去的企业正在变为劣势,而后期再投资的企业大多都没有赚到钱,甚至不少都出现亏损”。


  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李家庆表示,公司将更多去关注产业中的“特种部队”,关注新技术的突破。“在产业的初期,需要那些能够改变原有游戏规则的企业,需要能够掌握原有行业中核心要素的企业。”


  而同为热衷新能源投资的“老资格”风投,IDG、德同资本等的代表们则强调,他们对新能源产业投资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及企业自主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避免再“撞车”。


  不过,行业洗牌在即与低端产能过剩并未影响到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几只“领头羊”,这些大型企业无一例外地表示,“我们没有打算减产”!


  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表示,目前国内主要光伏企业还是主攻海外市场,国内业务占尚德年收入的1%都不到,海外业务占了99%。英利集团与天合太阳能情况也大概如此。


  此外,国内大型光伏企业的产能在今年也将毫无悬念地保持增长,施正荣称三季度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英利集团旗下的六九硅业也开始在10月份一期投产3000吨,并且保持当初设计的1.8万吨产能不变。


  而作为中国第一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光伏企业,阿特斯阳光电力副总裁李本城则向记者表示,“我不同意‘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说法。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许多大型光伏企业仍在开足马力生产,而且扩建速度也没有放缓,原因是他们手里仍有很多订单,就目前情况看,今年我国光伏产品产量较去年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