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重庆电力长寿供电建设220千伏长钢线

2009-10-30 14:33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切为了新重钢
——重庆市电力公司长寿供电局建设220千伏长钢线纪实

本网通讯员 冉颖 杨荣 报道



9月22日,220千伏长钢东西线建成投运,为新重钢24日顺利投产创造了条件,为重庆市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答卷。这项工程在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历史上是政治任务最重、建设时间最紧、安全压力最大、技术难题最多的施工之一,长寿供电局打了一个漂亮仗。这项工程成为了公司“供电服务三十条”的最新力作。
论及成功的秘诀,长寿供电局张玉荣局长笑言,在8月份工程冲刺期,明确提出这项工程要“全力成为公司‘供电服务三十条’的最新力作。”在这样的共同愿景下,局领导在抢建的过程中反复要求大家牢记“责任”和“服务”,强调“必须干,一起干,勇于干,能干成”,坚决实现电网“畅通、绿色、坚强”。
“目前,企业生产非常顺利,这多亏了220千伏长钢东西线的按期投运,给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10月19日,重庆钢铁集团董事长董林说。这是电力大客户对电力企业的充分肯定。在这个“供电服务三十条”的最新力作背后,充满了几多艰辛和汗水,充满了几多智慧和坚定。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个英雄的群体。


深度沟通 严厉管理


重钢从重庆大渡口区环保搬迁至长寿区江南镇,原计划于2009年7月15日实现首期项目投产,该项目写入了国务院3号文件,成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国家级重点工程。长寿区政府要求,220千伏长钢东西线的建设一定要在7月15日前完成。按此计算,仅有半年的施工时间,而该工程全长60千米,所经之地跨越极其复杂,跨越长江、龙溪河、高速公路和24处民房,上穿220千伏线路2条,下跨110千伏线路6条,35千伏线路7条,线路走廊山高林密,沟深坡陡,线路的最大跨度达1030米,共149基塔。如此工程量正常工期至少要一年左右。
长寿供电局承接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们表示,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该项目是该局独立承建电压等级最高、线路最长、时间最紧的项目,对员工们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考验。2009年1月初,长寿供电局与重庆钢铁厂签订了输变电工程项目委托建设管理目标责任书。面对责任书中基建安全、工作质量、建设进度等目标,面对工期紧、人员少、经验不足和线路跨越复杂等诸多困难,该局领导抽调精干技术人员,从建立机构、完善制度入手,对工程施工进行科学运作。成立了以局长为指挥长的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项目组,负责工程协调和技术指导。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层层落实施工任务和责任,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工程开工前夕,指挥部指挥长、长寿局局长张玉荣就要求将工程进度和施工情况每天向重庆市电力公司、长寿区政府、工业园区管委会汇报,如此良性、深度、密集的沟通,使整个工程施工得到了电力公司本部和当地政府的全面了解和全力支持。
“单位非常重视施工质量,从工艺流程到设备材料进口关,一切靠标准来说话,材料进厂,我们不惜成本要求材料厂家保质保量保时到货,还特别派出技术人员到材料厂家全程监督材料生产,实现材料生产过程把关。”重钢项目组副组长、长寿局副局长唐建军说。这是该局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项有力举措。为了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工作,除了请专门的监理公司外,还派出多名具有技师级以上资格的人员组成验收小组,与监理和施工单位紧密合作,做到边施工、边验收。
重钢原计划于2009年7月15日实现首期项目投产,长钢东西线工程就要在7月15日前竣工,但值得庆幸的是6月中旬,接重钢通知,投产时间推迟至国庆前夕,施工有了较为充足的时间,项目组又再次拟定了进度表。笔者在现场看到,每一基铁塔上都挂有一个红色的小牌子,上边写有相关责任人的名字和施工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说,不管什么时候,施工进度都严格考核,并纳入企业绩效管理。对连续两次不按时完成任务的施工段,撤销其责任人。急迫之下不近人情的管理方法,确保了工期如期推进。
在施工遇到困难的时候,局领导总是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去处理、协调。由于人员安排得当、组织监督严密,在8个月的高强度施工中,未发生一起哪怕是微小的安全事故。工程于2009年1月17日开工建设,于9月20日实现一次验收合格。


绞尽脑汁 攻坚克难


进入6月份,立塔工作全面完成,顺利进入放线工序。为了缩短工期,项目组决定,对有条件的铁塔放线全部采用动力伞放线,按此施工,工期将缩短1/4。可是,动力伞牵引新技术在长寿局尚未使用过,没有施工经验,能否成功,大家心里没谱。项目组决定勇敢一试。动力伞最大的难点是在放线时对气象条件要求非常高,要有高能见度,小风力,对风向也要特别要求。在整个放线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当属最大档距的跨江放线,两回线路档距分别为1030米和829米。因为跨江,放线时要采取禁航的方式。项目组和海事局多次协调后,海事局只同意放线当天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禁航。项目组和气象局密切联系,准备于6月16日放线。当天凌晨4点,项目组全体人员就在江边开始观察天气,原计划6点开始放线,可是直到10点,浓雾都没有散去。下午5点过,大家又开始蹲在江边,6点30分时,气象条件完全满足,一声令下后,早已准备好的动力伞徐徐上升。20分钟的时间,动力伞成功完成了近3公里的跨江线路放线工作。动力伞的成功放线,为其余铁塔放线工作提供了足够经验。
本次施工中,最大的技术难题还是西线8号塔的基础定位。因为塔基是设在淤积河床形成的水田中,需要开挖深度13米,挖掘中发现地表以下3米有近4米的流沙层,按照常规的护壁浇筑开挖法,接近2米时护壁就开始坍塌,反复浇筑护壁仍无济于事,再往下淘,护壁都无法形成。这个问题让施工数十年的老技术人员都感到棘手。经过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一致商议后,决定改用钢板卷成桶做护壁,可当深度达5米左右时,铁桶被流沙层的不同压差冲斜,无法垂直深入。技术组发扬不放弃、迎难而上的精神,最终想出用定位控制铁桶收缩法完成了该基塔的浇筑工作。


非常任务 非常奉献


这是该局迄今为止人员最为集中的一个工程,参战人数最多时达到300多人,21个工作点。在工程决战阶段,全体施工人员以忘我的精神昼夜奋战。夜幕下,无论是荒郊野岭,还是田间地头,都被施工照明灯映照得如同白昼。
施工中的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长钢东线38号、39号,长钢西线41号、42号塔基浇筑施工中,发现地处海拔600多米的阳合山脊梁上根本就没有任何水源,到山下担一次水则需要1个小时,而塔基浇筑却需要大量的水,山上除了树桩就是荆棘,根本没路可走。施工队员们硬是排除万难,担着百余斤的水,弓着背,拄着拐杖,从山下一步一步爬上山。二十余人担水,每人连续爬了二十个来回,终于满足了浇筑用水。装载机器设备的车辆到不了山顶,施工人员便手抬肩扛,沿着陡峭的山路硬是把设备移到山顶。跨度太大无法甩线,他们就拉着线,穿过半人高的灌木丛,从一个山头辗转到另一个山头。队员们接受着烈日、雨水和汗水的洗礼,苦战8个月,按时完成了任务。
工程指挥长张玉荣身先士卒,每天都要组织工程部人员召开协调会,一是了解工程进度,二是着力解决在工程中遇到的难题。每逢重大施工,张玉荣都会详细了解每一个工作细节,审查施工方案,特别是进入500千伏长寿变电站和跨越高速公路、长江和复杂线路施工时,张玉荣都会到现场把关。高温时节,他会带着各种饮品和防暑降温药品到现场慰问一线工人,给他们打气、鼓劲。
在施工现场,同志们随时都会看到一位身材瘦小,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的人在忙碌,他就是全程跟踪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向瑞林。在现场,他是质量、安全、进度一把抓,熬更守夜是常事,超强度的工作量让本就瘦弱的身体更加瘦弱。除夕夜,没有施工现场,因为向瑞林心疼大家,尽管工期非常紧,他还是给大家放了一天假,而向瑞林却没有给自己放假,他站在瑟瑟的冷雨中,对次日要施工的地方进行现场查勘。清明节,妻子央求他回老家给去世的老人上香,向瑞林没有答应,而是利用这三天的假期,用双脚,一步一步地丈量了全程长钢东西线,爬坡上坎,足足走了两百多公里,对全线逐一核查,只为优化停电方案,拟定合理的、经济的安全措施方案。施工的277天,向瑞林风雨无阻地坚守在施工现场。
一线职工们在太阳下默默辛苦的工作,只因为怀揣建设“五型电网”、创造建设奇迹的梦想。银线穿宵抒壮志,只因为有一个强烈的心愿,那就是为了建设城乡统筹下的新重钢的新电网。
220千伏长钢东西线按期投运,为新重钢建起“绿色通道”,成为“新重钢”即将腾飞的助跑器。此项工程的工作经验、奉献精神和愿景智慧,都值得我们共同学习,认真借鉴。

(责任编辑:黄颖 投稿邮箱:hy@cpnn.com.cn)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