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管理正文

吉林省电力公司农网完善工程建设侧记

2009-11-05 10:11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关键词:变电站电力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国家电网公司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大背景下,作出了大力实施农网完善工程的新战略部署。吉林省电力公司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农村电网发展机遇,从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深化"三新"发展战略着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农网完善工程建设,不断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全力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抢抓机遇织就农网发展新蓝图


  超前、科学建设农村电网既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造福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电网企业应该积极履行的社会责任,农村电网发展了,网架坚强了,供电可靠了,用电无忧了,对广大农民来说是最大的实惠。


  吉林省电力公司紧紧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立足长远,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向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汇报农网发展形势和农网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努力争取建设资金上的支持。积极的沟通和真心实意为农民办事的精神感动了国家领导和相关主管部门,吉林农网建设和发展得到高度重视,2008年,6.6亿元农网建设资金落户吉林;2009年,吉林拉动内需建设资金达到16亿元。


  目前,吉林省农网共有66千伏变电站432座,主变772台,变压器容量3350兆伏安;66千伏输电线路359条,亘长4690公里;10千伏线路1853条,亘长72706公里;10千伏变压器65929台。供电范围覆盖全省9个市(州)城郊、35个县(市)、663个乡镇。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电系统共有各类电力用户477万户。


  1998年开始的农村电网两期大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使60%的农村电网设备老化、供电质量差和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但随着农村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网架结构不合理、老旧设备多、资源配置水平低、农网供电开始出现新的"卡脖子"现象开始成为吉林农村电网发展的新瓶颈。


  实际工作中,吉林省电力公司坚持高站位,高起点,一改过去把农电当成用户去考虑的惯性思维,将农网规划切实融入到全省电网的统一规划当中。在两家管电县中,打破农供之间的界限,统筹规划变电站布点、线路走向等问题,缩短供电半径,增强互带能力,切实提高城农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在农网完善工程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对于涉及政府规划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百强镇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乡镇重点考虑电网配套支持问题。根据负荷发展水平的不同突出电网建设的差异化,在进行负荷预测时根据地域特点和发展趋势区别对待。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规划农村电网发展,确定工程规模,落实工程项目。逐步消除农网陈旧设备,进一步提高农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同时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引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农网装备水平。


  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建设与发展,一个"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网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吉林省农村电网建设步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群策群力利民工程暖民心


  蓝图织就,如何使它尽快变成现实,吉林省电力公司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这一利民工程的顺利实施。


  为实现压力的有效传递,确保农网完善工程如期推进,该公司主要领导同各供电公司一把手签订了农网完善工程责任状,明确了拉动内需农网完善工程安全、质量和完成时限要求。各供电公司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到农网建设工作中去。各供电公司每日调度工程进度,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深入现场,靠前指挥。同时在省公司层面每周召开一次农网完善工程协调会,由主管副总经理主持,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和参建单位参加。截至目前已经召开了15次协调会,共解决了涉及前期工作、工程进度、物资、招投标、财务、监理等8大类共113个具体问题。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督导,农电管理部门分片包干,组成8个督导组,深入到项目施工现场进行督导,对重点工程项目专人蹲守,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不服输,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在变电站施工中,采取三班两倒方式,昼夜施工,人休工程不停;基础施工采用商品砼直接浇筑取代人工搅拌;线路在水田中施工时采取筑堰排水措施。长线路施工增加施工队伍,某66千伏线路施工高峰时12个施工组,400余人同时施工。


  农网完善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千秋"的民心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各基层单位积极沟通协调,主动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积极作用,妥善解决征林、征地等工作中同农民的矛盾。在需要砍伐青苗时,当地村长带头砍伐自家玉米;当个别农民的征地赔偿要求远高于国家标准时,政府领导主动去做说服、教育工作。而我们的施工单位也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确保农民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舒兰市农电公司在合理补偿农民青苗损失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8月25日,七新线工程的一处杆塔基础建设正在一片稻田间展开,为了保障更多的水稻不受损失,工程人员搭起了长长的跳板,尽管为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但在场的农民朋友无不对该公司这种人性化的施工赞叹不已,一些农民朋友赶车时主动让路,老乡们也抢着帮施工人员拿金具。


  征林、征地是老百姓最敏感、也是最直接牵涉老百姓利益的大事,更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如何做到让老百姓信服至关重要。66千伏七新线路径大多地处平原地带,横跨七里、开原、新安3个乡镇,沿线涉及到的耕地都是每家每户的主产田,直接关系到今年的经济收入,况且水稻、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秋收在望,工程征地工作极为艰难。因此,舒兰农电公司将征地补偿标准在各村张榜公布、广播宣传。一棵树、一亩青苗费的补偿标准,以及土地丈量时间和方法都让每个村民一清二楚。为了打消农民顾虑,该公司财务人员携带现金采取现场办公,丈量完一户当场签协议,当场领取补偿费,减少了中间的诸多环节,打消了农民的顾虑,赢得了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由于此次征地实行阳光化操作,有关的补偿规定和款项都非常清楚明白,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个"钉子户"。农民们说,老百姓过去总认为征地过程中有"猫儿腻",现在征地政策、补偿标准都公开了,大家一视同仁,我们一点意见没有。


  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国庆前夕,经过全面统筹、精心安排、全力推进,吉林省电力公司拉动内需农网完善第一批5.72亿工程项目全线告捷,第二、第三批项目也相继进入施工高峰期。


  责任如山忘我鏖战谱新歌


  行走在全省各地的农网完善工程施工现场,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催人泪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人至深。


  磐石市松山镇荒山村,是磐石市最偏远村的村落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村的用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得知这个村的情况后,磐石市农电有限公司将这个村的电网改造工程纳入农网完善工程必办的实事之一。在与有关单位办理了资产移交,经过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以后,9月初,一支精干的施工队伍正式进住荒山村,开始对该村的电网实施全面改造。


  当工程进入荒山村施工时,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出现在人们面前。当地民谚说:荒山十八坡,脑壳碰前脚。就是这样一条山路,要将重达1吨的电杆抬上去,谈何容易!抬杆时前面的人跪着走,后面的站着抬,村民们见状,男女老少全都不约而同自发地加入了抬杆的行列,电杆抬到位了,队员们的膝盖、肩膀全都起了血泡。经过近半个月的苦战,在荒山村共架设安装了10千伏线路6.97千米,0.4千伏线路2.82千米,改造和新增配电变压器5台,抬杆立杆527根,平均人力运输2公里,使荒山村的16个村民组,667户农户2857人用上了高质量的电,真正告别了"电灯下面点油灯的日子"。


  伊通县景台镇地处伊通最北端,境内丘陵山谷交错,沟壑纵横,山多路陡,属典型的山区丘陵地貌。景展线输电工程线路全线长14.1公里,有21基塔,41基水泥杆,塔高大多数是21米,塔材的运输,杆塔的组立,接线的埋设,塔材的组装,放线时笨重的牵引车有时无法从陡峭的山路上开到施工现场,有时开到现场又没有合适的停车场场地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每运一基杆塔都得新修一条行车路,有些杆坑碰到岩石,工人只得靠用钢钎一点的钎,半天下来手都磨出血泡了"。而我们的施工人员为了不耽误工期,昼夜奋战在施工现场,没有一个人有怨言。


  在发展新建变电站所工程指挥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发展采石产业不断扩大,由原来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40多家,日用电量就达60000千瓦时,原来由景台变电所供电,由于容量不足,造成发展线路末端电压低,无法满足石厂供电需求。新建发展变电站主变容量10000千伏安,投运后将极大满足伊通北部地区的电力供应"。


  9月18日,舒兰市农电公司正在施工现场耐心给当地农民讲解国家电网征地补偿的相关政策的青年员工张立国突然间一阵眩晕,眼前发黑,一口鲜血吐在了地上。现场其他员工急忙联系车辆把张立国送往医院,正在吵闹的一位农民没了声儿,在场的一位颇受感动的知情农民说:"这小伙子纯粹是累的呀,咱们要是还在这儿吵闹,可就太不近人情了……"从征地工作开始以来,工程现场的负责同志的生活秩序就被全部打乱了,起得早,睡得晚。饥一顿饱一顿的,人体生物钟都紊乱了。但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大家都任劳任怨,为了化解矛盾而忍受谩骂,没有一个人为此而抱怨。以往一些私企征地中,往往最初给的补偿极低,在遇到"刺儿头"、"钉子户"时适当增加一些。有些农民正是基于这一点,原来同意征地,可是到了征地现场又临时变卦,千方百计刁难施工人员。这就需要工程人员不厌其烦的宣传、讲解国家电网征地的相关政策,一遍不行再讲一遍,一次不能说服就需要反复说服,早晨说不通,晚上贪黑再说,直到农民兄弟心悦诚服为止。那段时间,小张和同事们吃不好,睡不稳,一天下来,嗓子直冒烟儿,大家累得相互之间连话都懒得说。


  在长春双阳区奢岭、泉眼66千伏变电站两个新建工程施工现场,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作业现场忙碌着,监督检查每个作业环节的安全工作,他就是双阳农电公司安全保卫专责李玉才。9月12日,泉眼变电站新建工程31.5兆伏安变压器正在安装,构支架进行组立,泉眼、奢岭66千伏线路正在组塔,现场十分繁忙。这时,李玉才和安监部的同事们正在现场对作业进行安全监督。在电话中,他得知身患20年糖尿病并发症的母亲已昏迷,正在医院抢救,两次输血达2000多亳升,危在旦夕,他心里十分着急,当他看到施工现场大型吊车、铲车、挖掘机在作业,还有员工在高空作业,他想:作业越是紧张繁忙,不安全隐患越多,自己应该像一个战士那样,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他没有把母亲病重的事告诉领导,而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母亲能够平安。在把母亲嘱托给妻子照看后,他照样坚持每天早上5、6点钟赶往奢岭、泉眼变电站工地和线路组塔作业现场,每天晚上都6、7点钟回家,简单地扒了口饭后,就立即赶往医院守候在母亲的病床前。母亲发病半个月来,他没有请一天假。


  正是有了农电员工的这股全力投身农网完善工程建设的拼劲儿,有了他们这种以大局为重,舍弃个人私利的高尚情怀,确保了我们的农网完善工程如期完工,同时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普遍赞誉,最终使这项惠民工程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真情支持,实现了农网完善工程的全面胜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电力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