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江西省海拔最高变电站建设记事

2009-11-18 13:39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讯员彭艳珍周小秋报道在新中国成立华诞前夕,目前江西省海拔最高的变电站——安福35KV武功山变电站成功投运,这是安福县供电公司青年员工为全县农网完善化工程改造添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而担任这项艰巨的变电站建设安装任务的却是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他们是怎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交出这份合格的答卷,让我们回头看一看这些年轻人走过的艰难历程。


  8月18日清晨,一辆黄色工程车,载着满满一车器械,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带着安福县供电公司输变电中心修试班的7位施工人员驶向他们的决战之地,在一个月内完成到目前为止江西省内海拔最高的变电站建设——35KV武功山变电站,海拔近1300米。


  他们,昨天还在城北变电站的改造现场;他们已经持续劳累了2个月;他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那里距县城近百公里,是真正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通讯不通、物资匮乏。


  就靠他们几名毛头小青年,能完成任务吗?9月20日变电站成功投运,证明他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嘱托和信任,证明新时代的供电员工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功山,感受这片土地和这支队伍。


  临危受命勇向前


  武功山总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山势巍峨雄伟,风光旖旎,地貌景观奇绝,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更有“天然植物园”、“职务基因库”等美誉,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过去由于输电网络没有覆盖武功山区域,该区域内220、380V低压供电网络无法满足旅游开发用电需求,为促进武功山景区开发,确保可靠用电和电压质量,安福县决定在在武功山区域内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变电站建成后,可极大地改善安福县武功山风景区及钱山乡的电网结构,对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损耗、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工程最初并不在他们的工作之列,因为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任务,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临危受命,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翻开班长彭文斌的工作日记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在这本工作日记本上,每一天的工程安排都排得满满的。


  8月18至8月19日运送武功山#1主变和311、301开关以及吊装等物资进山。每天只能跑一趟,早上六点多钟队员们就到公司集合,搬运器材到车上,吃过早餐时间就近8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他们在武功山脚下临时找到的一个住所,把东西卸下来,吃过中饭,稍作休息,便要往回赶了,要不然天黑也回不了家,第二天同样如此。


  8月25日至31日,是正式开始进入变电站施工的第一个星期,他们完成了几乎所有刀闸和电压互感器、电力电容器的安装,以及主控室里的各种保护屏安装。


  9月1日至7日,他们完成户外一次设备连线,9月8日至14日,完成二次电缆敷设、连线接线,9月15日至16日完成所有一、二次设备试验、调试,9月20日,35KV武功山变电站成功投运。


  说实话,当初彭文斌班长也很担心大家完不成任务,但作为一班之长,他始终有一种使命感,不管有多难,只要是交给他们班里的任务,他就坚决要带领大家想尽办法完成。这个时侯,他想了一招,保证充足的工作时间,于是,他给大家定了一个时间作息表,每天6:30起床,12:30下班吃中饭,下午2:00起床,7:00收工吃晚饭。


  青春飞扬展风采


  古语有云“人心齐,泰山移”,是的,安福35KV武功山变电站能够顺利完工并提前半个月投入运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心齐。


  据施工现场的主要负责人肖丽军主任和彭文斌班长告诉我们,他们的施工队伍都是年轻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有个性的时候,但在这个工程建设中,队伍里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偷懒,没有一个人拖后腿,甚至没有一个人生病。


  是供电职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领导们的深深嘱托和倾情关爱给予了这支队伍无穷的动力。当公司领导把任务交给他们的时候就说,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你们班、也为公司增光彩。在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公司主要领导先后到工地慰问,为他们送去了矿泉水、饮料、水果及常备药品等,表扬他们、鼓励他们,给队员们带去了温暖和力量。


  是肖丽军、彭文斌两位负责人管理有方,执行有力。作为负责人,他们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闹钟一响,立马起床,工作中不偷闲不躲懒,不马虎不随意,安全工作要到位,宝贵时间要珍惜,下班时却必定最后一个走,清点队员是否走齐,检查现场是否安全。


  是这支队伍团结坚强,无私奉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情。有一次下暴雨,山石随洪水滚落到路面,阻断了他们从住处去变电站的路,材料无法运输。为了不耽误工时,他们想出一个土办法,从搬运小贩那里借了人力板车,每次装一点,一天来回跑,几天下来,他们安全、顺利地把材料运到了目的地。从住处到变电站的路一路下坡,三个大拐弯,运的时候两个人在前面掌车,三个人在后面拖车,控制车的速度和方向,路窄且滑,一不留神,没控制好,车子就要翻到几十米的山下。别看这些小伙子平时大大咧咧的,关键时刻个个细心,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安全意识在他们的心中牢固扎根,尽管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他们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


  大山唱响战天歌


  武功山离县城近百公里,且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偏僻冷清,虽然是旅游的好去处,却实在难说是生活的好地方,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坦然接受,乐观面对。


  他们从住进山里起,由于高山阻隔,就没有通讯信号,所有的手机都失去了作用,通讯方式回到了若干年前,只能靠空气传播,正好是山里,如果大声说话会在山谷里产生回音,通过回音放大、传播。正因没有便捷的沟通方式,他们却发现了另一种沟通的快乐,就是大声地喊对方的名字,听自己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好像若干个自己在接力,然后听到对方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相撞,也经过若干个接力,这样也别有一番风味。


  偏僻乡下农家吃饭吃菜都是自给自足,没有多余的,所以他们得从县城买粮食、买油、盐、酱、醋,买菜,对于干货倒是可以一次性全部买齐带进山里,但是像蔬菜这些新鲜的食物却没有办法,因为工程紧、任务重,他们只能安排一星期回县城一次,买点新鲜的时蔬瓜果和肉类进山。厨师是他们的房东女主人,手艺并不好,为了图方便,也为了他们均衡营养,她总是荤素搭配,一起煮或一起炒,用大砵装。一到吃饭的时候,可热闹了,干完活大家都是又累又饿,谁也不管谁了,一上桌就抢菜,吃饱了是硬道理,来得晚的菜少了就从先吃的那里夹菜,不过谁也不去计较,噼里啪啦一阵火,嘻嘻哈哈一餐饭,虽然吃得不好,可是气氛却十分热烈融洽。


  最无可奈何的山里的蚊子,又大又毒,市面上卖的杀虫剂、防蚊药根本没有作用,一叮就是一个大包,几天消不了肿,又痛又痒,消肿之后还结疤。去看看队员们的手上、脚上,都是蚊子叮咬过后留下的伤疤,他们笑称那是留给他们的纪念品。


  最快乐的事情要数每天傍晚收工后下河洗澡,他们说别提有多舒服了。山里的水清澈见底,冰凉彻骨;岸的两边是树、是山,绿得发亮;空气清新,一尘不染;上十号人,先后扎进水里,朵朵浪花飞溅而起,四散而开,就像他们的心情一样。这一天,不管有多累,有多苦,有多少委屈和怨言,有多少不满和牢骚,只要一进水,和兄弟们一搅和,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整个人就像重新注入了无限活力,轻松、快乐。


  一个月过去了,他们瘦了、黑了,武功山变电站立起来了。这群热血方刚的年青小伙子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唱响了一曲生命之歌、奋进之歌、快乐之歌!武功战歌,唱的响亮,响彻山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