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翘盼廿年 内陆首建核电站

2009-12-18 11:20关键词: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首座内陆核电站落户咸宁

      2008年3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签署《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在咸宁市通山县合作开发中国内陆第一座核电站大畈核电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当年8月12日,大畈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电站建成后,湖北将迎来核电经济新时代。

      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这个在湖北地图上连位置都找不到的小村,注定被载入史册——中国内陆首座核电站落户于此。2008年3月,咸宁大畈核电项目启动。目前,这里正进行紧张封闭式施工。

      20年盼来一座核电站

      大畈核电站项目的启动,湖北人民足足盼了20年。

      地处中部的湖北省能源资源缺乏,每到严冬盛夏,因电力供给不足,省内部分地区几乎每年都拉闸限电。多行业专家经研究后认为,建一座核电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供电难问题。

      从1988年开始,我省就开始了核电站的论证和选址工作。最初,预选了20个站址,后筛选成5个,到2004年6月,湖北将通山大畈镇确定为首选核电站站址,当年10月,湖北正式向国家发改委上报项目建议书。2008年3月,省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签署合作开发大畈核电站项目协议。从此,该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投入700亿元 年发电350亿度

      大畈核电站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建成后年发电可达350亿度,售电年收入约150亿元,约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

      据省核电办的同志介绍,这“年产量”350亿度电,可很大程度上解决我省此前用电难的三大问题:首先,能保障省内居民生活用电,告别拉闸限电历史;其次,核电无污染,缓减环保压力;再次,能缓解此前由外省“进煤”的运输压力。

      谈到建设大畈核电站的积极意义,咸宁当地核电办一位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核电站形容成“一个巨大的磁场”,称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拉动作用,每年既能提供30多亿元的税收,还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万人大会战 5年建成核电站

      据通山核电办汪祖洪介绍,参加核电站建设的有1万余人。据介绍,现在工人们几乎每天一大早天刚亮就开始作业,奋战在工地内,“天黑才收工,非常辛苦”。此前,部分工人因需要还曾采取“三班倒”制。

      据了解,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目前,20多公里长、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核电专用公路已完成;主厂区爆破碾压已完成土方310万立方米,正在对该处土地进行整平;预计明年下半年核电站主体工程将浇灌第一仓混凝土。5年后,通山大畈将伫立起我国内陆首座核电站,湖北也将迎来了核电经济新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