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四川电网迈向“坚强智能”新时代

2009-12-28 13:24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是一个由互联网而物联网的时代,前者借助虚拟的网络世界,将不同角色、不同地域的人连在一起;后者则突破虚拟限制,直接利用新兴技术,将人与物、物与物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高效的共同体。

    能源互联是整个物联网构建过程中起步最早的环节,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发轫之初的“西电东送”开始,整个中国都在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能源格局,即以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为依托,实现煤电就地转换和水电大规模开发,通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电网,实现跨地区、跨流域水火互济,将清洁的电能从西部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

    凭借在资源能源领域的独特优势,地处内陆的四川,不仅扮演全国能源基地的角色,也将扮演联通南北电网,实现全国电网大联网的角色。于是,连接南北的跨区域电网建设开始了……

    直击·跨越地震带
    关键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提前完工
  
  在中国电网“版图”上,德阳市罗江县御营镇万寿桥村,已是一个非常醒目的坐标。因为,这里是西北和华中电网(四川)跨区联网的重要支撑点。

    宝德直流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跨区联网容量最大、国产化程度最高、交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个进行生产运行维护的项目,是国网公司支持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华中电网(四川)与西北电网之间直流跨区联网的枢纽工程,建设±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线路长度约534千米,其中,四川省境内线路长度240千米。工程静态投资为54亿元,动态投资为57亿元。德阳换流站工程静(动)态投资分别为20.1亿元和21.6亿元。工程建成后,500千伏直流线路途经四川、甘肃、陕西三省,额定输送功率300万千瓦。

    2008年5月7日,宝德工程在陕西省宝鸡市和四川省德阳市同时举行开工仪式。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5天后,一场8.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袭来。

    在四川境内,宝德线纵贯德阳、绵阳、广元三大地震重灾区。这也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不得不随时与余震伴随的建设之旅。

    “按照四川省政府的要求,直接停工两个月,如果再加上因为余震等原因停工的日期,总共停工达到3个月时间。更重要的是,宝德线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是平行的,相互距离最远不超过100千米,最近只有30多千米,因此,整条线路都处于重灾区,施工中余震不断。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按期投运,难度太大了。”此刻,建设者心急如焚。

    但是,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并没有放缓,全省用电需求还在增长。±500千伏宝鸡-德阳直流输电工程可以打通一条输电通道,满足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国家电网公司向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郑重承诺:将±500千伏宝鸡-德阳直流输电工程确定为抗震救灾、促进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工程的投产日期提前到2009年12月单极投运、2010年4月双极投运,在消除地震影响停工3个月的条件下,还要比原计划工期提前4个月。

    陕西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宋胜利算了一笔账:在20多千米的路程内,工程要跨越宝成铁路7次,跨越110千伏线路7回,跨越330千伏线路3回。

    一位名叫周忠旋的建设者也很焦急。因为地震,一些原先设计的线路通道要跨越重建房屋,绵阳市涪城区关帝镇的董家大院就是其中一处,那里有灾后恢复重建安置点,拆迁已没有可能,线路只有重新设计。但是,由于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重,协调会议迟迟不能召开。

    国网直流建设分公司总工程师袁清云还记得,11月19日,±500千伏宝德直流输电工程宝鸡换流站换流变一次充电成功,那时已经是凌晨4点了,整个调试一共经历了六个通宵。历时半个月的宝鸡站系统调试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加之连日的雨雪,更增加了工作难度。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现场人员克服天气恶劣、食宿困难等种种不利因素,顶风冒雪,昼夜奋战,积极投入调试工作。

    压力重重下的计经兼劳资专责邹良在带病坚持工作达一个月之久后,住进了医院;一位项目经理因腰椎间盘严重凸出,仍然坚持工作,最后导致行动出现障碍,被背往医院途中仍然惦记着 “明天还有德阳地方会议”;明年就要退休的材料站站长牙疼病犯了,彻夜难眠,仍然坚持工作,熬到眼睑全黑,他说这是他的收山之作;设计图纸出来较晚,为保证现场施工的需要,项目总工程师通宵整理技术资料,直到两眼充满血丝……

    2009年12月28日,宝德工程单极投运,这比当初预计的2010年3月投运整整提前了4个月。

    实践·南北互济
    关键词:资源优化配置 能源大通道

    宝德工程建成后,具有3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超过目前二滩水电站向四川电网4回500千伏的输送能力。

    许多人还记得2008年初的一幕:罕见的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导致二滩4回线路全部受损,四川境内大面积停电。为缓解省内缺电,四川火电厂被迫向西北大量购入电煤,但受制于铁路运力限制,整个保电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

    西北不仅有丰富的煤,也有充裕的电。相关方面称,截至2006年底,陕、甘、青、宁四省(区)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733万千瓦,其中水电1234万千瓦,火电2472万千瓦,风电及其它为27万千瓦,所占比重分别为33.1%、66.2%、0.7%。自2005年起,西北电网电力已呈富足有余之势,每年富余电量达300多亿千瓦时,需要向外消化。

    宝德直流联网工程,是西北电网“十一五”规划期间建设的4大外送联网工程之一。西北尤其是陕西方面希望,借助这条线路,把西北富余的火电资源送往四川乃至整个华中地区。

    和西北比较,四川同样是能源富集之地,每平方公里可开发的年水电量,为全国的5倍、全世界的14倍。四川已开发水电2359万千瓦,仅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9.6%,具有良好的水电开发前景,全国规划的13大水电基地就有3个在四川。“四川水电”已不仅仅是“四川的水电”,更是打上了“中国的水电”的标志,成为全国的财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开发四川水电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水电资源开发,将水电列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规划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据统计,四川省境内目前开展前期项目的水电站装机,已经超过了4000万千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川电出川就纳入了国家“西电东送”的宏伟战略构想。这个梦想在经历了20年的艰辛历程,终于在2002年5月,四川电网与华中、华东电网联网运行,四川水电进入跨区、跨省优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2004年7月,川电东送第二通道四川南充到重庆万县50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当年四川电网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规划的电力外送目标,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但是,进一步细化四川电力结构不难发现,由于水电和火电不均衡——水电比重过大而火电比重过小,导致四川电力供应呈现出明显的丰、枯特性。丰水期,由于本身电力消化有限,水电站被迫大量弃水,据测算,2010-2012年,四川装机在完全满足省内需求及规划外送后,丰水期仍将分别富余水电327万千瓦、500万千瓦、244万千瓦;枯水期,伴随江河来水减少,水电出力不足,火电却受制于煤炭供应,难以弥补水电不足带来的供应落差,拉闸限电成为必然。

    与省外电网的联网成为四川有效缓解本省电力丰枯不均的重要手段。今年,是四川电网首次借由1000千伏晋东南-荆门-南阳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调节本省电力的第一年。从今年年初至10月13日,借助这条线路,枯水期四川电网引进山西电网火电10.45亿千瓦时,丰水期四川水电又送往华北电网33.6亿千瓦时,全年将送出37.6亿千瓦时。这跨区域能源的一进一出,不但实现了南北水火互济,而且标志着电力“蜀道”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高速路”,充分展现了特高压优化资源配置的优势,使华北、华中电网形成较为坚强的联系,发挥了大范围长距离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北方火电和南方水电资源的“水火置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枯水期缺煤缺电时把电送回来,在丰水期再将多余的电送出去,合理利用资源,是四川“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的发展目标。特高压工程和跨区联网工程的投运,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丰枯互济、水火互补的大规模资源优化配置,彻底解决四川丰水期有电送不出,枯水期缺电购不回的突出矛盾。

    据业内人士换算,由于省外电入川,四川减少了火电开机,相当于节约标煤35.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1.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83万吨。在减轻了进川交通运输压力的同时,为四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贡献。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四川—西北联网工程进展及向西北电网公司联系枯期购电情况的报告》中对四川省电力公司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指出“四川与西北联网工程提前半年开通营运,对于保障全省电力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省电力公司全体员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可喜可贺!同时,这也是省电力公司为推进我省 ‘两个加快’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眺望·智能电网时代来临
    关键词:100%国产化 远距离输电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形成一个电压等级高、输送距离远、容量大的电网骨架。

    作为整个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德联网工程搭建起了西北与华中电网(四川)联网的通道。专家称,西北电网和华中电网(四川)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电源结构及其河流水系调节特性的差异,系统运行的互补性强,通过联网既可满足四川水电季节性电能外送、减少四川丰水期弃水电量,同时西北返送四川的火电又能解决四川枯水期电力缺额问题。西北与华中电网(四川)联网可取得西北电网消纳四川电网季节性电网效益、西北向四川送电的电量效益,水电跨流域补偿调节效益、水火电互补调节效益等多种联网效益。

    此外,就工程建设本身而言,宝德工程也完成了一种示范:它是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成套、直流主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常规300万千瓦远距离直流输电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常浩解释,以往三常、三广、三沪直流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分别为30%、50%和70%,系统研究、成套设计和工程设计以及系统调试都是和外方共同完成。而像灵宝、高岭换流站工程虽然立足于全国产化方式建设,但均为背靠背直流联网工程,直流电压等级是±125千伏,不是远距离输电工程。

    ±500千伏宝鸡-德阳直流输电工程立足于全国产化方式建设,系统研究、成套设计和设计制造以及工程施工与系统调试完全由国内单位承担,交直流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因此该工程是第一个完全自主化、远距离输电的直流工程。

    100%国产化,不仅是对设备的考验,更是对技术的考验,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换流站部主任种芝艺感受最深的是,以往工程建设中还多少可以依靠外方提供的技术支持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这个工程里,所有的问题都要独自去解决。

    宝德工程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完全具备了自主超高压直流输电设计建造能力和直流设备制造能力。在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管理经验,都为今后直流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为中国从直流大国走向直流强国积累了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及建设管理经验。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透露,下一步,四川将推动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四川电网建设。

    按照国家特高压电网总体规划,“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期间,四川特高压电网将建设“东西三回大通道,南北双向互通路”,即西起雅安,南经乐山、自贡、泸州、重庆、湖北至华东,北经德阳、达州、万州、湖北至华东的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形成川电外送的大通道,并力争在2010年建设全国第一条特高压交流送变电工程;在2012年左右,开展大规模特高压交流送变电工程建设,形成较强输电能力的特高压交流送电系统。结合锦屏电站的建设,向华东送电630万千瓦;结合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等电站建设,向华东、华中送电1080万千瓦;结合大渡河流域的开发,川电外送容量达到600万千瓦(不含锦屏送电)。“十三五”期间特高压电网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川电外送容量可达到2430万千瓦(不含金沙江下游梯级外送容量),前景十分广阔。

    现在,四川省电力公司正围绕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中心任务和“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宏伟蓝图的实现,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大局,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掌握主动权,在全国大联网中加快电网建设,打造坚强智能电网。认真贯彻“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四个服务”宗旨,全力搞好电力供应,加快电网发展,造福四川,造福四川人民。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属于四川更属于全国的能源时代正在来临!

【大事记】
2008年5月7日,宝德直流工程开工
2009年10月20日,宝德工程线路工程竣工
2009年11月23日,在顺利完成站系统调试后,当日工程正式进入端对端系统调试
2009年12月9日,宝德工程带负荷试运行
2009年12月28日极Ⅰ正式投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