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盘点2009年新能源发电曲折路

2009-12-31 10:4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很多关注能源发展的人称之为中国新能源发展元年。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把新能源发展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始,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能源结构和电源结构调整工作中,发展新能源产业正是其主要工作方向和有力推手。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00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从政府的热切到企业的狂热,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迅猛发展,但风电的并网难、核准难、送出难等问题尚没有得到解决,风机制造业又显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
  也是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国内首个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特许权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光伏发电开始“中兴”,但我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原料生产过程中高污染、高耗能依然存在,而“过剩”问题又引起全社会关注;
  同样是2009年,核电建设遍地开花,我国成为核电在建机组最多的国家,成为核电建设的“大工地”,但人们对如此大规模建设安全性的担忧也逐渐升级……

 

  主题:扩内需高奏进行曲

  关键词:AP1000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纵观2009年我国几大主要新能源的发展,则不得不追溯到2008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核电成为能源领域拉动内需的方向之一。在此基础上,2009年5月出台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将大型核电站建设项目、大型风电场工程等高效清洁发电项目,列入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依托工程。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
  2008年11月,广东阳江核电工程一次性获批6台机组,创造了我国核电史上核准批量最大的纪录。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阳江核电站开工时作出重要批示,并表示祝贺。
  2009年4月19日,李克强来到了浙江省三门县,宣布全球首台第三代AP1000核电机组在这里正式开工建设。他强调,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要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
  2009年8月,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的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式开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开工仪式上表示,酒泉风电基地开工标志着我国风电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与政府的重视相呼应,200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突飞猛进:核电方面,延续2008年势头,在建项目如火如荼,新建项目大批量上马,我国核电的在建机组已达到28台,装机容量达到3140万千瓦。风电方面,还有几个标志性事件值得关注: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把全国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风电从此告别了竞价上网,普遍亏损的局面,迎来了最大的利好消息;10月20日,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启动。光伏发电领域也频传佳音:3月初,国家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补贴;7月,国内首个光伏发电示范工程特许权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太阳能电站招投标工作尘埃落定;紧随其后,西藏阿里的10兆瓦光伏电站也开始部署特许权招标事宜。
  在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新能源产业对完成扩内需、保增长任务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目标的指挥下,我国2009年的新能源产业高调扬帆,多方面大力发展,齐头并进,已形成了高速度、大规模的发展趋势。

 

  主题:振人气发展超规划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核电

 

  在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编年史上,新能源的发展速度超过规划似乎已成定律,很少被打破,2009年也不例外。
  2007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风电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08年3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将2010年风电发展目标由原来的500万千瓦增至1000万千瓦。而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来看,2009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将毫无悬念地超过2000万千瓦,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规划风电装机容量的整整两倍!目前,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已远远超出预期,不仅地方政府的规划目标超过国家的规划目标,而且风电前期工作的规模及投产规模又远远大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划目标。
  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的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再次重申:2010年,光伏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两个规划中虽然没有提及2009年光伏发电总容量应达到多少,但按目前的速度,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将会大大超过30万千瓦。
  2007年10月,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正式出台,根据《规划》中设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的在建项目;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不到2%提高到4%左右。如今,还有整整10年时间,而核电在建装机容量已逼近4000万千瓦,按照计划,目前的在建机组将于2014年左右全部建成投产。
  从2009年5月份以来,《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即将出台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8月初,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一直未出台的原因在于,国家已经将其从一个短期振兴规划,升格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的目标也从短期的2012年,延长至2020年。
  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往往使能源规划赶不上发展的速度,因此,能源规划的出台必须更加小心,务求更加贴近实际。同时,新能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已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能够高速、健康地进行新能源建设,更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

 

  主题:频预警高热度遇冷
  关键词:产能过剩新能源泡沫

 

  有媒体曾用“高烧不退”来形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然而,新能源发展的高热度最近却频频遇冷。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同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其《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中指出,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非常严重。至此,产能过剩的风声与新能源高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织,构成了2009年新能源发展的多面体。
  促进产业发展与导致产能过剩,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总是如影随形。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发出风电产能过剩的预警后,风机制造业的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一年,全国已有70多家企业进入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行业,产品已安装到风电场的约30家,初步形成了华锐、金风、东汽等龙头企业。人们担心的是,按照最乐观估计,中国每年风电装机增加的上限是1000万千瓦到1500万千瓦,然而,风机制造企业第一梯队一年的产能已经达到这个数。在市场“蛋糕”无法做大的情况下,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将不可避免。此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将“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从《目录》中删除;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从《目录》中删除,不再享受政府给予的进口贴息等优惠政策,一时间“新能源泡沫”之说甚嚣尘上。
  然而,科技部近期完成的内部报告中,对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说法表示了质疑。报告以多晶硅提纯和风机设备设计规划产能与实际产量的比较,多组数据表明了新能源产业过剩的说法有待商榷。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行业预计多晶硅产量17000吨,将生产3.5GW光伏电池,预计需要消耗3.5万吨多晶硅,扣掉国内产量,还需要进口1万吨。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新能源部分产业过剩就像两条腿走路,左脚走太快不怨左脚,右脚应该迈快一点。而上网问题就是新能源发展的那个“右脚”。
  在核电领域,业内专家也表现出了一些担忧。自去年年底环保部正式受理湖北咸宁、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三座内陆核电厂的评审申请之后,我国核电建设的规划已经快速蔓延到了我国内陆的诸多省份。在核电发展的高速路上,安全性、技术掌握水平、核电装备力量、人才队伍、核燃料来源和核废料后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成了热点话题。

 

  主题:强法制冀望健康行
  关键词:保障性收购制度

 

  如此看来,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必经历一些摸索和思考的曲折过程。那么,如何在产能过剩和配套设施“瘸腿”的争议中寻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如何规范和行之有效地确保新能源的健康、有序建设?记者认为,我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速度虽然令人吃惊,但是它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高速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这就要求相应的法规来为新能源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我国新能源法制史上,2009年注定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8月25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科学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坚持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并重,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成为大家的共识。另外,修正案草案提出,国家将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负责监管最低限额指标的实施。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决定,风电、光伏发展上网难的问题有望从根本上解决。
  我国已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制度,2009年,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了这一制度。具体意见是把现行《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征收的电价附加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合并为政府基金性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将重点用于支持并网发电的技术和标准、检测等方面。以期从法律层面保障可再生能源的稳步发展。据悉,有关方面正在着手起草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管理办法,不久的将来将颁布实施。
  同时,在风电、光伏发电的相关法律日渐完善之时,针对我国核电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核电的法制化进程在2009年也备受关注。
  尽管核电是安全的清洁能源,但核电发展中,安全仍然是其首要标准。我国核电要健康、稳定地快速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核电安全是全国乃至世界核电产业的重中之重。然而,回顾我国目前现有的核能安全立法,其基本法仍是2003年起实施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其余行政法规多为上世纪80、90年代制定的,时间上最新的一个规定,是2004年的《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也就是说,在我国核电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立法滞后于发展,其可能带来的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今年3月,时任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的孙勤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正在抓紧制订《核电管理条例》和建立中国核电标准体系,力争从技术和监督上,规范核电建设。专家认为,只有尽快出台能与现阶段核电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保障我国核电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200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的成绩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被世界人们铭记:
    因为这一年的年尾,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大会再次把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推向高潮,而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让世界人们看到了、听到了!2009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取得的成绩绝不能只看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厚积薄发,它注定是继往开来的,因为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能源大国,加快新能源发展也关乎着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