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盘点电力2009 电煤危机恶性循环

2010-01-04 12:57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电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的电煤市场可谓跌宕起伏。2008年电煤“过山车”式的行情给了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一个万众瞩目的开局,也留下了一个黯然离场的结局。让人们悬了一整年心的电煤合同至今仍旧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法。
  经历了2008年的高煤价,电力行业背上了700亿元的巨额亏损。这迫使发电集团联手抵制煤炭涨价,进而激发其通过内部整顿采购链及外部开拓新煤源来缓解亏损压力。
  而与发电息息相关的煤炭行业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内蒙古超越山西坐上了煤炭行业头一把交椅,传统产煤大省山西、河南等省份开始大举兼并收购小煤矿,煤炭行业全面进入“大矿时代”,以期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并提高在电煤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
  在2009年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上一单未签的煤电双方全年始终都处于胶着状态,双方在保持生产平稳的大前提下跌跌撞撞走到年末。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却在某些方面促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先一直倡导的市场主导模式。
  又近年末大考,2010年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终于在一片猜测声中淡出历史舞台,电力、煤炭行业将转战网上,开始全新的合作方式。

  主题:各持己见势成顶牛
  关键词:一单未签非常“5+1”

  2010年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不再举行的消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尚未正式公布之前就流传于煤炭和电力行业之间。
  发电企业用煤量占据全国煤炭产量的半壁江山,50%的关联度令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成为电力、煤炭两大能源行业最受关注的会议之一。然而,这个饱受争议的大会如今却黯然淡出历史舞台。充满戏剧色彩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成为煤炭、电力企业最后一次集体在公众面前亮相。
  2008年12月,在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上,煤炭企业由于税费改革而开出重点煤合同价在2008年基础上上涨80~100元/吨的高价,而发电企业在巨亏压力下要求在2008年基础上下降50元/吨,双方互不让步,势成顶牛,原本应该通过会议确定的十几亿吨煤炭的运力分配也因此流向不明。
  这是召开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以来煤炭电力双方最严重的一次分歧。为了获得更大的谈判筹码,发电集团一改往日竞争关系,不再各自为战,而是由占电力行业全年用煤量五成强的五大集团加上香港的华润电力集团统一行动,组成业界戏称的非常“5+1”组合,为行业争取最大利益。
  谈判过程中,由于煤电双方价差过大,五大发电集团在上一年400亿元巨额亏损的压力下,一单未签便集体撤离。此举一出,舆论哗然。各大媒体均以头条报道此事,这也将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推向了外界关注的最高峰。
    事实证明,这个组合影响力非同一般。不少原本打算签订合同的地方电力集团在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后期也开始止步观望。不过,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亏损以及近几年经济腾飞后煤价疯涨的煤炭企业,自然不会放过千载难逢的涨价机会。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双方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或明或暗的较量。

  主题:电企保电煤企限产
  关键词:僵持胶着囚徒困境

    2009年第一季度在供暖和全国“两会”保电的压力下,一单未签的发电企业通过与煤炭企业艰苦的磋商,利用多年延续的供求关系获得相应的电煤供应,保障了电力的平稳运行。但在黑龙江等高寒地区,1月份的时候仍旧出现了因电煤停供而险些停暖的危机。进入到4月,随着重要政治保电任务的结束以及天气转暖,电煤库存不断增加,发电企业又有了新一轮谈判的底气。
  然而,为了让电煤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企业从谈判开始就一直采取限产保价政策。长时间的限产保价使得电煤供应始终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尽管二季度是传统的用煤淡季,电煤的供应也仅是略有富余,维持在低位平衡。除了通过限产保价施加电煤库存压力的较量方式外,煤炭企业还动用消息战,试图以各个击破的方式瓦解非常“5+1”组合。在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后的谈判胶着期,先后三次从煤炭企业传出电煤第一单签订的消息,最终都以发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出面澄清告终。
  进入6月,煤电双方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胶着纠缠后,充满政府色彩的兖州煤业与五大电力集团在山东省内电厂的重点电煤合同成为双方公认的2009年电煤第一单,价涨4%。此单签订为电煤谈判收官打开了一扇门,媒体对于电煤的关注也由密集转为普通。近期两大发电集团与煤炭企业签订的重点煤合同的消息传出,也正式但低调地宣告了2009年电煤谈判走进尾声。
  纵观全年双方起起伏伏数十个回合的交锋,可以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模型来形容2009年煤电双方对垒过程中发电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行业内的一分子,企业之间有着荣辱与共的依存关系,然而国资委对于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考核模式又使得企业不得不同时考虑自身的利益。正是这样微妙的关系,在利益出现分化之时,维护自身利益的力量才会得到增强,进而导致电力谈判联盟解散的结局。

  主题:大会落幕转战网络
  关键词:政府淡出网上订购

  12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要在指导意见发布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后30日内签订。
  此外,《指导意见》中还明确提出今后将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发电企业消化煤价上涨比例,设置煤电联动最高上限,适当控制涨幅。而明年的电煤订货将原来一直实行的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订货衔接的形式,改由企业双方自主分散进行衔接,合同汇总由面对面方式改为网上汇总。
  至此,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完成使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订货方式转移到网上后,发电企业和煤炭企业接触的方式由原来的大范围集体面对面变成了局部范围内的洽谈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面谈。除了大型集团各自直接接触外,还有各地煤炭部门组织的小型订货会。
  订货方式的改变对未来煤炭价格的影响并没有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那样,发电企业因为失去了联盟的力量而变得一退千里。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价格的走势主要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订货方式的改变对未来煤炭价格走势影响不大。
  此次《指导意见》的提出也画出了煤炭订货改革的路线图,既有长期目标也有过渡期政策。尽管没有给出明确的时间表,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电力市场化改革,佐证之一就是《指导意见》提出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建立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

  主题:内保供应外拓煤源
    关键词:以煤为天海外购煤

  在2009年对各大燃煤电厂采访过程中,记者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厂长不在电厂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跑煤,而今年厂长大部分时间都不在电厂。
  一句话道尽发电企业2009年的艰辛。所谓跑煤就是电厂派人蹲守在煤矿确保电煤准时发运。通常该任务都是由专门负责燃料的部门来完成。发电集团燃料公司大部分人都在外面跑煤,留守的也要通过网络、电话四处联络。然而,受煤炭企业限产整顿影响,厂长也加入了跑煤大军。
  为了多得到一些煤以保证电厂正常库存,很多电厂一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燃煤供应问题,一方面派专人催煤。华能某电厂派出十几名催煤人员奔赴山西多个煤矿,24小时吃住在矿上,紧盯煤炭供应。
  2008年多数发电企业在发电量上涨的情况下出现了大幅的亏损。不少发电企业痛苦地表示,在用电高峰的同时也是煤价高峰,发电越多亏损越多。
  为了平抑电煤价格,同时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各大发电集团在加强燃料采购、运输统一管理和协调,稳定煤炭供应的主渠道的同时,广拓煤源,从海外进口电煤以弥补缺口。
  2009年5月23日,五大发电集团以及华润电力、浙能集团等电力企业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与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尼等国的22家国际煤炭生产商、贸易商及海运公司集体洽谈海外购煤。这是第一次中国电力企业与海外煤炭企业如此直接如此集中的对话。
  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国际煤炭市场煤价平均比国内煤价低约20~40元/吨,发电集团海外购煤约占发电集团自身海运煤量总数的10%左右。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平抑居高不下的煤价,对煤炭集团敲山震虎是发电集团大张旗鼓的海外购煤的主要目的。但发电集团相关负责人却认为,海外购煤的主要作用在于补充沿海电厂的电煤供应,同时通过接触海外煤商,也能丰富发电企业的煤炭来源,对平抑国内煤价只起辅助作用。
  另一方面,2009年也是发电集团大举向煤炭行业进军的一年。2008年受尽煤价狂涨之苦的发电集团希望通过控制更多煤源来稳定煤炭供应。
  中电投集团控(参)股煤矿产能达到4500万吨/年,在央企中排名第三。而华能集团旗下煤矿的产能也在前不久达到了4500万吨/年。火电企业最多的华电集团在2009年也接连出手收购煤矿,旗下的华电煤业股份公司控(参)股煤矿在建和投产规模迅速扩展至3000万吨/年。
  据业内人士透露,五大发电集团2009年到2010年的煤炭产量将有望达到1.88亿吨,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的自给率可望达到20%。预计到2015年前后,多个发电集团煤炭产量将达到1亿吨。届时,国电集团的自给率将达到30%~40%,华电集团和中电投集团自给率更将高达50%。
  尽管中电投集团在煤电联营方面颇有心得,但陆启洲依旧认为,从社会分工的角度上来说,煤电联营并不是术业有专攻的好选择。在我国目前能源价格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选择煤电联营或许是暂时缓解电煤矛盾的方式之一。

  主题:内蒙古上位山西重组
    关键词:产冠易主大矿时代

    2009年4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给煤炭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量达到1.298亿吨,同比增长28.4%,原煤产量和增速首次超越山西,居全国第一。相比之下,素有中国产煤第一大省之称的山西,一季度煤炭产量只有1.08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产约2000万吨,同比下降16.34%。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样的结果是由多重偶然因素叠加所致。山西煤炭减产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事故正在对占山西产量近半的中小煤矿进行关闭整顿,加之运煤通道大秦线检修,山西方面也有意限产。而内蒙古煤炭增产则是受秦皇岛港存煤减少的刺激,全力生产所致。
  内蒙古2008年煤炭产量是4.57亿吨,山西2008年煤炭产量则达6.56亿吨,相差近2亿吨,如果山西煤炭产能全部释放出来,年产量可以达到9亿吨,内蒙古的产量差距显而易见。不过,内蒙古的煤炭储量较山西更为丰富,从长远看,产量超过山西是必然的。专家推算,内蒙古煤炭产量真正超过山西大概是在2015-2020年之间。
  然而在运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令山西在煤炭行业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而在即将结束的2009年,传统煤炭强省在一场深刻的变革中已然完成了从煤老板遍地向“大矿时代”转变的关键步伐。截至11月29日,山西重组整合煤矿企业正式协议签订率97%,主体接管到位率94%,已变更和正在变更采矿许可证的煤矿企业达到70%。主体到位后煤矿的复工复产、改造建设、矿井关闭工作也全面展开。
  2010年,随着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深入及新建矿井、技术改造的矿井陆续投产,预计山西全省可供煤炭资源约6.7~7亿吨左右,比2009年增加5000万~8000万吨左右。其中,包括整合后的重点煤矿将提供4.7亿吨的资源,地方煤矿将提供2.3亿吨,比2009年减少2000万吨。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将使得煤电之间的矛盾更加难以解决。因为整合前,如果大煤矿不跟电力企业签订合同,电力企业尚可以找小煤矿。整合后煤炭企业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强。然而也有不少煤炭集团认为,2010年全新的订货模式更有利于大企业和大企业面对面交流,煤炭企业的整合反而有利于谈判及稳定供货。
  煤电双方从来都是欢喜冤家,他们是产业链的上下游,有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同时他们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能源。
  2010年煤电双方矛盾依旧,转战网上,少了原来的硝烟弥漫,多了市场谈判的针锋相对。或许全新的订货模式能够让这对欢喜冤家找到合作的节奏,为来年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