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管理正文

华能集团以结构调整推动科学发展

2010-01-12 09:55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华能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讲话时强调,中央企业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主线,更加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调整优化布局结构和突出主业,更加重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央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德江副总理的讲话,对中央企业做强做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了精辟的阐述,这也正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华能集团公司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之际,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华能有责任、有义务做强做大,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既注重做大,更注重做强,始终把做强贯穿于做大的全过程之中,做到了资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社会贡献大与赢利能力强、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机统一,速度、规模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曹培玺总经理的这番话,充分阐释了华能集团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缘由。自2004年国资委实施业绩考核以来,华能集团连续4年圆满完成了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被国资委评定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A级,并赢得第一任期经营业绩考核A级,荣获“业绩优秀企业”称号。2009年,华能集团在我国发电行业率先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电源结构调整———突出主业成就最强赢利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企业实现做强做大目标的强大武器。华能集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审时度势,明确提出“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的战略定位。
  发电在华能集团的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如何将核心产业做好是集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做好核心产业的关键是如何调整电源结构。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在华能集团电源结构调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华能集团坚持水电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方式,初步形成了以澜沧江流域水电项目为重点,四川“三江两河”水电资源开发全面铺开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09年5月27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骨干项目———华能景洪水电站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9月25日,华能小湾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并在一年内实现3台机组投产的目标。
  华能集团优化发展火电,加快火电技术升级,将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多年来,华能集团在火电技术升级方面经常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华能集团第一个建设投运国产超临界60万千瓦机组;第一个建设投运国产超超临界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2009年6月14日,国内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超超临界节能环保机组———华能海门电厂1号机组成功并网。
  华能集团在优化火电和发展水电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扩大新能源装机比重。华能集团积极发展风力发电,2009年7月,中国最大单个风电场———总装机50万千瓦的华能阜新风电场二期项目建成;8月8日,华能50万千瓦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据统计,目前,华能集团风电装机容量达185万千瓦。此外,华能长春生物质热电厂、昆明石林太阳能大型光伏试验示范电站也取得了成果。目前,华能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比去年初提高3.85个百分点,运行和在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1575万千瓦。
  华能集团联合有关单位在山东石岛湾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电站。去年9月4日,华能集团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投资建设我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在多个地区积极开展核电前期工作。
    华能集团突出做好电力主业,优化调整电源结构,使公司机组效率不断提高,能耗不断降低,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凸显。去年5月,华能集团在发电集团中率先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去年11月底,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较前年同期大幅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协同发展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当前煤、电之间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如何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华能集团围绕电力主业,在科技引领下积极实施产业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煤炭、金融支撑作用凸现,产业协同效应初显。
  华能集团将煤业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支柱产业。国内第一个大型煤电联营项目———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的成功兴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伊敏电厂现有装机容量220万千瓦,与之配套的露天煤矿生产能力为1500万吨;该厂三期工程将建设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露天矿经扩建后生产能力将达到2060万吨。华能集团还成功实现了对扎赉诺尔、华亭等煤业公司的重组。2009年,华能集团煤炭年产能力达4500万吨。
  如果说,煤业是华能集团核心产业的一大支柱,金融业则是华能集团发展的另一大支柱。华能集团充分运用品牌形象扩张力,大幅提升市场开拓力,加快金融能源产业发展速度,逐步实现煤电产业的有效结合,延伸实物链;加快产融结合,延伸资本价值链;努力扩大金融业务,优化金融产品组合,完善金融平台,倾力打造华能金融品牌。早在1987年,华能集团便成立了财务公司,它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财务公司之一。2003年12月,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之后又相继成立或收购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公司,这些金融公司为华能集团主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和发展动力。
  煤业和金融业成为华能集团延伸产业链的两翼,共同护航发电这一核心产业。
  华能集团全力打造“电煤路港运”一体化产业链,先后组建了上海时代航运公司、上海瑞宁航运公司,运力达126万吨,缓解了电煤运输成本过高的压力,参加铁路、港口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优化区域结构———内外兼顾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华能集团按照“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技术领先、注重环保,拓宽渠道、广泛合作”的发展方针,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不断优化区域结构,从最初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设电厂逐步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并努力开拓海外电力市场。
  去年以来,华能集团积极推进管理革命,区域公司建设迅速推进,“三级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华能集团先后与青海、新疆、江西、西藏、福建、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有关省市成立区域公司或产业公司,较好地促进了华能集团在当地的发展,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国内进行区域布局的同时,华能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2003年12月16日,华能集团以2.27亿美元竞标收购了持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两大发电厂权益的OzGen公司50%的股权;2008年3月14日,华能集团收购新加坡大士能源,拥有其267万千瓦装机容量和新加坡电力市场超过25%的市场份额;2009年4月28日,华能集团在缅甸境内成功建成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瑞丽江一级电站;2009年11月11日,华能集团投资20亿新币的大士能源登布苏多联产项目在新加坡裕廊岛开工,海外电力产业成为华能集团在发电集团中率先扭亏增盈中的重要一环。
  遍布全国区域公司及发电企业、“走出去”取得的丰硕成果形成的优良区域优势为华能集团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能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