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0-01-19 10:13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辐射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阿里森教授并没有对核辐射高危险性提出质疑,但他却指出,人体完全可以容忍低度核辐射,这与传统上的科学研究结果相反。阿里森教授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有关核辐射对人类危害性的大讨论。大多数科学家不同意阿里森教授的结论。
英国《卫报》称,阿里森教授的观点也凸显了人们对于肌体如何应对低度辐射普遍认识不足,而低度辐射在扫描、癌症治疗等现代医疗程序方面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阿里森教授在其著作《辐射与理智》(Radiation and Reason)中指出,历史上核武器战争与核泄漏事件造成的危害,使人们对核能的使用普遍产生了恐惧心理和不信任感;全世界存在着将核辐射降至最低的压力。然而,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的健康状况长期数据显示,人体对于辐射或化学品等刺激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力。
阿里森解释说:“我们发现,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细胞具有修复损伤和自我替换能力。这表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病人一天内接受放射性治疗所受辐射量,相当于一个人站在放射性废物旁100万小时才会接触到的辐射量。而且如果接受放射性治疗,放射性物质会在人体存留数周之久。”
人体自我修复的低度辐射界点之争
核反应带来的辐射之一——电离辐射,会造成人体细胞中的DNA螺旋束断裂,除非肌体自我修复,否则就会造成细胞癌化。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原子弹幸存者健康状况数据,以及动物、细胞群组实验,制定出人体遭受高度辐射导致损伤的测量级别。由此反推,一定级别的低度辐射可能会造成多大的人体伤害,也就是所谓的线性非阈值模型(linear non-threshold model, LNT)。
即便如此,样本和数据的不足仍然给研究带来障碍。英国癌症研究院(Cancer Research UK)的放射肿瘤学专家吉利斯·麦肯纳(Gillies McKenna)表示:“(关于辐射和癌症的)一个主要问题最终还是数据不充分。广岛、长崎原子弹核辐射后收集的数据也一样——因为那些案例中并没有多少癌症的例子。因此,对低度核辐射的影响,我们还是只能推断。”
二战结束以来,科学家们对辐射与癌症联系的研究前提或基础,是认为任何辐射级别都对人体具有危险性。而阿里森则相信,必定存在某个阈值区间或界点,使得在此级别以下的辐射,即使接触人体,肌体也能自我修复。但就这一点,主流科学家仍持异议。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流行病专家理查德·威克福德(Richard Wakeford)说:“但鉴于目前所掌握的证据,科学权威研究还是倾向于使用线性非阈值模型,来推断低度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阿里森教授假设所有低于某个辐射级别界点的辐射,对人体DNA造成的损害,都可以由细胞内部机制修复。“但大多数科学家,包括我自己,都无法得知,(阿里森教授所说的)这样一种细胞自我修复过程是否百分之百有效。因为辐射可能造成DNA螺旋束断裂,而细胞内部机制却很难修复这些断裂。”
非理性核恐慌阻碍放射应用
英国癌症研究院麦肯纳教授等专家还是有一点同意阿里森的观点,即人们对于核能的恐慌情绪是个问题。麦肯纳说:“人们对于辐射、放射过于恐慌,因而避开了可能拯救他们生命的放射性诊疗,或是在得癌症后不愿接受放射性治疗;而事实上癌症比接受放射性治疗更易于致人于死地。阿里森教授说得没错,人们对于核能、放射应用的反应有点过激,他们不愿接受电脑断层扫描、不接受建造核电站;而很多情况下,辐射可能很有用。”
麦肯纳教授介绍,一半的癌症患者会接受放射性治疗,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半数的会康复。他说:“在医学等行业,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辐射的收效大于风险。”治疗癌细胞的辐射剂量,通常是普通情况下致命的辐射剂量的10到20倍。
英国德文郡(Devon)和康沃尔郡(Cornwall)等地的岩石天然存在高辐射度,然而当地人癌症发病率却并不高。麦肯纳教授表示:“这说明人体可以容忍相对较高辐射度,除非你要抽烟恶化情形。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多数据研究,另一方面也不能夸大辐射的风险,加剧人们的恐慌。”
低度放射隐忧犹存
上世纪50年代,英国坎布里亚郡(Cumbria)的塞拉菲尔德核电站(Sellafield)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加深了人们对放射致癌的担忧。90年代该核电站附近一带出现儿童白血病案例。目前,英国调查放射性物质危险性是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放射性医疗专家委员会Comare负责。Comare的主席、格拉斯高大学(Glasgow University)临床物理学教授亚历克斯·艾略特(Alex Elliott)分析了对于低度辐射危险性的不同观点:一方面,夸大低度辐射危险性是为了隐藏辐射的潜在危险性;另一方面,低度辐射有利于人类生活,甚至可以治愈癌症。
艾略特教授对此持中立态度,他说:“Comare的态度以及全球达成的共识是,目前对于低度辐射的风险评估普遍正确。我们认为线性非阈值模型可以继续用来评估低度辐射的影响。”
艾略特表示,几乎没有实验能证明低度辐射是否危险,因为这种危险性极小。但人们对于辐射还是有所恐慌,艾略特解释说:“因为我们无法看见、听到、嗅到或是触摸到(这种危险性),因而人们无法容忍辐射。我不知道每年公路上交通事故会夺走多少人的性命,但人们这个就能接受,也没有人要禁止卡车行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9日,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北师范大学在江苏省江阴市共同召开碳-14(C-14)核电池重大技术突破发布会,发布了国内首款C-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这标志着我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全进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无锡贝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
1月13日,中核科技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预案。交易预案显示,中核科技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持有的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西仪”)71.96%股份、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持有的中核西仪11.21%股份、融核产业发展基金(海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29日,中核科技公告称,为进一步实现核工业装备制造业务的整合,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接到中核集团的通知,正在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以下简称“本次交易”)。根据公告,本次交易的标的为中核西仪,公司初步确定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中
当地时间11月2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技术合作与核科学应用部长级会议期间,以“核美家园”为主题的中国边会同期举办。会上,中核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
展会主题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活动亮点国家级生态环境监测产业专题博览会国家权威部门指导策划全国省级监测协会协同举办全国省市体制内外专业观众国内唯一环境监测主题博览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链接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基本信息展会时间:2025年7月24-26日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
【本届展会】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为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促进生态环境科技和智慧监测发展,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与监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和技术交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保障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助力“双碳”目标,广东
近日,中国电力中电华元核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改进型核岛设备闸门铰链螺母紧固用套筒组件,正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核电站的日常运营中,设备闸门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核辐射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套筒紧固方式在操作
淮安市财政局淮安市生态环境局7月15日印发印发《淮安市生态文明及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公正公开、注重绩效”的原则,体现示范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实行专款专用。淮安市生态文明及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市级生
据日本共同社17日报道,日前,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发生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内部辐射量调查结果。调查发现,3号机组厂房内从2至4层,楼层越高辐射越强,第4层的最大辐射量为19.1毫希。据介绍,2011年此处曾发生氢气爆炸,各层地面上留有散乱的瓦砾,这些瓦砾可能是主要辐射源。东
2023年以来,我国核电行业成绩斐然,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等获国家核准,安全运行纪录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当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新质生产力在核电领域如何落地?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4日召开。来自中核集团的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5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参加此次全国两会。中核集团8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结合碳达峰碳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走出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