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华东华南电厂储煤相继告急

2010-01-20 16:5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电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已经等了四五天了,还在等。不知道大雾什么时候散去。”电话里,“安强山”轮的船长杨发瑜难掩焦急的心情。他从雷达上看到,整个渤海湾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等待靠港装煤的船只,“数不过来,起码有130艘吧,往年可没这么多。”

  1月19日,受大雾和冰冻影响,河北秦皇岛港、津塘港、曹妃甸港等电煤运输大港均封了航道。渤海湾更是遭遇30年来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放眼望去,一片银白,数十厘米厚的冰层随处可见,百余艘运煤船被海冰牢牢地“粘”住。

  而另一方面,华东、华南各地电厂电煤储备相继告急,广东个别电厂的储备只有六七天。

  大雾越来越浓,能见度还不到50米,船只进出港的能见度至少要有1000米;冰层也越来越厚,往年只有个别船只发生压载水舱的水结冰现象,今年这种现象普遍。

  载重5万多吨的“安强山”轮是艘新船,此前刚刚从北方运了一船玉米到深圳,马上又接到公司调派去秦皇岛抢运电煤,南下给广东阳江的阳西电厂。目前,这个电厂的电煤储量已经告急。

  往年,广东电厂的电煤储备有15天甚至更多;但在今年,一些电厂不得不向贸易商买煤,或者买外贸煤,尽管平均每吨成本要比电煤高出80~100元。

  广州港集团负责电煤业务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有两个主要的煤炭接卸公司,新沙公司和西基公司,最近10天的煤炭接卸量为75万吨,“往年这个时候的业务量应该达到100万~120万吨一个旬度,而且70%都是内贸煤,现在反而是外贸煤占了70%。主要是北方的煤运不下来。”

  杨发瑜不是第一次被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运公司(下称“中海货运”)调派参加抢运电煤。中海货运是我国“北煤南运”的主力,面对我国北方地区出现的罕见持续大风大雾和结冰现象,公司不得不加快投放运力确保南方用煤。

  仅在上海航线,中海发展投放的运力就从5艘船增加到目前17艘,承担着上海地区重点电厂九成以上的海上煤炭运输任务。18日,上海市政府还与中海发展签署煤炭供应和运输合作协议。中海发展有关人士表示,去年还是运输公司求电厂,现在却是反过来了,“这可是多年来没有的事情。”

  从深圳去秦皇岛的海路上,“安强山”轮走了四天,一边行船一边作准备:货种换了,需要清扫船上的5个大货舱等。到了秦皇岛港口,除了等待,还需要做好随时进港装煤的准备,比如要防止油箱、油管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天气里爆裂,时不时开机不带负荷地空转下;比如要防止冰层冻住船只……

  有些船只在秦皇岛港口外已经等了10天、15天,漫长而焦虑的等待,使船员们对能进港装煤十分兴奋,他们把获批进港的电话戏称为“圣旨”,然而“圣旨”来得却并不一帆风顺。

  1月14晚上8点,“红旗124”轮,突然接到港方通知要求立即备车进靠,因为此前多艘船舶发生主机冷却水温过高而无法进靠的情况,本来排在第九位的“红旗124”轮捡了个大便宜。但挑战还在后面,离码头20米时遇到厚厚的冰层,“红旗124”轮无法靠近了,任凭两艘大马力拖轮使出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船长只得令拖轮击破碎冰,再牵引“红旗124”轮向码头推进。

  如此反复数次,“红旗124”轮终于靠上码头,这比平时多用了一倍时间。

  装完货后,如何看水尺计量货量也成难题。多艘船舶因冰覆盖无法看到水尺,一些水手们系好安全绳,带上铁铲,放软梯下到冰面,用铁铲挖出1米多深才看清水尺。

  杨发瑜最希望这两天有大风吹来,“大风能吹散浓雾,就能及早进港装煤南下了。”他指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