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项目正文

浙江第一座11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在绍兴投运

2010-02-04 16:12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月31日,110千伏大侣变电所在绍兴投运,这是绍兴电力局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自行调试的我省第一座智能化变电站。它实现了设备数字化、控制网络化、记录自动化
  乍看这座变电所外观与常规无异:一座独立的主控楼,高压设备区内主变、断路器等一次高压电气设备林立,电缆沟依次铺设。而细一观察,原来这里面大有不同,玄机颇多。
  数据共享网络控制,诠释现代管理理念
  在每条线路间隔边有一个叫“智能终端”的小箱子,设备的各类实时数据都由其汇总,再经所内的光纤以太网,由不同的控制系统按需选取,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彻底打破了原来计量、保护、自动化、通讯等二次设备的专业界限,实现了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实现了电网信息的共享。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只要进入电力系统的局域网,就可对这座变电所内的设备进行远程监控。
  绍兴电力局负责人介绍,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全数字智能化变电所的试点工程,大侣变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基本达到了国网公司关于智能变电所的技术要求,体现了变电站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它也是将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从管理层面向生产层面进行拓展的一次有益实践。
  应用先进数字设备,提升安全降低成本
  在大侣变的一次设备区,笔者发现每个线路间隔都少了一台互感器,以往电缆沟内密密麻麻排布的电缆也少了许多。
  绍兴电力局技术人员介绍,大侣变电所内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采用了二者合一的电子式互感器,减少了占地面积;电流、电压的采集实现了数字化,减少了高压强电对弱电系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二次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断路器、互感器等一次设备的控制回路全部实现数字化,简化了二次回路的设计和接线,并以光缆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从而大大减少了控制电缆的数量。“就好比在变电所里建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电气设备到控制系统的信息传递更加快速可靠,更智能化,而不像以前每台设备的信息都要用电缆送到控制室。这是一种设计理念上的创新。”
  据估算,一座应用IEC61850标准的数字智能化变电所,可减少设备安装、联调、运维培训等各类费用130多万元。电子式互感器无需矽钢片、变压器油、铜绕线组和电缆等材料,可节省大量资源。同时还可缩减改扩建工程的停电时间,提高供电的连续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颠覆传统操作习惯,运维效率大大提高
  绍兴电力局运行工区技术员王雷模拟了一个常规的送电操作:“某条线路由冷备用改为运行。”只见她在计算机上输入一个口令,按了一个按键,所内设备开始执行一系列操作:切换相关压板、合上隔离闸刀、合上断路器。这一切均无需人工干预,4分钟后,操作任务完成。“以往,每操作一步都要进行人工核对,完成这样的操作任务至少要15分钟,现在,操作的中间过程全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运行人员只要管好设备的起始和最终两个状态,减少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操作时间也缩减到三分之一。在遇到事故处理或执行大量操作任务时,它的高效优势尤为明显。”王雷说。
  电气设备的各项参数,如断路器的动作次数、分合状态、气体压力等,需运行人员定时监控的数据,现在全部集成送至主控室,“一机在手,尽在掌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化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