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用电量增长背后的疑团

2010-03-04 10:5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用电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家能源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35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14%,环比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第二产业用电量2624亿千瓦时,增长45.99%;第三产业用电量398亿千瓦时,增长25.6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40亿千瓦时,增长25.9%。

  增长超过40%,这也创下了单月增幅的新高。如此高增幅的成因,大体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为2476.3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30%;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2.88%。2010年1月份同比的高速增长缘于2009年较低的基数。

  二是今年1月份气候反常,许多地方或创下历史最低温度,或逼近低温极值。城镇居民大量购买电用取暖设备,在一些商场,取暖设备甚至脱销。民用取暖的用电量相比往年同期也有大幅提升。

  三是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新建的一些项目共同推高了用电总量。这一因素的作用目前社会上的分析普遍比较一致。中国经济的全面向好,使得许多工厂由以前的开工不足转向满负荷运转,对用电的需求大大增加。从1月份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整个用电体系中占比较大的第二产业用电量26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45.99%,这也成为带动全社会用电量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而最应当防范的是另外一种情况。随着资金大规模的投入,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死灰复燃,原本受环境测评制约而搁置的项目也"偷步"上马,于是出现一批电老虎,消耗了大量的社会用电,进而推高全社会的用电量。

  当然,以上各种因素既有分析也包含猜想。但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实情作出的一些还未定论的推断。更加准确的、切合实际的数据还有待统计部门更精准的统计。

  相关的统计能否出来及何时出来也至关重要。用电量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的基础性指标之一,通过用电量看经济质量、看宏观调控的质量,其对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将提供重要的参考。如果统计监测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用电量增长或下降背后的实际情况,那么相关的决策就可能滞后甚至脱离实际。

  现代市场经济就是信息经济,需要对市场的细微变化作出及时、灵敏的反馈,其对企业和政府都十分重要。企业在其中所获取的是商机,市场信息日益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而政府则是依据市场反应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为整个社会经济掌握航向。少一些猜想,多一些理性分析与判断,需要的是信息反馈的准确、及时、透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用电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