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西南大旱 水电困局调查

2010-04-15 09:35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灾难从未远离这个美丽的国度。这一次是西南大旱。

    从去年下半年起,西南地区出现几十年来罕见的极端干旱,部分地区连续8个月滴雨未降,人畜渴乏,作物绝收。在云南,今年的旱季,再加上去年雨季开始晚结束早,使得这一地区格外炎热,大约有1000多万人口正面临饮用水短缺,持续的干旱导致冬麦和其他农作物颗粒无收,造成超过200亿元的经济损失。

    干旱带来的影响也加剧了中国与邻国的矛盾,引起了科学之争。泰国大米本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可是湄公河,也就是中国澜沧江的南段,弯道最深处还不到一米,是几十年来最浅的深度,小船和货轮都无法从这里通行。

    有关干旱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的一个传言尽管缺乏论据但极具蛊惑性——西南地区的水电过度开发是导致这场大旱的元凶之一!这种危言经酝酿流变甚至传到国外,以至于3月11日,中国驻泰国大使馆专门在曼谷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中方的水电开发与湄公河下游干旱的因果关系,以正视听。

    这只是近年国内水电开发备受质疑的一个片段。水电这个曾经风光无度的能源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环保压力、移民问题、投资绩效……在多方的合力狙击下,一个模糊但恐怖的水电怪物正逐渐成为舆论和公众的基本印象。

    无论真相如何,妖魔化的水电目下举步维艰却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向《能源》杂志记者介绍,自2007年至今,国家实际上未核准一起水电项目。2009年,因违反“未批先建”等程序错误,金沙江上由华能和华电开发的两个项目被叫停——这在两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因为几乎每个水电站都是边报边建。

    在舆论和NGO的轮番攻势下,中国水电业一片风声鹤唳,“政治正确”和“生态正确”两大帽子让水电从业者无从置喙。去年12月,由水电引发的一起口水官司定案,张博庭败诉。此公因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章轲的一篇水电开发的报道不满,在博客上发文斥责,被法院认定为使用“侮辱性言论”。

    虽然法律判决无涉学术论争,但水电业者的焦虑心态和舆论劣势可见一斑。

    更让水电业者无所适从的是,之前的精诚伙伴地方政府,几年前双方还能言笑晏晏,共襄“截河”壮举,到如今似乎已成绝唱。动辄数以万计的移民规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主政者的头上,让其态度游移暧昧。水电业主则因地方政府的态度变迁颇为不忿,深有背叛之感。

    恰成悖论的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结构中,无论是发电量还是装机容量,火电与水电都占据着九成五以上的比例。现实一点看,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蓝图,若想通过太阳能、核能或者风能等新能源改善电力结构,尚需数十年。

    如何在GDP高速增长下维持电力的平稳增长,且能眷顾“节能减排”的世界潮流,明眼人一目了然。然而,同样位列“可再生能源”阵营之内,水电却似嫡庶有别,屡遭腰斩,这是为什么?

    3月中旬,《能源》杂志记者兵分两路,在北京、青海、湖南、贵州等省市,深入调查采访,试图在乱象之中为您厘清一个多元但真实的水电困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