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五年艰辛打造国际领先
可控串补技术,是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智能电网中有广泛用途。过去,可控串补技术只为瑞典、德国、美国三国掌握。国外各大公司均对核心技术严加保密。同时,这些公司也把工程报价定为成本的十几倍。
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受制于人。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等3名院士领衔,数十名技术人员参与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和设计可控串补技术及装置。
从空白起步,艰辛可想而知。项目组成员通常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10点。“日以继夜”成了工作常态。2002年,可控串补的最核心技术——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的电子触发系统的研制正式启动。
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阀一般位于高电位,对地绝缘电压等级均在220千伏或500千伏,因此与传统控制对象相比,必须解决电子触发系统的能源问题、抗干扰设计问题、与地面设备间的通信问题、触发与实时检测的控制策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因此,这套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就前前后后改了十几次。每个设计方案中的关键点,也都经历了反复细致的设计、制作、实验。
“可控串补从理论到工程实施,前后历时5年。”这种“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的电子触发系统”的第一发明人、中国电科院中电普瑞公司标准化技术部经理任孟干说。他回忆称,当时光是为了解决高电位提取能量的问题,科研人员就进行了几十种尝试。最后采用的电压电流混合取能技术,可以在60安~80千安的电流范围、80伏特~6500伏特的电压范围内可靠工作,实现电压取能和电流取能的无缝切换,至今仍属国际领先。
5年的艰辛工作,换来了巨大的成功。由中国电科院研制的“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的电子触发系统”,有着电压电流混合取能技术、自纠错的逻辑回路、后备触发功能等国际领先的创新点,使这套系统较之国外同类产品,拓展了可控串补装置的有效工作范围,取能方式更灵活可靠,抗干扰措施更全面,具有独特的自纠错功能,有效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可控串补系统在输电线路中的安全可靠运行和输电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其鉴定后认为,这套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2月,该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助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以国产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的电子触发系统为核心的科技自主创新产品可控串补技术,把我国的电力电子行业引领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国产化可控串补装置,不仅使得国外厂商的报价下降近一半,也有力地占有了国内市场份额。
2004年,我国首套国产化可控串补工程、世界第一个固定及可控混合型串补工程——甘肃碧成220千伏可控串补装置顺利投运,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3年后,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称为当时“世界上可控串补度最高、串补容量最大、额定提升系数最大、阀额定电压最高、运行环境最复杂、设计难度最大”的国产化超高压可控串补工程——伊(敏电厂)冯(屯)500千伏可控串补装置成功投运。
这两项工程在建设之初,就为国家节省基建投资约4亿元,减少输电走廊面积约2100多公顷,后者少砍伐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约750公顷,有效保护了宝贵的生态资源,其环保效益难以估量。
目前,已投运的国产可控串补装置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其稳定性超过了国外公司在我国投运的同类设备。据测算,碧成220千伏可控串补装置投运后,当年新增产值1.2亿元,500千伏伊冯可控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投运后,仅2007年就因提高输电能力而新增产值4.4亿元。至今,这两套可控串补装置已累计新增效益近30亿元。
突出的业绩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各类奖项。2006年,该技术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颁发的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7年,获得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金奖;200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今年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专利奖颁奖仪式上,荣获专利金奖。
如今,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电网互联、特高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接入等,对能源输送、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国产可控串联补偿晶闸管的电子触发系统为核心的可控串补技术,将凭借其卓越性能,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新修订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原《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第36号令)同
近日,国网甘肃电科院完成110千伏龙首变1113间隔GIS设备X射线检测。此次检测利用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对设备内部进行了细致检查,目前,已完成4个变电站共6台罐式断路器、23个间隔GIS设备的X射线检测,为这些关键电力设备进行了全面“体检”。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穿透物体并记录不同部位对
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监理服务项目招标公告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绩溪家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核准的批复》(皖发改能源[2024]569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资金,出资比例为100%,项目法人为绩溪皖
4月20日,国网冀北电科院应用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35千伏旁路箱变平台在沙河试验站35千伏变电站成功实现负荷转带带电作业。这是国内首次实现35千伏变电站不停电负荷转带作业,为变电站该领域带电作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35千伏变电站检修、预试等工作需要全站或部分区域进行停电,常常给居民生活和企业
4月29日,江苏扬州220千伏双庙输变电工程完工投运。作为今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之一,双庙变电站的建成将有效缓解高邮地区夏季用电高峰期供电压力,为当地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双庙变电站位于扬州市高邮经济开发区双庙村,本期新建容量为180兆伏安的主变压器1台,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
4月30日,随着500千伏郎红甲线5033断路器合闸成功,由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的贵州电网首个实现跨省灵活转供电的“一厂两网”工程——500千伏二郎电厂正式投运。该项目的投运,使同一电厂可同时向贵州、重庆两大电网供电,标志着西南区域电网协同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二郎电厂位于贵州省习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8日,中国华能发布甘肃武威凉州区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招标公告,招标人为武威华景领航电力有限公司。项目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内,距离武威市中心约52km,周边交通便利。规划建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5月8日,包头土右旗2025年重大项目清单公布。其中包括包头威俊500KV变电站150万千瓦900万千瓦时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目。项目项目位于土右旗,总投资85亿元,建设500KV新型储能变电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20MW160MWh储能项目PC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275万元,折合单价0.5172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能源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277.5918万元,折
喜讯!国家电网公司汤广福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牛人汤广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汤广福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20世纪80年代,电力电子技术与电网技术开始融合,诞生了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这一新兴技术,为实现电网灵活可控、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高效接纳可再
9月14至15日,A3.33电网串并联补偿设备技术经验工作组在新西兰召开启动会,来自中国、日本、巴西、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国的代表及专家参会。与会专家介绍了各国在串补、高抗、静止无功补偿器等领域的工程应用经验。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国际部及中国电科院的专家介绍了我国在超高压固定及可控串补技术、特高压串联补偿技术、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技术以及可控高抗技术的探索实践及成果。中国电科院在世界上首次研制特高压串联补偿技术及装置,并成功应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中,引起了国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会议同时对工作组后续调查研究重点及计划进行了讨论。背景链接:为宣传我国在特
2009年1月9日,“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申报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不久后从项目工作组又传来重大喜讯,该项技术成果又取得了创新性突破,伊冯可控串补装置(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09年1月14日~15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伊敏电厂、齐齐哈尔超高压局等单位共同在伊冯500kV送出系统进行了可控串补装置(TCS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试验。在两天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25项系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可控串补技术不但可以抑制次同步谐
1月9日,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申报的“输电系统中灵活交流输电(可控串补)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中国迈上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的世界制高点。公司另有一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共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2003~2009年,公司已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2项,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央企的带头作用。 以可控串补技术为代表
本网讯 记者谢毅报道 记者3月24日从国家电网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以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公司二级单位全面推动“内部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有效激发了公司整体创新活力。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全年科技投入达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专项任务得到较好落实,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2007年,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一流三大”(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科技发展战略,整合科研资源,取得一批科研成果。《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
10月23日19时40分,随着短路试验一声巨响,伊冯可控串补装置正确动作,系统调试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该工程已具备运行条件。 伊冯可控串补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千伏可控串补工程。该工程采用可控串补+固定串补的混合方案,其中固定串补容量达到2×544兆乏,串补度30%;可控串补容量达到2×326兆乏,串补度15%,是目前世界上补偿容量最大、系统运行环境最复杂的串补装置。 国家电网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应用。2005年公司决定在东北电网伊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