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国门 产能过剩迫使提前国际化

2010-07-06 16:03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风电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重金打造的展台、操着流利英语的公司高管,以及高调的北美扩张计划。当昕能国际董事长王瑞海(Micheal Heng)在5月底举行的美国达拉斯风电展上看到这一切时,他觉得自己关于中国风电企业的“刻板印象”该丢掉了。

  在全球风电领域,中国企业往往被贴上技术落后、市场封闭、实力薄弱的标签,但情况在最近却发生了改变,“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股吧)、明阳风电和国电(600795,股吧)等企业,他们很厉害,在进军海外市场上表现出的雄心也让人惊讶。”作为新加坡唯一的本土风电企业,熟悉全球风电市场的王瑞海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的飞速进步。

  在北美展会上,中国排名第二的风电企业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高调宣布美国金风开业的消息。与此同时,金风科技还宣布正式启动香港H股招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开拓国际业务。虽然在6月14日,金凤科技赴港IPO因 “市场环境恶化”而搁置,但这仍是中国风能公开国际化战略的标志事件。紧随其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华锐风电则宣布要与美国超导公司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关系,开发面向陆上和海上风电市场的大型兆瓦级风机,并计划在2012年推向全球市场。在华锐风电的展台面前,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反复播放着 “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宣传片。

  丹麦咨询公司BTM此前发布的报告印证了这一趋势,报告称尽管丹麦维斯塔斯和美国通用电气目前仍把持着全球风电供应商的头两把交椅,但中国企业正在迎头赶上。汇丰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能源项目总监Robert Todd甚至表示,中国制造商已经成立了国际销售团队,正在积极竞标海外合同,“他们的实质进步只是个时间问题”。

  表面看来,一度在产能过剩、并网困难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中国风电产业,似乎突然迎来了“走出去”国际化的新春天,“风电产业发展太快,一年一个样,2008年我们谈论国产化率,2009年我们谈论产能过剩,到现在任何一个中小风电企业的规划都在考虑国际市场了。”国家能源局能源装备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环球企业家》,随着“走出去”的风电企业越来越多,政府层面也在考虑能为之做些什么。

  被动“走出去”

  1970年代始于西欧的风能,在1995年才在中国开始市场化之旅,而直到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中国风电产业的商业化市场才得以彻底爆发—短短几年内迅速成立、发展、崛起的中国风电企业,竟然开始向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主宰的风电市场发起冲击,中国企业进步之快的确让世人刮目。

  但中国风机制造商仍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痼疾,尽管风机的发电机、变速箱、叶片等零部件已国产化,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一线企业也积聚起相当的实力,但中国风机的整体质量却仍与国际水平有一段距离,“中国风机的质量在国际上只能说还''凑和’,同样功率的风机国外产品能比中国产品多发10%到20%的电。”一位风电业内人士告诉《环球企业家》。

  不出意外地,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受到了质疑,“国内风电企业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过去问题出在本国,都由国有的风电开发商埋单了,现在进军海外,第一关质量认证就不一定能迈出去。”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公司的一位高层向《环球企业家》表示了疑虑,并认为“这都是近两年风电行业过于浮躁所致”。

  实际上,在羽翼未丰时就匆忙进军高手如云的国际市场,这并非中国风电企业自信过了头,国内残酷的产业现实不得不过早地将年轻的中国选手推入赛场。

  据Frost & Sullivan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风电市场2010年新展望》报告显示,从2004 年至今,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6家急剧扩张到70多家,2010年这70 多家企业按现有规模建成后,产能完全释放将使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3500万千瓦,而今后五年的平均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至多1000万千瓦。“这么搞下去国内市场肯定容不下!两年前还在培育国内市场,一转眼,形势已经变成走向国际了。”上述官员半开玩笑地说。不仅如此,国内市场的增速也在放缓,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告诉《环球企业家》,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的增速是100%,而今年到现在则只有25%。“今年国内市场增速的放缓,直接导致了今年风电企业走出去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就是这半年的事。”周涛补充说。

  这就不难理解在美国国际风能展上中国企业表现出的强烈进取心了,在羽翼未丰时进入高手如云的国际市场,中国风电企业的国际化之战该如何出牌?

  性价比,或许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制胜的唯一优势。“同样的风机,中国产品要比国外便宜25%到30%,中国产品只要质量还过得去,在国际上还是有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周涛分析,在商业竞争环境下,选用中国的产品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风电的价格,当然这得牺牲一些质量。

  但劣势也同样明显。“中国企业若要切入美国、西班牙等传统风电市场,这些地方往往是GE、维斯塔斯等企业一家独大,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国际巨头短兵相接,而相对于后者,中国企业是没有独步天下的拳头产品的。”因此,周涛并不看好中国企业在这些传统市场的发展。

  而如果在南非、东南亚、东欧等新兴风电市场,答案则要乐观许多。这些新兴经济体可能正是定位于中端市场的中国产品的理想之地。实际上,众多中小型的中国风机制造商已经开始深耕越南市场,2009年底,长征电气(600112,股吧)旗下的银河风电就获得了越南Mau Son风场的80 台2.5兆瓦风机的订单,总金额高达18亿元。

  尽管现在走出去的中国风电企业仍是少数,但上述国家能源局官员提醒,中国风电企业需要未雨绸缪的是,当70家风电企业都纷纷出海时,如何避免中国企业之间互相降价、互相诋毁等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带来的中国风电整体信誉的受损。毕竟,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任何一个出口制造业中都不鲜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