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多项风电标准集中制定利好业内龙头企业

2010-07-21 13:40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风电标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信部日前公布了《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全面启动风电行业标准建设,风电行业从准入到技术方面的标准体系都在逐步建成。分析人士认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实际对已进入行业的投资者形成利好,也体现了决策者对行业发展方向的基本导向。

    标准水平并不低

    在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马学禄看来,工信部的风电设备准入标准还是比较高的。他表示,从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现状来看,能够达到上述标准的整机制造厂商不超过十家。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风机整机制造商超过80家,风电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

    除了“单机容量2.5兆瓦”、“年产量100万千瓦”两个标准之外,《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在生产企业的设立方面,风电机组生产企业设立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规划,项目投资中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这意味着,对于有意向进入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投资者来说,需要具备不错的资金实力。

    国内一家知名风电设备制造商有关人士表示,工信部制定一定的行业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目前国内的风机制造商数量较多,而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有标准对设备的质量进行规范。

    业内专家表示,该标准将提升风电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对已经进入行业的制造商来说总体形成利好,而对于金风科技(35.23,0.08,0.23%)、华锐、东方电气(46.65,0.58,1.26%)这类在行业内占据显著市场优势的风电企业来说,利好将更加明显。同时,标准所起到的规范秩序、净化市场的作用,也有利于产业的进一步集中,行业内实力规模较小、更多依靠低价竞争的企业将面临整合压力。

    产业现状亟待改观

    在马学禄看来,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更大问题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不够均衡。例如测风系统、风电设备的检测及认证系统相对设备制造能力来说都不够完善,风电产业的基础研发能力和人才培育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加快培育风电产业的“软实力”。

    有业内专家指出,风电整机制造能力并不能代表整个风电产业的发展,不能让风电产业链中出现“短板”,例如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风电并网问题就亟须电网企业积极参与解决。

    金风科技有关人士也表示,除了设备标准之外,为促进风电产业发展,还应该早日建立风电的并网标准、电量标准等。

    与此相对应,国家能源局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将建立和完善风电装备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国家能源局已经制定了《风电标准体系框架(讨论稿)》。

    由此看来,与风电产业链相关的系列标准体系都进入了集中制定期。专家表示,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类标准,尽量避免企业“用脚投票”导致标准难落实,此外,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之间如何实现“无缝对接”,将成为标准落实面临的重要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