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滨海三集团最受益 核电黄金10年

2010-07-27 14:21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核电核电建设天津滨河核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
  滨海新区深度变革 三大集团最受益
  关注预增及"调结构"受益板块
  关注上海国资整合 重点推荐3只股
  水电股:分享大开发产业红利
  核电建设步入黄金10年 设备制造企业分享盛宴

  滨海新区深度变革 三大集团最受益
  滨海新区整合初成
  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整合: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万。滨海新区原为功能意义上的新区,而政府职能尚属于塘沽、汉沽、大港等各区政府,因此,滨海新区内部所存在的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体制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滨海新区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行政区域的洗牌:2009年底、2010年初,随着国务院意见的批复,天津正式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划,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辖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实现真正意义上滨海新区功能区和行政区之间的统一。
  人事任命的洗牌:今年初,滨海新区作为副部级单位,区政府高层人选尘埃落定、正式上任,天津市委副书记何立峰被任命为滨海新区区委书记,海泰发展大股东海泰集团董事长宗国英被任命为滨海新区区长。
  由于撤销三个行政区划,大量的原区政府干部目前尚未得到妥善安置。据相关方面介绍,目前原塘沽、汉沽、大港区政府的工作均处在停滞状态,可能导致部分公司原与这些区政府的某些合约不能继续。
  金融
  《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要求天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滨海新区金融创新方案,哪家公司可能会受益?《方案》第三条表示,需要整合及新设金融机构等。而泰达控股拥有渤海银行、渤海保险、渤海证券、泰达荷银等大量金融资产,作为其下属三家A股上市公司平台之一的泰达股份,目前拥有包括渤海证券26.94%股权、北国投、天津银行、国泰君安等股权。未来是否有可能以泰达股份为滨海新区的金融上市平台,目前尚不好说,需要持续观察。
  地产
  天津的地产公司特征明显:均为国有背景,同时由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大量的土地需要开发建设,因此作为国有背景的大股东们大部分都资源众多。
  由于天津市特有的两大中心特征,地产板块的上市公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项目集中在老城区,主要为天房发展、ST松江,主要业绩贡献的开发项目区域相对较为成熟。另一类项目主要集中于滨海新区,主要为津滨发展、天保基建、海泰发展、泰达股份,这些公司目前从储备上看,虽然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重大的人事变化完成,滨海新区的建设将会提速;作为滨海新区的国企开发商,他们未来几年的瓶颈显然不在资源的获取上,主要来自于管理能力和开发建设速度上。
  受益公司详解
  滨海新区有三大集团:泰达、天保、海泰,这三大集团是未来滨海新区建设的主力。
  泰达系--津滨发展、泰达股份、滨海能源。控制人泰达控股是天津市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实力非常雄厚,总资产超过千亿,拥有泰达股份(000652)、津滨发展(000897)、滨海能源(000695)、滨海物流(HK.8348)等4家上市公司,还拥有滨海快速、天津钢管、渤海银行、渤海保险、渤海证券、泰达荷银等28家控股公司和长江证券等36家参股公司。
  泰达系目前在滨海新区主要的建设区域,为滨海新区的中心区域以及中新生态城、泰达海洋城等。泰达系房企作为滨海新区最大的建设主力之一,无疑要担负起滨海新区未来的建设重任。
  天保基建(000965)--发展路径明确,持续受益于滨海新区大开发,天津公司中为数不多的具有良好业绩的公司。大股东天保控股是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投资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由管委会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保税区的范围包括天津港保税区(5平方公里)、空港加工区(55平方公里)、空港物流区(57平方公里)。保税区本来就是功能区,此次滨海区域重组,功能区是不做调整的,因此天保基建的发展将一如既往地清晰。
  海泰发展(600082)--可能成为滨海新区最为受益的股票之一。大股东海泰集团目前负责滨海新区内的高新区25平方公里的一级开发。海泰集团与中海石油基地集团签署建设滨海高新区合作协议,其中海泰集团占比51%的股权。滨海高新区占地面积为25平方公里,其中2.6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起步阶段,目前土地基本已经出让分配完毕。整个高新区目前已经平整的土地约5平方公里,剩余的土地也基本不面临拆迁问题,主要都是荒地,一级整理非常容易,一旦开发提速,建设速度将大幅提升。

关注预增及"调结构"受益板块
  周一再次延续了上周市场的强势反弹,上证指数连收七阳。对于近期市场的持续反弹,我们认为,本轮反弹既具备坚实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刺激因素。前期市场的大幅下跌释放了市场风险,也降低了整个市场的估值,为反弹带来了空间;而在刺激因素方面,预期的转变和靓丽的半年报业绩促成了本轮反弹。但面对后市,我们的观点是:反弹意犹未尽,反转尚未到来,原因如下:
  一方面,市场长期调整的主要原因,即"调结构"或将引起短期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另一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从高位回落时,盈利预期面临着下调的风险,而这时由于政策滞后,在高位回落时往往仍处于紧缩状态,在这种双重压制下,市场很难有持续上涨或者说趋势性上涨的机会。而目前市场正处于这一状况--经济在一季度达到高点,二季度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点,三四季度仍要继续回落;盈利预期方面,未来有进一步下调的风险。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沪深300指数2010年盈利预期在4月30日达到最高点,相比2009年增长32.62%,随后才开始略有回调,但目前仍有29.83%,还处在高位。未来随着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以及出口增速的下滑,有较大的下调风险;政策方面,从近期政府高层表态来看,政府并未发出明显偏暖的政策信号,"稳定政策仍为主基调";通胀近期虽有所回落,但基础并不牢固,频发的自然灾害难免会再度推高物价。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确定反转的时机尚未到来,未来看市场什么时候到底,或者说何时才能确立上升趋势,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需要判断经济回落需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若持续到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回升,则现在是买入时机;若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则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才是买入时机;若持续到明年底,则更好的机会在明年上半年,但目前难以判定经济回落仅持续到今年下半年,因此,尚难说近期市场走好可以认为是开始反转。此外,反转的确立除了经济方面的信号外,还需要政策信号的释放,比如,频频吹暖风或者较大范围的刺激计划或改革计划等。
  尽管反转时机未到,但我们认为,市场经过将近1年的调整,风险逐渐得到释放,整体估值大幅降低,中短期也会由于一些政策松动预期、财报披露刺激等因素产生反弹机会。
  投资策略方面,建议关注前期超跌的板块和半年报业绩表现较好的板块,如银行、煤炭、机械、汽车、家电、钢铁、保险、券商、地产等板块。另外,建议关注长期受益于"调结构"政策的相关板块,如医疗保健、食品饮料、商业零售、汽车、家电等消费板块和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逢低布局。

  关注上海国资整合 重点推荐3只股
  随着近期上海国资背景上市公司接二连三地停牌,上海本地股重组概念再起波澜。东方证券发布报告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自上而下推动的上海国资重组已进入实质性的大力推进阶段,今年下半年上海国资整合将步入快车道。循着"自上而下作减法、抓住核心主业"的整合思路主线,以及"金融资产整合,关注壳资源"的辅线,东方证券重点推荐兰生股份、隧道股份、上海机场,同时建议关注上海九百、新世界。
  东方证券判断,随着世博会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正轨,上海国资系统的工作重心将重新回到国资整合上来,今年下半年上海国资整合将步入快车道。其判断依据为:第一,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证券化率将作为国资委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截至2009 年底,上海国资委的证券化率为25.4%,对比至少30%的证券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第二,2009 年以来,随着A 股市场的逐渐回暖,上海本地股的重组也逐步加速进入全面推动时代,也反映出了由政府主导的上海国资整合的决心和步伐的加快;第三,上海国资旗下集团股权的层级结构复杂,在进行全方位梳理之后,整合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上海本地股的规模和质量与对应行业的发展程度严重不匹配,上海国资整合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要。
  此外,上海国资整合从宏观角度看意义极为重要。东方证券指出,一方面,以资本市场运作的角度来推动上市公司剥离非主业资产,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将优质资产注入以实现整体上市,提升上海国有资产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契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海建设"两个中心"的要求,在整合中拓展国资新领域,着力发展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优胜劣汰,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
  在投资机会的把握上,东方证券认为,上海本地股的整合更多在于资产整合预期带来的估值提升,更具有宏观意义上的投资价值,而指望在整合之后由于盈利大幅提升带动股价上涨是不太现实的。而估值提升的时机把握来自于三个驱动因素:一是资本市场对于A 股未来一段时间整合加速的预期不断增强;二是A 股市场中投资者情绪不断高涨,特别是中小股票的投资氛围不断加强;三是上海本地股板块最大的交易特性即为板块效应极强,在符合一二条驱动因素的情况下,估值的提升具备一定的持续性。
  具体思路上,东方证券循着"自上而下作减法、抓住核心主业"的整合思路主线,以及"金融资产整合,关注壳资源"的辅线,重点推荐兰生股份、隧道股份、上海机场,同时建议关注上海九百、新世界。

 水电股:分享大开发产业红利
  在近期的震荡行情中,水电设备股中的浙富股份(002266)及拥有水电设备业务的东方电气(600875)等均走势超强。而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上两个水电站相继获批的消息也为水电设备股的走强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
  水电开发提速利好水电设备股。近年来,国内水电开发呈现一波三折的发展态势。在2008年以前,水电开发曾拥有一段较长的黄金周期,各大发电集团纷纷跑马圈地。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等舆论渐趋高涨,在2008-2009年,水电开发进入到一个相对谨慎的周期。
  随着国内清洁能源、新能源投资力度的加强,水电因在清洁能源、新能源业务构成中拥有技术最成熟、综合利用前景最乐观等诸多优势,重新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在此背景下,金沙江、雅鲁藏布江上的两个水电站相继获批,意味着水电开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在1.97亿千瓦,为了达到3.2亿千瓦甚至更高的装机容量目标,2010年-2015年开工的水电项目至少在1.2亿千瓦以上,对应的水电设备市场容量将达到1300亿-1400亿元,年均约210亿-230亿元,水电设备股将面临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
  行业基本面的改观将带动估值的提升。随着行业基本面的改观,水电设备股将迎来新的高成长周期,水电设备类股票也将因此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水电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长周期性项目,从事水电投资的企业通常会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上市公司恰恰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本运作平台,通过再融资以达到滚动开发的目的,这可能也是近期二滩水电站股东国投电力、川投能源等分别发行可转债增强资本实力的原因之一。对长江电力、桂冠电力、黔源电力等电力股来说,水电建设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他们成为大股东进行资本运作的平台,以整合水电开发资源,从而将外延式增长的潜能逐渐释放出来,提振此类个股的估值溢价。
  循此思路,投资者可积极关注浙富股份、东方电气、广东明珠、百利电气等水电设备股,大股东拥有诸多优质水电资产水电类股票川投能源、国投电力、长江电力、黔源电力、桂冠电力等,地处西南具有水电富矿优势的西昌电力也值得关注。

  核电建设步入黄金10年 设备制造企业分享盛宴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暖趋势引起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追求,核电凭借其清洁环保、安全经济、稳定性高等特征受到许多国家青睐。随着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未来10年我国核电建设步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期,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业绩成长性非常明确。
  节能减排助推发展核电
  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类能源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势必对节能减排造成压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的占比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核电总装机达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较2009年底的910万千瓦增长近9倍。
  未来10年,我国核电投资总规模将高达1万亿元。按核电设备占项目总投资50%及设备国产化率80%计算,核电设备总投资将达到5467亿元,国内核电设备生产企业在未来10年有望分享4375亿元的市场份额。
  在核电投资中,基建、设备和其他项目分别占40%、50%和10%。核岛设备、常规岛设备和辅助设备分别占设备投资40%、30%和30%。核电基础件、锻造件以及辅助设备领域存在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三大集团分享核岛设备
  核岛常规岛设备市场主要由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二重重装分享2868亿元的市场份额。
  未来10年内,我国核岛常规岛设备的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824亿元,按照70%的国产化率计算,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868亿元,这部分市场由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和哈电集团三大动力集团共同分享。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为代表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初步形成核岛、常规岛、核电专用材料、泵阀等辅助设备、控制系统和仪表设备等的产业链体系。在核岛部分的竞争格局中,目前来看东方电气略胜一筹,但在第三代核电技术领域竞争格局仍未确立。建议关注上海电气(601727,收盘价7.37元)、东方电气(600875,收盘价23.60元)、中国一重(601106,收盘价5.42元)三家公司。
  作为核电主设备关键原材的铸锻件市场高速发展,大型铸锻件是大型锻件、铸件的合称,是核电站中核岛、常规岛主设备的关键原材。国际上仅有少数公司能够制造。目前,大型铸锻设备大多数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且价格昂贵。我国实现大型铸锻件国产化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且可以实现进口替代。大型铸锻件行业相对比较集中,国内有能力生产核级大型铸锻件的企业仅有中国一重、上海电气、二重重装(601268,收盘价10.08元),将分享每年近70亿元的蛋糕。
  核电阀门行业潜伏商机
  核电阀门占核电设备总投资的5.2%左右,按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建核电站中阀门总投资累计将达到219亿元。一座具有两台百万千瓦机组核电站每年总维修费用将在1.35亿元人民币左右,核电阀门的维修、更换费用在维修总额中约占50%,阀门维修、更换费用每年达到约6700万元。当我国运行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时,每年核电阀门的维修、更换费用就将达到23.45亿元人民币。
  目前,我国核电站中除秦山一期、二期中使用部分国产阀门外,其它核岛和常规岛部分所用阀门几乎全部进口。这种依赖进口的状况及国家2020年中长期核电规划中提升设备国产化率的要求,为我国阀门行业未来的"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国内有实力的核级阀门制造商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核电阀门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中核科技(000777,收盘价21.09元)、江苏神通(002438,收盘价28.59元).
  核电子系统需求增速明显
  核级仪控系统(I&C)是核电未来发展的趋势,每年可能形成的产业规模达45亿元以上。核级仪控系统是核电站运行操作与监控的中枢神经,是确保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装备。从我国已建成的核电厂来看,除田湾核电站之外,大多数核电站基本采用模拟技术的仪控系统,只有部分系统采用了数字化技术。自仪股份(600848,收盘价10.22元)是核电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最大受益者。
  根据目前各核电站的建设及筹备情况,未来5年我国核级通风和空调系统(HVAC)每年的市场需求增速明显,到2013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2亿元,南风股份(300004,,收盘价48.59元)、哈空调(600202,收盘价12.80元)、烟台冰轮(000811,收盘价16.59元)、盾安环境(002011,收盘价17.35元)将从中获益。另外,数控机床领域华东数控(002248,收盘价43.03元),传感器龙头威尔泰(002058,收盘价15.27元)也将参与分享核电盛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天津滨河核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