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走出去”谁来当“月老”

2010-12-20 10:2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把风电场建在海外、把风电机组和零部件销售到国际市场。”相信这样的雄心壮志都已写进中国风电开发商和设备商的发展战略中了。接下来的问题难倒了几乎所有人:去哪个国家的哪个省(州)?找谁了解情况和协调关系?有哪些潜在的合作伙伴?面对同一个地区几份截然不同的分析报告,哪个更符合实际?怎么才能用足当地的所有优惠政策?谈判中如何才能不吃亏…… 

企业出海犹如农民工进城?

对于要到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投资者来说,这些“ABC”式的基本问题本应早已得到清晰答案,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目前国内的风电厂商对这些问题一片茫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12月6日召开的“中国企业如何投资美国风电项目”研讨会上,戏称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风电犹如“农民工进城”。厂商们自嘲地说:“我们比农民工有钱。”

现实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这样的说法。2009年,我国风机出口仅2.87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其中还有一部分是自产自销自建,与国内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相比,真可谓沧海一粟。2007年和2008年虽有一定出口量,但这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当时全球范围内的风电机组供不应求,国外投资商才暂时把目光投向我国的产品。

千头万绪,无所适从

美腾能源集团中国区执行董事、总经理詹益明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目前,中国的风电产品出口非常难,除了国外买家还没有充分信赖我国的风机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的规则与国内千差万别,以美国为例,联邦政府、州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条款,其中会有很大差别;另外,美国不像中国那样,有个政府归口管理部门可以协调各方关系,涉及风电开发的部门和公司得一个一个去谈,千头万绪,等你把情况都了解清楚了,政策又变了。中国企业到海外无所适从。”

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副总经济师柳地反映:“我们需要一个机构,列出国外合作方的清单和具体合作流程,就像谈对象一样,有个牵线搭桥的。”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出海就缺少这么一个“月下老人”,需要“月下老人”帮着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理想合作伙伴的条件。

单兵独斗,差强人意

从近年来国内风电企业的出口情况来看,企业自己做“功课”的结果都不太理想。

中广核风电公司从今年初开始选取美国作为出口地,并研究美国联邦及各州的法律、电力公司、土地审批、工程建设、上网合同等内容,至今未能有实质性的步伐。国电龙源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风电场投资商,其在美国的投资无果而终。金风科技在美国建设的4.5兆瓦风电场也仅是自己投资自己拥有权益,更多的是向潜在美国客户展示中国风机和风电场的开发水平,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机出口。

有了海外风电咨询,少交学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