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松桃供电抗冰保电新闻宣传工作人物扫描

2011-01-27 15:01来源:贵州电网松桃供电局作者:杨丽萍关键词:松桃人物扫描供电抗冰保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路风雪一路情

—— 松桃供电抗冰保电新闻宣传工作人物扫描

杨丽萍

2011年元月初,因受强冷空气影响,南方地区气温骤降。雪凝狂袭,铜仁地区出现大面积冰冻,松桃电网全面覆冰,面临着断线、倒杆、大面积停电的严峻考验,几十万民众的生产生活受到灾害威胁。

面对恶劣的气侯,松桃局迅速成立了抗凝冻应急指挥中心和九个专项工作小组及二十余支党员、青年突击队,全县电网进入一级保电状态,其中新闻宣传报道组就设在编辑室。凝冻发生后,原本安静的编辑室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在白天,或电话响铃,或QQ连线,或外部邮箱,或系统OA传送......在晚上,编辑室里也是灯火通明,或伏案疾书,或电脑频闪,或键盘声声......来自一线的消息不断地通过无线电波传递而来,新闻宣传工作人员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密切关注全县电网受灾情况并分赴各雪灾抢险前沿采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汇集、报道一线抢修复电进度,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解涛、石丽芬—— 百忙领导也写稿

解涛,局办主任,在此次抗凝冻中任新闻宣传报道组组长。雪凝发生后,解涛就像一根铁柱子一样,精力十足地一头扎进了办公室,每天工作近14小时,作为新闻宣传组长的他,百忙之中带头撰写起稿件,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白天他对办公室各项工作进行缜密安排,布署新闻宣传工作重点,晚上他对新闻工作人员采写的稿件进行点评指正。为了更好地掌握了解前沿动态,他还带领新闻宣传工作队翻山越岭,深入抢险一线。作为松桃新闻报道的领头羊,他把每一个弥足珍贵的瞬间都记录在心,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都真实地记载了电力工人不畏艰难险阻抗冰保电的精神风貌。

1月3日,为了确保县养殖基地5000畜禽安危,松桃局城郊供电所员工在盘石乡万亩草场拉开了一场人工除冰战。万亩草场养殖基地因地势高,海拔在1000多米以上,自1日凝冻以来,线路覆冰情况严重,为保草场养殖畜禽的安全供电,城郊所员工紧急赴命,解涛参与和见证了这场人与自然的抗争。

一大早,解涛和抢险队伍出发了,路面结了厚实的凝冰,山高坡度大,车辆被迫停留在半坡,面对前方被冰雪沉封的草场基地,队员们跳下车冒着零星的冻雪,顶着刺骨的寒风,肩扛抢险物资徒步前进。经过艰难的跋涉,中午时分抵达现场。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除冰工作中,导线上一块块厚重的冰凌纷纷落散,解涛用手中的相机抓拍下了这些精彩的画面并用一篇《松桃局城郊供电所开展人工除冰确保5000畜禽》真实再现了这段抢险实况。

随后,他还远赴到离县城100多公里的甘龙镇,深入到海拔1200米的瓦溪乡打铁厂村,现场参与并采写了《松桃甘龙麻绳除冰效果好》的消息稿。

石丽芬,局办副主任,在此次抗凝冻中任新闻宣传报道组副组长。身为单亲妈妈的石丽芬,有着比一般女性更为坚强的一面,被同事们戏称为局办“二当家”的她,把整个心都扑在了工作上。

她白天一头扎进文件堆里,还要应对办公室各项琐碎的工作,雪凝期间就更忙碌了,每天总是要忙到很晚。当回到家里,十二岁的儿子手心里紧握着手机已熟睡,此情此景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让这位在外一直表现出十分坚强的年轻妈妈,此时的心被深深的抽搐和刺痛着,一声轻轻的叹息伴随着泪水落下。然而身为电力人,为了肩上的这份责任,为了万家灯火的闪亮,她试去泪水,收起偶然流露的脆弱,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投入到这场抗冰保电的战斗中。她说:等到雪凝结束后,她要好好地给儿子做一顿饭,还要多抽点时间陪陪儿子。

1月3日,石丽芬带领新闻报道组跟随深入一线指导帮扶抗冰保电工作的局班子,到重灾乡镇采访,在漫天冰雪里记录下抗冰保电的经典时刻。回到局里,她连夜采写出《松桃局班子兵分三路赴抗冰一线指导帮扶抢险抢修工作》的报道,该报道成为松桃局雪凝期间第一篇上稿《中国电力报》的文章。

老当益壮李明汉

前辈李明汉,新闻报道组成员,松桃局原办公室主任。已快到退休年龄,眼睛因高度近视而显得特别不好使。本来退居二线的他可以在单位好好享受“清福”,但灾情发生以来,他每天早出晚归,准6点起床,冲个冷水澡,吃碗干面条,然后就匆匆往单位赶,这一出门就是一整天,暴风雪夜里常常见到他夜归的身影。他干工作的热诚,深深感染着新闻宣传组每一位年轻的成员。

为了采集一线最真实的新闻稿件,他不仅常常电话联线基层,了解一线抗灾复电情况,还极积主动请缨跑抢修现场采访,他多次冒着严寒跟随抢修队伍深入一线,深一脚浅一脚攀爬在被冰雪包裹的高山峻岭中。雪凝灾害期间,他走访过长兴、孟溪、冷水、寨英等覆冰严重的乡镇,采写出多篇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

1月8日,他跟随线路管理所员工到寨英镇抢修,面对覆冰重重的深山峡谷,他没有丝毫的畏惧,为了不拉队员们的后腿,他一路小跑紧跟紧赶追随抢修队伍入山,在不知道跌了多少跤之后他带着浑身的冰碴子终于完成对海拔近1000米故障点的攀爬,到达35千伏岑寨金线I回49号杆现场。他用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了抢修队员的全程排障实情,当夜采写出《抗冰保电轻骑兵——松桃局线路管理所“1.8”抢险排障写真》,这一极俱鼓舞士气的新闻稿件。

值得一提的是,他1月1日采写的《松桃供电局紧急行动保供电》被各级电力报(网)刊登;1月2日采写的《为民抗冰保电松桃供电局寨英供电所“1.2”抢修复电纪实》成为凝冻期间最早刊登在《贵州日报》的通讯。雪凝期间,这位屈犟的老人,他用余热和一颗火红的心,抒写了一曲抗冰保电的动人乐章,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

田杰:文笔生花抒华章

在苗乡松桃,只要一提到松桃供电新闻宣传,让人禁不住会想到一个人,松桃供电新闻宣传一支笔----田杰。他是一名来自基层的农电员工,一直用笔告诉人们电力人抗冰保电的风采。他不善言词,勤耕于笔,习惯夜以继日爬格子;他从事新闻管理专责工作,他发表新闻稿件数十篇,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松桃新闻宣传组的中流砥柱。

元旦当天,一股强冷空气侵袭南方大地,原本准备在家安心陪伴妻女的他,凭着一股职业敏感,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事情?如他所料,2008年的冰灾在刚刚跨入新年门槛的2011年再次重演。接下来,他毅然抛开温暖的家和正在生病的女儿,匆忙赶往单位,跟随松桃电力抢险队奔赴到最艰苦的抗灾一线。他用手中的笔和相机真实记录了这场抗冰保电的第一序幕。因其报道讯速加之文笔简洁、流畅,采写的《雪凝来袭 贵州电网松桃供电局员工奋力抗战》的消息稿,成为了南方电网时间最早、速度最快的第一篇新闻报道。

随后的日子里,七楼编辑室的灯光常常通霄达旦地亮着。或夜阑人静,或天晓日白,人们经常会看到个子廋小的田杰还在加班加点,拚命地爬着格子。面对灾情,他白天外出采访,夜晚赶稿,还承担对所有通讯员的稿件修改、汇总和外发上报任务,繁重的工作压在他的肩上,他越发的显得廋小了,然而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廋小的身体迸发出大大的能量。雪凝灾害以来,他将一篇篇饱含激情的或大气磅礴、或行云流水、或泪断魂肠的消息、通讯稿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冰天雪地里享受到一次次视觉和感觉的饕餮大餐。他相继有《劲松傲骨“映”冰雪》、《抢修电杆上升起生命之火 松桃打通灾区电力“生命线”》、《松桃全力抢修雪凝灾害受损线路》、《松桃乌罗边江村亮起雪灾后复电的第一盏灯》、《松桃全面恢复40余万群众用电》等几十余篇报道相继在全国各大媒体上转载刊登。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吃、住甚至睡在单位,却无法顾及他刚刚建起的那个家。多少次,病中三岁女儿在电话里用稚嫩的声音轻唤:“爸咦,回来陪我。”在工作和亲情的两难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工作!他的血液在沸腾,他的笔尖在飞舞,没日没夜地全身心投入到抗冰保电新闻报道工作中。一天深夜,深明大义的妻子为多日未归家的他,送来一盅深情的汤煲,为了不打扰丈夫的工作,看着田杰渐已消瘦的身影,心痛的妻子仅在办公室呆了五分钟,又牵着女儿的小手消失在夜幕。

万籁俱寂中他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一张张图片和一篇篇稿件,犹如一朵朵盛开于冰天雪地里的雪莲花,美丽而动人,照亮了苗乡大地战天斗地的每一寸角落,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一线员工战胜灾害的信心!而田杰,带着一颗火热的职业之心,将继续行进在新闻采访的路上......

巾帼不让须眉——龙莎

龙莎,新闻报道组成员,80后女孩。那一年刚跨出大学校门,进入电力系统的龙莎便受到08年冰灾的洗礼,两年前,她挎着照相包,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奔走于荒郊白雪之上,拍摄了许多动人的图片。两年后,同样的雪凝天气再次降临,她激情不变更加沉着应对,在抢修前线,她跟着抢修队伍奔前跑后,用心拍摄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片。

1月6日,天寒地冻,位于盘石乡巴茅坪牧区的黔东草场,发生倒杆断线,整个巴茅坪片区全部停电,1000多户居民受到影响,其中有8家养殖户上千只畜禽急需用电取暖。当接到灾情报告后,松桃局立即派出以局领导为总指挥的9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奋赴抢修,龙莎作为新闻宣传组成员,随队采访。

冻雨凌烈,寒风呼啸,道路上结了一层厚厚的桐油凌,抢修工作进行得异常坚难。她像一个“大男孩”一样忙里忙外,选角度,跑场景,抓拍照片,全然不顾自己是个女儿之身。随着夜幕的降临,山上就更冷了,抢修人员无畏严寒和饥饿,承受着身体最大极限,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直到晚上9点才踏上归程。

深夜,办公室里的龙莎激情飞扬,蛇走龙舞,出自她笔尖下的一篇《松桃供电局 为了1000户居民的光明》,在铜仁日报发表,彰显了南网人抗雪凝、保民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在一片冰天雪地里,在这场雪凝灾害面前,在抗冰保电过程中,无论是新闻宣传组的工作人员,还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兼职通讯员,也无论是上了年纪的新闻工作者,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新闻宣传员,历史将记住他(她)们的名字:黄娅、刘丽娟、杨超、唐刚、杨再奎、罗毅、王军、刘兴玲、石芳、李国瑛、李君照、石均等,这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面对灾害,他(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发扬了电力人应有的抗冰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激情,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截止目前松桃局新闻宣传报道组雪凝期间已向外供稿200余篇,新闻宣传成绩喜人。

春风吹,战鼓擂。让南网的旗帜高高飘扬!这支新闻宣传队伍用他(她)们的激情点燃生命的战歌!

作者: 杨丽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松桃人物扫描查看更多>供电抗冰保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