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市场正文

节能减排成为中国水电开发的借口

2011-02-18 10:27来源:中外对话关键词:节能减排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经过7年沉默,中国发改委官员近日首次就怒江水电开发表态,认为"一定会开发"。"十二五"规划对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压力,和政府、国有企业愈发频密的水电开发动作,使外界猜测,水电将有一个"大跃进"。

1月28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就怒江开发表态:"我个人认为怒江一定会开发,因为怒江的上游、下游都已经在建设,过去有人提出,要留一条生态江,我认为其理论、实践都不那么现实,所以我们希望能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能尽快启动怒江的有关电站建设。"长期报道水电问题的资深记者刘鉴强认为,过去水电开发因给生态和移民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很大争议。现在利益集团正以节能减排为借口,试图掀起新一轮水电开发的热潮。

2004年,在环保组织和媒体压力下,温家宝总理在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上亲笔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随后几年中,怒江水电开发方极为低调,即便有前期的勘探与移民,也极力避免引起公众注意。此次主管官员如此高调,令中国NGO觉得事态严重。 怒江为中国西南地区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印度洋,水力资源丰富,是现在中国唯一一条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大河。

据报道,按照最初的设想和水电开发的设计方案,怒江的13级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029.6亿千瓦时。经测算,电站建成后,发电产值将达360亿元,每年可上交国家利税80亿元,地方的财政收入将增加27亿元。同时,电站建设的工程投资约需1000亿元,电站的建设将带动怒江相关产业的发展。

"水电开发确实能带来经济发展,但未必能惠及当地民众。"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他认为目前不够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令水电开发将官员、开发商和少数学者的利益最大化,却可能破坏生态、影响居民生计、引发地质灾害。

当年怒江建坝争论正酣之时,《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曾在2003年第10期《水能技术经济动态》上读到了关于《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评审会上的言论:"怒江水电开发势在必行,在国家批准之后应尽早开展下阶段的前期工作……"

今日的"一定会开发"犹有当年"势在必行"的决然。但当年中央高层最终回应并认可了民间呼声,今天的中国政府可能更着急"清洁"能源水电如何帮助政府实现低碳承诺。

中国政府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5%;2020年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然而十一五期间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一些地区出现拉闸限电,2010年上半年甚至出现单位GDP能耗反弹,都表明实现上述目标压力之巨。

2010年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十二五"规划中有关电力开发的思路,提出了要优先开发水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十一五"规划中未能完成的三分之二的水电开发项目,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释放。

2011年1月, 环保部第二次为水电开发提出缩小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胁多种珍稀特有鱼类生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于2010年末向环保部提出听证会请求,但未获批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